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寣全消散

一寣全消散

YI HU QUAN XI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鳴錄》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5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脾經 18%
心經 18%
胃經 12%
肺經 12%
膽經 6%
膀胱經 6%
腎經 6%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寣全消散」方劑中包含茶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茶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茶葉,可以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並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
  2. 利尿消腫:茶葉含有茶鹼,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方劑中加入茶葉,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毒素,減輕水腫,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病情。

此外,茶葉還有生津止渴、降血脂等功效,可以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一寣全消散」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在於當歸具有以下功效:

  1. 活血化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有助於消散腫痛、止痛止血。方中以當歸活血化瘀,可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並改善局部循環,利於消散病邪。
  2. 補血養血: 當歸具有補血養血之功效,可以改善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方中加入當歸,可補益氣血,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總之,當歸在「一寣全消散」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補血養血,可有效改善病情,促進康復。

一寣全消散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退黃解毒的功效。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能清熱利濕,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此外,茵陳蒿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有助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因此,將茵陳蒿納入一寣全消散,有助於增強方劑清熱利濕、退黃解毒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一寣全消散」方劑中包含「孩兒茶」,其加入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消散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炎症反應,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2. 利濕退黃:孩兒茶亦具利濕退黃之效。對於濕熱鬱積、黃疸等症,孩兒茶可通過利濕清熱,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肝臟功能,從而達到退黃的效果。

因此,孩兒茶在「一寣全消散」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因熱毒或濕熱導致的各種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一寣全消散」出自傳統中醫古籍,主治「一切腫毒」,意指針對各種因熱毒壅滯、氣血瘀結所致的癰疽瘡腫(如癤腫、癰瘡、無名腫毒等)。其命名強調「一寣(一覺)」即能消散腫毒,暗示藥效迅速,可能用於腫毒初起未潰之時。

一、方劑組成與邏輯分析

  1. 陳茶葉(5錢)

    • 性味功效:苦甘微寒,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兼能醒神。古代常用於熱毒瘡瘍,其單寧成分可收斂瘡口。
    • 方中角色:清解熱毒,為方中清熱主藥。
  2. 炙甲片(穿山甲炮製,5錢)

    • 性味功效:鹹微寒,擅長消腫排膿、通經活絡,為古代瘡科要藥。其穿透力強,能引藥直達病所,促進膿腫消散。
    • 方中角色:針對腫毒壅滯,破瘀散結。
  3. 當歸(5錢)

    • 性味功效:甘辛溫,補血活血、止痛生肌。瘡瘍多與血瘀或血虛相關,當歸既可調和營血,又能助甲片化瘀。
    • 方中角色:活血養血,避免攻邪傷正。
  4. 綿茵陳(5錢)

    • 性味功效:苦辛微寒,清熱利濕退黃。雖多用於黃疸,但其利濕特性可助消腫毒伴隨的濕熱鬱結。
    • 方中角色:協同茶葉清熱,並利濕以減腫脹。
  5. 兒茶(5錢)

    • 性味功效:苦澀涼,收斂止血、生肌斂瘡。外用內服均能促進瘡口癒合,抑制腫毒惡化。
    • 方中角色:收斂解毒,防止熱毒擴散。

二、加減與煎服法

  • 上身加川芎:引藥上行,增強頭面、胸背腫毒的活血效果。
  • 下身加牛膝:引藥下行,針對下肢腫毒,兼活血通經。
  • 水酒各半煎:酒能行藥勢,助活血散結之力;水制其燥性,平衡藥性。
  • 溫服後睡臥:趁熱服藥並休息,助藥力集中發揮。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主,「活血散結」為輔,針對腫毒初期的「熱毒瘀阻」病機:

  1. 清熱:陳茶葉、茵陳、兒茶直接清解熱毒,抑制炎症。
  2. 散結:炙甲片破瘀通絡,當歸活血,協力化解瘡腫硬結。
  3. 分部位引經:川芎或牛膝加強靶向作用,提升療效。
  4. 收斂防潰:兒茶輔助控制腫毒範圍,避免惡化。

四、傳統與現代視角

古代腫毒多屬感染性或無菌性炎症,此方從「清熱+活血」切入,符合中醫「通則不痛」「熱清則毒消」的理論。穿山甲現已禁用,需以皂角刺、乳香等替代。而「睡一寣即消」的描述,可能反映對輕症早期干預的效果,重症仍需辨證加減。

傳統服藥法


陳茶葉5錢,炙甲片5錢,當歸5錢,綿茵陳5錢,兒茶5錢。
上身,加川芎;下身,加牛膝。
水、酒各半煎,溫服。睡1寣即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一寣全消散, 出處:《雞鳴錄》。 組成:陳茶葉5錢,炙甲片5錢,當歸5錢,綿茵陳5錢,兒茶5錢。 主治:一切腫毒。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