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痢疾食料丸中加入萊菔子,主要是利用其止瀉和消食的作用。
萊菔子味辛甘,性涼,入肺、脾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消脹、止咳化痰的功效。其止瀉作用主要源於其對於腸道蠕動的調節,可以緩解腹瀉症狀。同時,萊菔子還具有消食化積的作用,可以幫助消化,減輕腸胃負擔,進一步緩解痢疾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在痢疾食料丸中加入萊菔子,可以有效改善痢疾患者的症狀,促進其恢復健康。
痢疾食料丸中加入茶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茶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抑制痢疾引起的腸道炎症,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茶葉中的茶多酚、茶氨酸等成分,亦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有助於清除腸道中的病菌。
- 止瀉固腸:茶葉中的鞣酸具有收斂作用,可以減少腸道分泌,固澀腸道,減輕腹瀉的症狀。 此外,茶葉中的茶多酚還能抑制腸道蠕動,起到止瀉作用。
總之,茶葉在痢疾食料丸中發揮清熱解毒、止瀉固腸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痢疾引起的腸道炎症和腹瀉症狀。
痢疾食料丸中添加砂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胃止嘔: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可溫中散寒,止嘔逆。痢疾常伴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砂仁能溫暖脾胃,緩解腸胃不適,減輕嘔吐。
- 理氣行氣: 砂仁氣味芳香,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可促進腸道蠕動,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幫助腸道恢復正常功能。
綜上,砂仁在痢疾食料丸中發揮溫胃止嘔、理氣行氣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痢疾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痢疾食料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白僵蠶,主要是因為白僵蠶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瀉的功效。痢疾的主要症狀包括腹痛、腹瀉、便血及黏液等,通常由於腸道感染或消化不良所引起。白僵蠶作為中藥中一種重要的成分,能有效地幫助調理腸胃,增強腸道抵抗力,改善腸道微生態平衡。
此外,白僵蠶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及多種氨基酸,這些成分對於恢復腸道功能和修復腸道黏膜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減少因腸道感染導致的損傷。綜合而言,白僵蠶的使用不僅能改善痢疾患者的臨牀症狀,還有助於促進康復,因此其在痢疾食料丸中的應用是合乎醫療理論和實際需求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痢疾食料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痢疾(分紅痢、白痢、紅白痢)及水瀉,針對濕熱積滯或寒濕困脾所致的腹瀉、下痢膿血等症。方中特別依痢疾類型搭配不同引藥送服,增強針對性:
- 紅痢(熱重,便下赤血):黃連湯送服,清熱燥濕、解毒止痢。
- 白痢(寒濕,便下白沫):薑湯送服,溫中散寒、化濕止瀉。
- 紅白痢(寒熱錯雜):薑皮湯送服,緩和薑之辛燥,兼顧寒熱。
- 水瀉(脾虛濕盛):米湯送服,補脾和中,固護胃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陳萊菔英(蘿蔔葉)
- 性味:辛、苦,平。
- 作用:行氣消積、化濕解毒。蘿蔔葉陳久者,其氣緩和,能疏利腸道滯氣,兼輕微燥濕之效,適合濕阻氣滯的痢疾。
2. 陳茶葉
- 性味:苦、甘,微寒。
- 作用:清熱解毒、消食止痢。茶葉陳放後寒性減,保留收斂固腸之效,尤善治濕熱痢;其鞣質可澀腸止瀉,抑制腸道異常分泌。
3. 陽春砂仁
- 性味:辛,溫。
- 作用:醒脾化濕、行氣和中。砂仁溫而不燥,能化解脾胃濕濁,改善腹脹、嘔惡,並防止寒涼藥(如茶葉)傷胃。
4. 陳蠶豆(炒)
- 性味:甘,平。炒後微溫。
- 作用:健脾利濕、和中止瀉。炒蠶豆增強溫澀之性,既能補充穀氣,又可固護腸道,減輕瀉痢耗氣之弊。
5. 鮮荷葉煎湯泛丸
- 性味:苦,平。
- 作用:升清降濁、清暑化濕。荷葉為丸衣,取其輕清上行之性,協調中焦氣機,助脾胃恢復升清降濁功能。
方劑配伍特點
- 寒溫並調:茶葉清熱,砂仁溫中,平衡濕熱或寒濕病機。
- 消補兼施:萊菔英、茶葉消積導滯,蠶豆健脾扶正,避免攻邪傷脾。
- 動靜結合:砂仁行氣醒脾,荷葉升發清陽,蠶豆固澀止瀉,共奏調暢氣機、澀而不滯之效。
治療原理:
此方以化濕導滯、調和寒熱為核心,針對痢疾關鍵病機「濕滯腸道,氣血失調」。濕熱者用黃連清熱,寒濕者用薑溫中,並借米湯、薑皮等引藥調整藥力方向,體現中醫「同病異治」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陳萊菔英2斤,陳茶葉2斤,陽春砂仁4兩,陳蠶豆2斤(炒)。
共為細末,用鮮荷葉13瓣,煎湯泛丸。
每服3錢,紅痢,黃連1分煎湯送下;白痢,薑湯送下;紅白痢,薑皮湯送下;水瀉,米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痢疾食料丸, 出處:《良方集腋》卷上。 組成:陳萊菔英2斤,陳茶葉2斤,陽春砂仁4兩,陳蠶豆2斤(炒)。 主治:痢疾,水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