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辛夷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原因:
- 調和藥性:辛夷散以辛夷、白芷等藥物為主,性偏溫燥,易傷津液。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能緩解辛夷散的燥性,避免其過度耗傷津液,達到藥性平和的效果。
- 增強功效: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痛等功效,能增強辛夷散的通鼻竅、止流涕功效,並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提高藥物安全性。
辛夷散中包含白芷,主要是因為白芷具有以下功效:
- 通鼻竅,散風寒: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能通鼻竅、散風寒,與辛夷、蒼耳子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疏風散寒、通鼻竅之效。
- 止痛止癢: 白芷能止痛止癢,對於鼻塞、鼻癢、鼻流清涕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白芷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鼻塞、鼻炎等疾病的目的。
辛夷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膀胱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辛夷散主治鼻淵、鼻塞、頭痛等症,川芎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鼻腔及頭部疼痛。
2. 開竅醒神: 川芎能上行頭部,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辛夷散中加入川芎,有助於改善鼻塞、嗅覺失靈等症狀,提高患者的頭腦清醒度,促進病情的恢復。
辛夷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散風寒:辛夷散主治鼻淵、鼻塞等症,源於風寒入侵鼻竅。防風性味辛溫,善於疏散風寒,可直達鼻竅,驅散風寒邪氣,配合辛夷等藥物,共奏散寒通竅之功。
- 止痛止癢:防風亦有止痛止癢之效,可緩解鼻淵帶來的頭痛、鼻癢等症狀,與辛夷、白芷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奏止痛止癢之功,全面改善鼻淵症狀。
辛夷散中包含藁本,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藥理作用: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藁本辛溫,入肺經,可散風寒,通鼻竅,故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不通、頭痛等症,與辛夷散中辛夷、白芷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通竅止痛的效果。
- 祛風濕,止痺痛:藁本還可祛風濕,止痺痛,對於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僵硬等症有一定的療效。辛夷散中也常加入其他祛風濕藥物,如羌活、獨活等,與藁本共同作用,加強散風止痛的效果。
因此,藁本的加入,既能提升辛夷散的通竅止痛效果,又能增強其祛風止痛的作用,使其能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辛夷散中加入木通,主要是考量其通竅與利水的功效。
辛夷散以辛夷為主藥,善於通鼻竅,而木通則通利水道,能引導藥力下行,使辛夷的藥力更易到達鼻竅,增強其通竅效果。同時,木通也能利水消腫,有助於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相輔相成,提高整體療效。
辛夷散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宣肺止痛:辛夷散主治鼻淵、鼻塞、頭痛等症,而升麻性寒,善於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可有效宣通鼻竅,解除鼻塞,並可配合辛夷、白芷等藥物,起到宣肺止痛的作用。
- 升提陽氣,通鼻竅:升麻味辛性溫,具有升散之性,可升提陽氣,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改善鼻塞、鼻淵等症狀。同時,升麻的升散之性,可將藥力引導至鼻竅,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辛夷散中包含細辛,主要源於兩點:
