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

茶葉

CHA YE

  • 英文名稱: Cha Ye, Tea Leaves
  • 別名:茶芽,苦瑹,苦茶,荈,芽茶,酪奴,檟,臘茶,苦梌,蔎,苦荼,茗,荼,細茶,郭璞註
  • 藥品來源: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葉。茶樹通常種植三年以上即可采葉。以清明前後枝端初發嫩葉時,採摘其嫩芽最佳(清明前採摘者稱"明前",穀雨前採摘者稱"雨前")。此後約一個月,第二次採收其成長之嫩葉,再一月第三次採收。亦有在立秋後第四次採收者,惟採摘時間愈遲,品質愈次。鮮葉採集後,經過殺青、揉捻、乾燥、精製等加工過程,則為成品"綠茶"。若鮮葉經過萎雕、揉捻、發酵、乾燥、精製等加工過程,則為成品"紅茶"。本品宜密藏於乾燥處,以防發霉變質。
  • 道地藥材:陝西, 雲南, 四川,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北, 貴州
  • 生長環境:山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茶葉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古籍中記載茶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其作用機理與其苦寒的藥性密切相關。多部經典醫籍皆有論述,本文將從不同角度分析其功效。

《湯液本草》指出茶葉(茗)能“治陰證湯藥內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陽”,並引用“苦以洩之”的經義,說明茶葉的苦味能瀉熱,其下行之性則能清頭目。楊士瀛更進一步指出茶與薑合用治痢,茶能“助陰消暑解酒食毒”,與薑的助陽作用相輔相成,調和陰陽。此處展現了茶葉清熱解毒的功效,並強調其在平衡陰陽方面的作用。

《本草綱目》更詳細地闡述了茶葉的寒涼特性,認為其“最能降火”,能有效治療由火邪引起的各種疾病。但同時也提醒,茶葉性寒,虛寒體質者不宜過量飲用,否則可能損傷脾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書中也提到濃茶能“吐風熱痰涎”,說明其在特定情況下,能通過較強的瀉下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蘇軾的《茶說》則從另一角度指出茶葉的益處與弊端,強調需適量飲用,並建議飯後飲用以避免傷及脾胃。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臟腑角度闡述茶葉的功效,認為其甘寒之性入心肺,能清熱生津,解痰熱,從而治療瘻瘡、小便不利等熱證。此處強調茶葉能調節臟腑功能,從根本上解決熱毒問題。其他古籍如《食療本草》、《本草拾遺》、《日用本草》等,也多提及茶葉的清熱解毒、利尿、消食等功效,例如治療熱毒痢疾、傷暑、瘴氣等。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茶葉清熱解毒功效的記載,雖然角度各有不同,但都肯定了其在治療熱性疾病中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體質的人對茶葉的反應不同,需根據自身情況適量飲用。

2. 降氣

茶葉單方在古代醫籍中,其「降氣」功效多從其苦寒的藥性出發,並與不同臟腑的病理狀態聯繫起來。

《湯液本草》指出茶葉(苦茶、臘茶)能「治陰證湯藥內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陽」,說明其能驅除體內寒邪和伏藏的陽邪,這與「降氣」中的調和陰陽、疏通氣機相關。書中也提及茶能清頭目,暗示其能清降上焦之火。楊士瀛的觀點更進一步,認為薑茶合用能調和陰陽,治療痢疾,其中茶的「助陰」作用,便是其降氣功效的體現。

《本草綱目》則強調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沈也,降也,最能降火」,直接點明其降火的功效。但同時也指出,茶的寒性會傷及脾胃虛寒者,其「降氣」並非一概而論,需根據體質而定。書中提到濃茶能令人吐,是因其「酸苦湧洩為陰之義」,這也是其「降氣」作用的表現,但過度使用則有害。 蘇軾的觀點也印證了這點,認為茶雖能「除煩去膩」,但過量飲用會損傷身體。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茶甘寒入心肺除熱,能使津液生、痰熱解,從而使臟腑氣機通暢。其「下氣消食」的功能,也是基於「苦能下洩,故氣下火降」的原理,這與其他醫籍中茶葉降火的說法相呼應。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茶葉「降氣」功效的描述,多與其苦寒的藥性、清熱降火、疏通氣機等作用相關。但同時也強調了體質的差異,以及用量和飲用方式的重要性,不可一概而論。茶葉的「降氣」並非單純的氣機下降,而是針對不同病理狀態,通過調整陰陽平衡,達到清熱除濕,疏通氣機的目的。

