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濕止癢撲藥

LI SHI ZHI YANG PU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胃經 16%
肺經 15%
脾經 15%
心經 7%
膀胱經 7%
大腸經 6%
膽經 6%
腎經 2%
三焦經 1%
心包經 1%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理濕止癢撲藥方劑中包含地膚子,主要由於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利濕止癢: 地膚子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利濕、止癢止痛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肌膚所致的濕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等症狀,地膚子可有效清熱利濕,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狀態。
  2. 涼血解毒: 地膚子亦具涼血解毒之效,能清除體內熱毒,對於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如膿皰瘡、濕疹等,地膚子可起到涼血解毒,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因此,地膚子作為理濕止癢撲藥方劑的組成藥物,能有效改善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並促進皮膚恢復健康。

理濕止癢撲藥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祛風止癢: 白僵蠶性寒,味辛,能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風疹、濕疹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清熱解毒,祛除風濕,止癢止痛。
  2. 殺蟲止癢: 白僵蠶亦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因蟲咬或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皮膚瘙癢,白僵蠶能起到驅蟲止癢的作用,有效緩解瘙癢症狀。

因此,白僵蠶在理濕止癢撲藥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殺蟲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等症狀。

理濕止癢撲藥方劑中包含白癬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止癢止痛: 白癬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止癢止痛的功效。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皮炎等症狀,白癬皮能有效清熱燥濕,止癢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2. 殺菌止癢: 白癬皮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抗真菌、抗炎等作用,能有效抑制真菌感染,減輕皮膚瘙癢。

因此,白癬皮的加入,可以有效地針對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達到清熱燥濕、止癢止痛的效果,進而達到治療目的。

理濕止癢撲藥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燥濕,解毒止癢: 白芷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之效,能有效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
  2. 宣通鼻竅,散風止痛: 白芷可宣通鼻竅,散風止痛,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鼻塞流涕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白芷在理濕止癢撲藥方劑中發揮著清熱燥濕、解毒止癢、宣通鼻竅、散風止痛等功效,有助於改善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症狀。

理濕止癢撲藥方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風散熱,止癢止痛: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癢的功效。濕熱蘊結肌膚,易致瘙癢,而荊芥能疏散濕熱,清熱止癢,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
  2. 消腫止痛,驅風止癢: 荊芥對於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引起的紅腫熱痛也有很好的療效,能消腫止痛,驅散風邪,進一步改善濕疹等皮膚病症狀。

因此,荊芥在理濕止癢撲藥方中起到疏風散熱、止癢止痛、消腫止痛等作用,對於濕疹、蕁麻疹等濕熱皮膚病具有良好療效。

理濕止癢撲藥中包含茵陳蒿,原因如下:

  1. 清熱利濕:茵陳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可有效祛除濕邪,緩解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2. 解毒止癢:茵陳蒿還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可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減輕皮膚炎症,進一步緩解瘙癢。

因此,茵陳蒿在理濕止癢撲藥中起到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理濕止癢撲藥方中包含敗醬草,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敗醬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濕邪內蘊,或濕熱蘊結於皮膚,可導致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敗醬草能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可有效改善皮膚濕熱,緩解瘙癢症狀。
  2. 抗菌消炎: 敗醬草含有抗菌消炎成分,能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對於濕疹、皮炎等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敗醬草在理濕止癢撲藥方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抗菌消炎的作用,是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的重要藥材。

理濕止癢撲藥方中包含白礬,主要是利用其收斂、燥濕、止癢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具有收斂止汗、燥濕止癢、解毒生肌的作用。其收斂性可緊縮毛孔,減少汗液分泌,降低濕氣侵襲皮膚的機會;其燥濕性則可去除皮膚表面過多的濕氣,減輕瘙癢症狀;其止癢性則可直接作用於皮膚,抑制瘙癢感。因此,白礬在理濕止癢撲藥中,能有效地解決濕疹、濕瘡等皮膚病因,達到止癢、消腫、生肌的效果。

理濕止癢撲藥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止癢消腫: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有活血化瘀、養血潤燥的功效。皮膚濕疹、瘙癢常伴有血瘀阻滯,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從而止癢消腫,改善濕疹症狀。
  2. 補血滋陰,調和藥性:方中可能包含一些辛燥之品,容易傷陰耗血。當歸能補血滋陰,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起到保護肌膚的作用。

