胡連芎歸湯

HU LIAN XIONG G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心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2%
脾經 10%
膽經 8%
大腸經 6%
腎經 6%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胡連芎歸湯」中包含「胡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方劑中若有熱毒蘊結,胡黃連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使病情得以緩解。
  2. 涼血止血: 胡黃連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胡黃連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胡黃連在「胡連芎歸湯」中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蘊結、出血等症狀。

胡連芎歸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方中加入黃柏,可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同時也可抑制濕熱蘊結,達到治療濕熱下注、帶下病等症狀。
  2. 配伍增效: 黃柏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連、川芎、當歸等,具有配伍增效作用。黃柏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增強其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胡連芎歸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可針對外感熱邪或內熱熾盛引發的各種症狀,例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便祕等,起到降火消炎的作用。
  2. 止血安胎:胡連芎歸湯常用於治療妊娠期出血、胎動不安等症。黃芩除了清熱瀉火,還具有止血安胎的功效,可協同其他藥材,起到止血安胎、固胎保胎的作用,保障孕婦及胎兒的安全。

胡連芎歸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之效。胡連芎歸湯旨在活血化瘀、止痛消腫,而當歸能補血活血,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活血止痛功效。
  2. 調和藥性: 胡連芎歸湯中包含多種藥材,藥性偏寒涼或溫熱,當歸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熱,使藥效更穩定、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胡連芎歸湯方中包含川芎,是基於其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通經止痛的功效。方中常與當歸、芍藥等藥材配伍,共同發揮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

此外,川芎還有疏散風寒、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改善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頭痛、牙痛、腹痛等。因此,川芎在胡連芎歸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胡連芎歸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是因為生地黃的 涼血滋陰 之效,能有效 緩解血熱,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

首先,生地黃性寒,味甘,能 清熱涼血,可 降火解毒,對於因血熱引起的症狀,如 口乾舌燥、心煩失眠、尿赤便祕 等,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其次,生地黃具有 滋陰養血 的功效,能 補益陰液,對於因血虛引起的 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氣短 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生地黃在胡連芎歸湯中,不僅能 清熱涼血,更能 滋陰養血,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胡連芎歸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疼痛,止血安神: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平肝止痙的功效。其藥性偏寒,可緩解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疼、眩暈等症狀,同時還能起到止血安神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緩解疼痛,穩定患者情緒。
  2. 調和藥性,增強效果: 方劑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芷等偏於溫燥,白芍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燥,導致副作用。同時,白芍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胡連芎歸湯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利濕解毒: 龍膽草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功效。此方中,龍膽草可與黃芩、梔子等藥物協同作用,清瀉肝膽之火,並利濕解毒,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肝膽濕熱證。
  2. 疏肝理氣,止痛消腫: 龍膽草還具備疏肝理氣,止痛消腫的功效。此方中,龍膽草可以配合柴胡、川芎等藥物,疏解肝氣鬱結,緩解肝膽濕熱所致的疼痛,並促進腫脹消退。

胡連芎歸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效。方中以川芎、白芍、當歸等藥物活血化瘀、養血調經,但同時也可能耗氣傷血。人參的加入可補益氣血,防止藥效偏寒耗氣,使藥性更趨平和。
  2. 緩解癥狀: 胡連芎歸湯主治血虛氣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經行不暢等症狀。人參可補氣養血,改善氣血運行,從根本上緩解患者的頭暈乏力、面色蒼白、肢體倦怠等症狀。

因此,人參的加入不僅能平衡藥性,更能增強補益氣血的功效,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胡連芎歸湯中加入鱉甲,主要源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胡連芎歸湯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為主,而鱉甲能增強其清熱涼血之效,並協同活血化瘀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滋陰潛陽,固本培元:鱉甲同時具有滋陰潛陽、固本培元的功效。對於一些伴有陰虛火旺、血虛瘀阻的患者,鱉甲能起到滋陰降火、補血活血的輔助作用,使治療更全面。

「胡連芎歸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是為了 清熱瀉火。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方中芎歸補血活血,易於出現燥熱,知母則可 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同時也 避免血瘀阻滯,確保藥效發揮。此外,知母還能 清肺熱,配合胡連清熱解毒,共同 緩解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提高療效。

胡連芎歸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燥濕: 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健脾化痰之效。方中加入陳皮,可助於疏肝理氣,使肝氣條達,並燥濕化痰,消除水濕瘀滯,促進氣血流通。
  2. 調和藥性: 方中多用寒涼之品,如川芎、當歸等,陳皮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避免損傷脾胃陽氣,使藥物更加平和,更利於藥效的發揮。

胡連芎歸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柴胡性微寒,味苦辛,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效。方中以柴胡配伍川芎、白芍等藥,能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症。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柴胡與其他藥物如黃芩、甘草等配合,可以增強清熱解毒、利濕通便的功效,使整體方劑療效更加顯著,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胡連芎歸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潤燥: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安神之效。方中加入胡連、川芎、當歸等藥性偏燥,容易耗傷津液,而麥門冬則可滋養陰液,防止燥邪傷陰。
  2. 緩解心悸失眠:胡連芎歸湯主治心血不足,心悸失眠,而麥門冬亦有養心安神之效,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安,提高睡眠品質。

胡連芎歸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方中包含多味藥性辛辣、苦寒之藥,如川芎、白芍、當歸等,容易導致脾胃受損,而甘草性甘溫,能緩和藥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脾胃的過度刺激,使其藥效更好地發揮。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急止痛之功效,能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整體藥效。例如,甘草能與川芎、白芍共同起到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胡連芎歸湯」

《胡連芎歸湯》為治療小兒疳勞病的經典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滋陰補血、健脾益氣的功效。

組成:

  • 胡黃連:清熱瀉火、清熱涼血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龍膽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
  • 人參:補氣、益氣安神
  • 鱉甲: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胡連芎歸湯》中的中藥材各具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主治:

  • 小兒疳勞病,手心、腳心、前額發熱,潮熱反復發作,盜汗、夜間口渴,食量減少、骨頭發熱,身體消瘦,口渴腹瀉,喝水多,肚子硬得像石頭,臉色像銀色,咳嗽喘氣發熱,或痰中有血絲。

用法:

  • 將藥材用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禁忌:

  • 脾胃虛弱、大便溏瀉者慎用。

總結:

《胡連芎歸湯》是治療小兒疳勞病的有效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滋陰補血、健脾益氣的功效。在使用《胡連芎歸湯》時,應注意藥物的禁忌,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胡黃連、 川黃柏、 黃芩、 當歸、 川芎、 小生地、 白芍藥、 膽草、 人參、 鱉甲、 知母、 陳皮、 柴胡、 麥冬、 甘草。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胡連芎歸湯是一張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勞。由於本方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陰虛火旺、氣血兩虛等情況下使用。此外,本方含有龍膽草,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身體發低熱氣喘肺結核手心腳心發熱夜間盜汗多痰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胡連芎歸湯, 出處:《幼科指掌》卷四。 組成:胡黃連、川黃柏、黃芩、當歸、川芎、小生地、白芍藥、膽草、人參、鱉甲、知母、陳皮、柴胡、麥冬、甘草。 主治:小兒疳勞,五心煩熱,潮熱往來,盜汗夜渴,食少骨蒸,形容枯瘦,渴瀉飲水,肚硬如石,面氣如銀,嗽喘發熱,或痰中有血絲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