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祛風除濕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解表透疹: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透疹之功效。對於風寒襲表、感冒發熱、風疹瘙癢等症狀,荊芥可有效驅散風寒,促進汗出,達到解表的作用。
- 祛風除濕,止癢止痛: 荊芥亦具祛風除濕功效,能有效治療風濕痹痛、濕疹瘙癢等症。方劑中加入荊芥,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祛風除濕的作用,達到止癢止痛、緩解疼痛的功效。
綜上所述,荊芥的疏風解表、祛風除濕功效,使其成為「祛風除濕散」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各種疾病。
「祛風除濕散」方劑中使用「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癢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防風,可有效驅散外感風邪,並緩解濕邪引起的瘙癢症狀,改善風濕痹痛、皮膚濕疹等疾病。
- 疏風散寒: 防風入肺經,能疏散肺氣,宣通經絡,並可溫經散寒。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關節僵硬等症狀,防風能起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患者的病症。
總之,防風在「祛風除濕散」方劑中發揮著祛風止癢、疏風散寒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風濕痺痛、皮膚濕疹等疾病。
中藥方劑「祛風除濕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疼痛,如關節疼痛、頭痛等。
- 通竅散寒: 白芷具有通鼻竅、散寒的作用,能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以及鼻竇炎、鼻炎等。
因此,白芷在「祛風除濕散」中,可以起到祛風止痛、通竅散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除濕散寒的功效。
中藥方劑「祛風除濕散」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原因如下:
- 疏風通絡: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風解表、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祛除風邪,解除因風邪入侵引起的痺痛、麻木等症狀。
- 除濕化痰:白僵蠶亦具除濕化痰之效,可化解濕邪阻滯經絡,改善因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沉重等症狀。
因此,白僵蠶在祛風除濕散中能起到疏風通絡、除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功效發揮。
方劑「祛風除濕散」中加入白癬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癢:白癬皮性寒,味苦,具有祛風止癢、燥濕殺蟲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白癬皮,可有效針對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狀,起到祛風止癢的作用。
- 除濕止痛:白癬皮同時具有除濕止痛的作用,能有效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疼痛、濕疹等疾病。方劑中加入白癬皮,可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發揮除濕止痛的功效。
地膚子在「祛風除濕散」方劑中,主要因其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的功效。
地膚子味甘,性寒,入肝、膀胱經。其性寒,可清熱利濕,尤其適合治療風濕熱痹所致的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同時,其解毒消腫作用,可以緩解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瘡瘍等。
因此,地膚子在「祛風除濕散」中,可以發揮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作用,幫助祛除風濕,改善濕邪引起的各種症狀。
穿山甲在「祛風除濕散」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通經活絡: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之效,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有助於祛除因風濕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和麻木等症狀。
- 消腫散結: 穿山甲亦具消腫散結之效,可軟堅散結,對於風濕所致的關節腫脹、積聚等病症,可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穿山甲在「祛風除濕散」中可謂不可或缺,能有效提升方劑的祛風除濕、通經活絡及消腫散結的功效。
「祛風除濕散」方劑中包含滑石,主要原因有二:
- 利水滲濕:滑石性滑潤,質地輕,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此方旨在祛風除濕,滑石能將體內濕氣排出,有助於改善風濕症狀。
- 清熱解毒:滑石味甘性寒,能清熱解毒,尤其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風濕症,滑石能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有助於緩解疼痛。
因此,滑石在「祛風除濕散」方劑中,不僅能利水滲濕,更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消除風濕病症。
方劑「祛風除濕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經,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皮膚濕疹、瘙癢等症狀,白礬可以有效地去除濕氣,緩解症狀。
- 收斂止血: 白礬亦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幫助收斂毛孔,減少滲出,對於濕疹等伴有滲出液的皮膚病,能起到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白礬在「祛風除濕散」中起到燥濕止癢、收斂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濕痹痛、濕疹等疾病。
「祛風除濕散」方劑中包含黃柏,主要源於其兩方面的藥性:
- 清熱燥濕: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之效,能有效去除體內濕熱之邪,並改善因濕熱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 止癢殺蟲:黃柏還具有止癢殺蟲的功效,可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有助於治療濕疹、皮炎等濕熱引起的皮膚病。
因此,黃柏在「祛風除濕散」方劑中,能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清熱燥濕、止癢殺蟲的效果,從而有效地祛除風濕之邪,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中藥方劑「祛風除濕散」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牡丹皮,可針對風濕痺痛所致的發熱、紅腫、疼痛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疏風散寒,止痛: 牡丹皮還具有疏風散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寒濕邪侵襲所引起的疼痛。對於風濕痺痛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牡丹皮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劑「祛風除濕散」中包含「冰片」,其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濕所致的發熱、疼痛、腫脹等症狀。
- 開竅醒神,止痛止癢: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止痛止癢的功效,可改善風濕引起的頭昏腦脹、皮膚瘙癢等症狀。
因此,冰片在「祛風除濕散」中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止痛止癢的功效,有助於緩解風濕病症,提升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祛風除濕散」,主要成分是:荊芥、防風、白芷、白僵蠶、白癬皮、地膚子、穿山甲、滑石、白礬、黃柏、牡丹皮、冰片。
荊芥 :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防風 :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白芷 : 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白僵蠶 : 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白癬皮 : 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止癢。
地膚子 : 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
穿山甲 : 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
滑石 : 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
白礬 : 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
黃柏 : 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牡丹皮 : 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冰片 : 開竅和化腐生肌。
主治功效 : 皮膚病因血熱引起的。
總結 : 「祛風除濕散」方劑應用到了多種中藥材,具有散風除濕、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方中荊芥、防風、白芷等藥材具有散風解表、祛風除濕的功效,可幫助驅除風寒濕邪,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不適症狀。白僵蠶、白癬皮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可幫助清除皮膚上的細菌和真菌,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皮膚康復。穿山甲、滑石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幫助去除皮膚上的水腫,緩解疼痛。白礬具有止血、收斂的功效,可幫助止血,防止感染。黃柏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可幫助降低皮膚溫度,緩解皮膚灼熱感。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養血活血的功效,可幫助改善皮膚血瘀,促進皮膚康復。冰片具有清涼止癢、消炎止痛的功效,可幫助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不適症狀。
傳統服藥法
荊芥穗3錢,防風3錢,香白芷3錢,僵蠶2錢(炒),白鮮皮3錢,地膚子3錢,穿山甲2錢(炙),滑石3錢,枯白礬1錢,黃柏3錢,粉丹皮2錢,冰片5分。
祛風除濕,止癢化斑。
上為細末,過重絹羅,盛布袋內撮之。
塗擦皮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涼,有清熱解毒之功,但不宜久服,以免傷陰。
相同名稱方劑
祛風除濕散,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荊芥穗3錢,防風3錢,香白芷3錢,僵蠶2錢(炒),白鮮皮3錢,地膚子3錢,穿山甲2錢(炙),滑石3錢,枯白礬1錢,黃柏3錢,粉丹皮2錢,冰片5分。 主治:祛風除濕,止癢化斑。主治:皮膚病血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