3. 解毒

茶葉,其解毒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茶葉的苦寒之性,使其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湯液本草》中提到茶葉「治陰證湯藥內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陽」,說明其能治療因寒邪或伏陽所致的疾病,而這些疾病往往伴隨著體內毒素的積累。《本草綱目》更進一步闡述了茶葉「最能降火」,「火為百病」,降火則能清除體內導致疾病的熱毒。 《本草通玄》則明確指出茶葉能「解炙煿毒、酒毒」,說明其能有效解除外在的熱毒及因飲酒過度產生的毒素。 《本草拾遺》更提到茶葉能「破熱氣,除瘴氣」,體現了其在特殊環境下解毒的功效。

其次,茶葉的解毒作用也體現在其消食導滯的功能上。《神農本草經疏》指出茶葉「下氣消食」,「苦能下洩,故氣下火降,而兼滌除腸胃,則食自消矣」,這意味著茶葉可以幫助排除腸胃中的積食和宿物,從而減輕體內毒素的負擔。《日用本草》也記載茶葉能「除煩止渴,解膩清神」,表明其可以清除體內因飲食不潔或過度所產生的濁氣,達到解毒的目的。《本草綱目》中,蘇軾的觀點也提及茶葉能「除煩去膩」,但需注意用量和體質,過度飲用反而有害。

總而言之,古籍中對茶葉解毒功效的描述,多從其苦寒之性、清熱解毒、消食導滯等方面入手。但需注意,不同醫籍對茶葉功效的描述存在差異,且茶葉的寒涼特性也需要根據個人體質酌情使用。 不同種類的茶,其解毒功效和適用症狀亦可能有所不同,《本經逢原》對不同產地茶葉的功效差異便有詳細記載。

4. 清熱利尿

茶葉,其清熱利尿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得到不同角度的闡述。

《湯液本草》提及茶葉(茗)能「治陰證湯藥內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陽」,說明其能調節陰陽,寒熱皆宜。楊士瀛更指出茶與薑配伍治療痢疾,茶能「助陰」,消暑解毒,顯示其清熱之效。

《本草綱目》則詳細論述茶的寒涼特性:「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沈也,降也,最能降火」。李時珍認為茶能降火,但需注意體質,少壯體質火盛者適用,虛寒體質則不宜多飲,否則可能損傷脾胃,導致各種內傷。其所提及的「濃茶能令人吐」,則從陰陽角度解釋了茶的峻下之性。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茶甘寒,入心肺經,能清熱生津,利尿消食。其指出茶能「除熱,則津液生,痰熱解」,並說明茶的利尿作用源於其清熱解結之功,使小腸熱結得以改善,尿液通利。

其他典籍如《新修本草》、《食療本草》、《日用本草》等,也記載了茶葉的利小便、去痰熱、解熱毒等功效。 《本草經集註》更強調其「主好眠」的功效,間接說明其能調理臟腑陰陽平衡,從而改善睡眠。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茶葉清熱利尿功效的記載,多從其寒涼的藥性出發,並結合不同的體質和病症,闡述其作用機理和臨牀應用。 需注意的是,不同典籍對茶葉的性味和功效描述略有差異,這可能與茶葉的種類、產地、炮製方法等因素有關,也反映了古代醫家對藥物認識的逐步深入和完善。

5. 止咳化痰

茶葉其止咳化痰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被賦予不同的理論解釋。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茶性甘寒,能入心肺,清熱除煩,從而達到解痰止咳的效果。書中提到,熱邪導致痰液產生及津液耗竭,而茶的甘寒之性可以滋養津液,使痰熱消解。這與現代醫學中,部分咳嗽痰多與體內炎症有關的觀點有一定契合之處,茶葉的清熱作用可能間接幫助緩解炎症反應。