- 辛散通竅,宣肺止痛: 辛夷散主要功效為宣肺通竅,止痛止癢。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發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可與辛夷、蒼耳子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宣肺通竅之效。
- 溫陽散寒,助陽氣升發: 細辛溫陽散寒,能助陽氣上行,配合辛夷散中其他藥物,有助於改善鼻塞、流涕、頭疼等由寒邪阻滯鼻竅所致的病症。
細辛與辛夷散中其他藥物互相配伍,發揮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的目的。
辛夷散中包含辛夷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辛夷花性味辛溫,具有發散風寒、通竅止痛之功效。 辛夷花擅長治療鼻淵、鼻塞、頭痛等由風寒阻遏鼻竅所致的疾病,與辛夷散的功效相符。
- 辛夷花的花蕾部分富含揮髮油,具有較強的揮發性,能有效穿透鼻腔,起到通竅的效果。 這對於治療鼻塞、鼻淵等症狀,具有顯著的臨牀意義。
辛夷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鼻鼽、鼻塞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包括辛夷、薄荷、防風等多種草藥,其中加入茶葉這一成分頗具特色。茶葉在方中不僅能夠提升藥物的功效,還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濕的作用。根據中醫理論,茶葉性味苦、甘,微寒,歸心、肺、腎、膀胱經,能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止嗽。對於伴有頭痛、口渴及痰多的患者來說,茶葉的加入可增強辛夷散整體療效。此外,茶葉還有助於調和諸藥,使藥性更加平和,減輕某些藥材可能帶來的刺激性。總體而言,茶葉在辛夷散中的應用,既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也彰顯了古人在藥方配伍上的智慧。
主治功效
辛夷散:疏風散寒,宣通鼻竅。辛夷散是一個經典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侵襲,或風熱上壅,導致的鼻塞、流涕、不聞香臭等症狀。該方劑首見於《嚴氏濟生方》,並在後世的醫學典籍中廣泛記載和應用,其組成和劑量也略有變化。
組成分析
辛夷散的基本組成包括:
- 辛夷花: 為本方君藥,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是治療鼻病的要藥。
- 白芷: 辛溫發散,能祛風止痛、通鼻竅,常與辛夷花配伍,增強宣通鼻竅的作用。
- 川芎: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能改善頭面部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鼻塞、頭痛等症狀。
- 防風: 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能驅散外邪,並能止痛。
- 藁本: 辛溫發散,能祛風散寒、止痛,並有升陽之效。
- 木通: 利水通淋、清熱瀉火,能清除體內濕熱,並引導熱邪下行。
- 升麻: 清熱解毒、升陽散風,能升舉清陽,並能清解頭面部熱毒。
- 細辛: 辛溫,能散寒止痛、通絡開竅,對於寒邪引起的鼻塞、頭痛有較好的療效。
- 甘草: 調和諸藥,緩解辛溫藥物的燥烈之性,並能解毒和中。
- 茶葉: 清熱解毒、提神醒腦,常作為藥引,以增強療效。
治療原理
辛夷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疏風散寒: 方中辛夷花、白芷、防風、藁本、細辛等藥物均具有辛溫發散的特性,能有效祛除侵襲頭面部的風寒邪氣。
- 宣通鼻竅: 辛夷花、白芷是通鼻竅的要藥,配合細辛、川芎等藥物,能有效改善鼻腔的通氣狀況,緩解鼻塞症狀。
- 清熱利濕: 對於風熱上壅或兼有濕熱的患者,方中木通、升麻、茶葉等藥物能清熱利濕,引導熱邪下行,從而改善鼻流濁涕、腥臭等症狀。
- 活血止痛: 川芎能活血行氣、止痛,對於鼻塞、頭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升陽舉陷: 升麻能升陽舉陷,對於中氣不足、清陽不升所致的頭昏、鼻塞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不同醫家的觀點
不同的醫家對辛夷散的組成和應用略有不同的看法:
- 《世醫得效方》/危亦林: 提到辛夷散用於治療偏頭疼, 且用蜆殼滴藥至鼻腔, 可治癒數十年病患。 另外也提到 "茶調散" 治傷風和鼻塞,兼治肺熱涕濁。
- 《奇效良方》/董宿: 強調辛夷散治療肺虛,受風寒濕熱之氣侵襲所致的鼻塞、流涕、不聞香臭等症狀,並記載了兩種略有差異的方劑組成。
- 《醫方考》/吳昆: 認為辛夷散主要用於治療頭風鼻塞,並分析了方中各藥的功效,認為辛夷、川芎、蒼耳等藥物能透氣竅,南星能醒風痰,酒芩能清風熱。對於鼻生息肉,他認為是因為氣熱所致,需要清氣,方中辛夷、細辛、川芎、防風、藁本、升麻、白芷皆為輕清辛香之品,可以清氣、去熱、疏邪、利竅,而木通和甘草則分別起到通中和瀉熱的作用。