理濕止癢撲藥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疏散風熱,止癢止痛: 川芎性溫,入肝經,能疏散風熱,止癢止痛,對於濕熱蘊結肌膚所致的瘙癢、疼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川芎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濕熱瘀阻導致的皮膚紅腫、疼痛,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川芎在理濕止癢撲藥方劑中,起到了疏風止癢、活血化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理濕止癢、消腫止痛的治療目的。

理濕止癢撲藥方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濕熱蘊結肌膚,易導致皮膚瘙癢,黃芩可清解濕熱,從根本上緩解瘙癢症狀。
  2. 止癢消炎: 黃芩亦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皮膚炎症的發展,進一步減輕瘙癢。

因此,理濕止癢撲藥中加入黃芩,可有效清熱燥濕、止癢消炎,達到治療濕熱所致皮膚瘙癢的目的。

理濕止癢撲藥方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基於其理氣燥濕的功效。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含有揮發油、橙皮甙等成分,具有行氣消脹、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對於濕疹、瘙癢等皮膚病,陳皮可以通過行氣利濕,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濕熱,從而減輕瘙癢症狀。同時,陳皮還可以燥濕止癢,抑制病菌生長,促進皮膚修復。

因此,陳皮作為理濕止癢撲藥方中的一味藥材,對於改善濕疹、瘙癢等皮膚病症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理濕止癢撲藥方中包含香附,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理濕止癢: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理氣解鬱、燥濕止癢之效。對於濕邪困阻肌膚,導致瘙癢症狀,香附能起到疏通經絡,燥濕止癢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香附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消炎止痛。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香附可起到清熱解毒,消除炎症的作用。

因此,香附在理濕止癢撲藥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有效改善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

理濕止癢撲藥的組成中包含甘草,是由於其多種藥理特性對於改善皮膚問題具有重要作用。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能,能夠有效地調和其他藥材的性能,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此外,甘草中的甘草酸成分對於抗炎和抗過敏反應有良好的效果,這對於病因為濕熱所引起的皮膚癢感特別重要。

在中醫理論中,濕邪常常與皮膚病變密切相關,甘草能夠透過清除體內的濕熱來緩解這些症狀。甘草的甜味還能潤滑肌膚,防止因為過度乾燥引起的瘙癢,進一步改善皮膚的健康狀態。此外,甘草還有助於增強脾胃的功能,促進氣血生成,從而增強整體的免疫能力,幫助身體抵禦外來病邪,維持皮膚的穩定與健康。總體而言,甘草在理濕止癢撲藥中的運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對整體與調和的追求。

主治功效


撲藥:理濕止癢撲藥

  • 地膚子性涼味甘,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水腫、濕熱病症、皮膚瘙癢、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痠疼、跌打損傷、腸風下血、崩漏帶下等症狀。

  •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 白癬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多種功效,包括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它可以治療濕熱瘡毒、瘡癤、疥癬等皮膚疾病,此外,它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口腔潰瘍、熱淋濕病、痢疾等熱毒火熱所致的疾病。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白芷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它可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茵陳蒿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治療水濕、水腫等相關症狀。常被用作平肝息風的輔助藥物,用於治療肝氣不舒、風邪內擾所導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等症。

  • 敗醬草性寒、味苦,入肺經、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排膿、活血化瘀之功效。可清熱涼血,消癰排膿,止痛止血,尤善清肺熱。敗醬草能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液流通,活化血液;常治痛經、產後瘀血、跌打損傷等症。外用敗醬草鮮草搗爛外敷,可治瘡癰腫毒。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白礬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白礬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白礬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香附入脾胃經,具有補益氣血之功,可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氣短喘促等症狀。香附辛烈,氣味濃烈,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可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等症狀。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

傳統服藥法


地膚子1兩,僵蠶5錢(炒),白鮮皮5錢,白芷3錢,荊芥穗5錢,茵陳5錢,敗醬草5錢,白礬3錢(煅),益元散5錢。
祛風理濕止癢。
上為極細末,裝布袋內。
隨便擦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慎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相同名稱方劑


理濕止癢撲藥,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 理濕止癢撲藥(《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組成:地膚子1兩,僵蠶5錢(炒),白鮮皮5錢,白芷3錢,荊芥穗5錢,茵陳5錢,敗醬草5錢,白礬3錢(煅),益元散5錢。主治:祛風理濕止癢。 。 主治:祛風理濕止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