《本草綱目》則更為詳細地闡述了茶的寒涼特性。李時珍認為茶「最能降火」,而火是百病之源,降火則能使上焦清涼。但同時也指出,體質虛寒者不宜多飲,否則會損傷脾胃元氣,反而導致痰飲等症。這說明茶葉的止咳化痰功效需根據個人體質而定,並非人人適用。 文中也提到濃茶能「吐風熱痰涎」,暗示其可能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湯液本草》中記載茶葉能「治陰證湯藥內用此去格拒之寒」,說明古人已認識到茶葉在治療某些寒邪引起的咳嗽中的作用。 其「治伏陽」的記載,則暗示茶葉可能具有調節陰陽平衡的作用,對於某些因陰陽失調引起的咳嗽也可能有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茶葉止咳化痰功效的認識,既肯定其清熱解毒、降火除痰的功效,也強調了其寒涼特性以及需根據體質適度飲用的原則。 不同醫籍的觀點,反映出對茶葉功效的理解隨著時代和醫學認識的發展而有所不同,也提示我們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合理使用茶葉以達到預期的療效。

茶葉的現代功效


1. 抗癌

茶葉中的茶多酚,具有抗癌功效。茶多酚可抑制癌細胞生長,並促進癌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動物實驗表明,茶多酚可抑制小鼠皮膚癌、肺癌、胃癌、結腸癌等多種癌症的生長。茶多酚對人體無毒副作用,是一種安全的天然抗癌劑。

2. 降血壓

茶葉性寒涼,味苦甘,入心、肝、脾、肺、腎經。茶葉中的兒茶素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兒茶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血管硬化,從而降低血壓。此外,茶葉中還含有茶鹼,茶鹼可以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增強心肌收縮力,加速血液循環,也有助於降低血壓。

3. 抗菌抗病毒

茶葉中所含之茶多酚類物質,具有抗菌、抗病毒的特性。茶多酚能有效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他病菌的生長,並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腸病毒等病毒的活性,有助於預防感染及疾病的發生。茶葉中的茶鹼亦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並能增強免疫力,減少疾病的感染。

4. 降血脂

「茶葉降脂」

茶葉中之茶多酚可減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而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水平,有助降血脂,護心血管。

5. 減肥減重

茶葉之功效,久為世人所稱頌。其減肥減重之功用,尤為顯著。茶多酚,乃茶葉中之珍貴成分,能抑制脂肪吸收,加速脂肪氧化分解,阻礙體內脂肪堆積,有效控制體重。

6. 改善消化系統

茶葉中的咖啡因和茶多酚能刺激胃液分泌,增強胃腸運動,有助於消化,減輕胃部不適。

7. 調節情緒

茶葉中之茶氨酸,有益情緒穩定。茶氨酸可促進腦內血清素釋出,使人心情愉悅、穩定,紓解壓力與焦慮感。

8. 改善大腦功能

茶葉品茗,神思朗爽。蓋茶含咖啡因、茶鹼二物,直入中樞神經系統,達成通竅之效。提神醒腦,此乃其一也。茶能益思,古已有之。茶葉中的有效物質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增強腦細胞的活性,增強記憶力和認知功能,此乃其二也。而茶多酚,更善抗氧化,駐顏之功,久飲可期。

9. 抗氧化

茶葉中富含茶多酚和兒茶素等抗氧化劑,具有清除自由基、減緩衰老的作用。自由基是人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它可以損傷細胞,加速衰老。茶葉中的抗氧化劑可以與自由基結合,使其失去活性,從而減少自由基對人體的危害。

茶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沸泡。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茶葉注意事項重點:

  1. 失眠者忌服: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具有興奮作用,會影響睡眠。
  2. 忌冷飲:茶葉宜熱飲,冷飲容易聚痰,影響健康。
  3. 久食使人瘦,不睡:長時間過量飲用茶葉,會導致身體消瘦,並影響睡眠品質。
  4. 服威靈仙、土茯苓者忌飲茶:這兩種中藥與茶葉相剋,會降低藥效。

茶葉相關的方劑


茶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結膜炎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感冒口臭無尿及少尿眼睛紅痛眼睛模糊頭痛癲癇腦中風損傷咳嗽低血壓嘔吐痢疾肺癌胃癌腸炎

茶葉含有的化學成分


茶螺酮(theaspirone), 甲酸苯乙酯(phenylethylformate), 牻牛兒醛(geranial), 吲哚(indol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