- 《嚴氏濟生方》/嚴用和: 認為辛夷散治療肺虛,風寒濕熱之氣加之所致的鼻病,方劑組成與《奇效良方》中的一種方劑相似。
- 《醫方集解》/汪昂: 認為辛夷散治療鼻生息肉,並分析了方中各藥的功效,認為辛夷、升麻、白芷能引胃中清氣上行頭腦,防風、藁本能勝濕祛風,細辛能散熱破結,芎藭能補肝潤燥,木通、茶清能下行瀉火,甘草能和中緩其辛散。
- 《醫方論》/費伯雄: 認為辛夷散辛散太過,只適合疏風散寒,不適合瀉火。
- 《成方切用》/吳儀洛: 與《醫方集解》的觀點相似,認為辛夷散治療鼻生息肉,並分析了方中各藥的功效。
- 《惠直堂經驗方》/陶承熹、王承勳輯: 記載辛夷散治療腦漏。
- 《絳囊撮要》/雲川道人: 記載辛夷散治療鼻流濁涕,即鼻淵。
- 《兒科萃精》/陳守真: 認為小兒流涕腥臭是膽移熱於腦,可用辛夷散治療。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佚名: 詳細描述了鼻塞、齆鼻、鼻瘡等症狀的病因病機,並指出辛夷散治療鼻塞。
- 《幼幼集成》/陳復正: 指出鼻淵是流涕腥臭,為膽移熱於腦,可用辛夷散治療。
- 《慈幼新書》/程雲鵬: 詳細描述了鼻淵的病因病機,並指出辛夷散治療風寒停滯所致的鼻塞、流涕。
- 《瘍科心得集》/高秉鈞: 認為鼻痔是鼻內瘜肉,由肺氣不清、風濕鬱滯而成,可用辛夷散內服。
- 《白喉全生集》/李紀方: 辛夷散用於治療吐血衄血, 並配合蘇子降氣湯和藿香正氣散加減使用。
- 《推拿抉微》/徐學修: 辛夷散用於治療小兒鼻流濁涕而腥臭。
- 《六因條辨》/陸子賢: 辛夷散用於治療傷風鼻塞聲重,頭痛目疼,鼻流穢水,並加杏仁、桑皮、苦丁茶等味。
-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萬全: 辛夷散用於治療鼻淵,即流下唾涕,極其腥臭。
- 《醫法圓通》/鄭欽安: 指出不能不分內外,一味發散,辛夷散只適用於外感。
- 《醫方集宜》/丁毅: 辛夷散用於治療肺氣不清鼻中壅塞。
- 《湯頭歌訣》/汪昂: 總結了辛夷散的組成和功效,認為其治療肺經濕熱,上蒸於腦,入鼻而生息肉。
- 《壽世保元》/龔廷賢: 辛夷散用於治療顙疳或鼻疳。
- 《醫學綱目》/樓英: 蒼耳散,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 辛夷散,治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或氣息不通,或不聞香臭。
- 《張氏醫通》/張璐: 辛夷散去木通、防風、升麻, 藁本。加桂、附、蔓荊、訶子、白朮, 可用於鼻鼽,鼻出清涕也。
- 《証治準繩‧類方》/王肯堂: 記載了辛夷散的多個版本,並指出了其主治功效。
- 《景岳全書》/張介賓: 記載辛夷散用於治療肺虛為四氣所幹,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或氣不通,不聞香臭。
總結
辛夷散是一個療效確切、應用廣泛的經典方劑,其組成和劑量在不同的醫學典籍中略有差異,但其疏風散寒、宣通鼻竅的治療原理基本一致。在臨床應用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並可適當加減藥物,以提高療效。
注意事項: 辛夷散藥性偏溫燥,陰虛火旺者慎用。
傳統服藥法
辛夷2錢,大黃2錢,川芎2錢,荊芥3錢,防風3錢,甘草2錢。
清熱祛風,通鼻竅,止頭痛。
上為細末。
溫酒送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辛夷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七十。 組成:辛夷1錢,南星1錢,蒼耳1錢,黃芩(酒炒)1錢,川芎1錢。 主治:頭風鼻塞。
辛夷散, 出處:《醫方考》卷五。 組成:辛夷、川芎、防風、木通(去節)、細辛(洗去土)、藁本、升麻、白芷、甘草各等分。 主治:鼻生息肉,氣息不通,香臭莫辨;腦漏。
辛夷散, 出處:《夀世保元》卷六。 組成:辛夷花1錢,黃耆1錢,人參1錢5分,當歸1錢,白芍2錢,川芎1錢,白芷1錢,細辛8分,黃蘋(酒炒)1錢,甘草6分。 主治:腦漏,鼻中流出臭膿水。
辛夷散,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辛夷2錢,大黃2錢,川芎2錢,荊芥3錢,防風3錢,甘草2錢。 主治:清熱祛風,通鼻竅,止頭痛。主治:諸毒氣攻上部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副鼻竇炎。
辛夷散, 出處:《濟生》卷五。 組成:辛夷仁、細辛(洗去土葉)、藁本(去蘆)、升麻、川芎、木通、防風(去蘆)、羌活(去蘆)、甘草(炙)、白芷各等分。 主治:肺虛,風寒濕熱之氣加之,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或氣息不通,或不聞香臭。
辛夷散, 出處:《白喉全生集》。 組成:辛夷2粒,桔梗3錢,防風(去蘆)3錢,茯苓3錢,僵蠶3錢,前胡1錢5分,法夏(薑汁炒)、蟬退9隻(去頭翅足),白芷2錢,川芎2錢,黃粟芽8分,薄荷5分,陳茶5錢,蒼耳4分,木通1錢,陳皮1錢,粉草1錢,生薑1片。 主治:白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