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玉池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玉池散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例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能改善女性氣血運行,緩解經期不適。
- 滋陰潤燥: 當歸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改善女性因氣血不足引起的皮膚乾燥、口乾舌燥等症狀。玉池散中常配合其他滋陰潤燥的藥物,如生地黃、麥冬等,共同發揮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的作用,更有效地改善女性身體狀況。
玉池散中加入地骨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地骨皮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的功效。玉池散多用於治療熱毒盛、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疾病,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而地骨皮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滋養陰液,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目的。
- 滋陰潤燥:地骨皮還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以緩解因陰虛火旺導致的皮膚乾燥、口乾舌燥等症狀。玉池散中常加入其他滋陰潤燥的中藥,如生地黃、麥冬等,與地骨皮共同作用,達到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效果。
玉池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癢: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癢止痛的功效。玉池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疹、濕疹等皮膚病,而防風的祛風止癢作用,可有效緩解瘙癢症狀,促進皮膚病的痊癒。
- 疏散風熱:玉池散中常配伍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防風的辛溫之性,可以幫助這些清熱藥物疏散風熱,達到清熱解毒、止癢的效果,同時避免藥性過寒,損傷脾胃。
玉池散中含有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之效。玉池散用於治療風寒襲肺、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狀,白芷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 升提陽氣,開竅醒神:白芷能升提陽氣,開竅醒神,對於風寒所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白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玉池散中加入白芷,可以有效發揮疏散風寒、通竅止痛、升提陽氣、開竅醒神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玉池散中包含槐花,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涼血,止血止瀉: 槐花性涼,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瀉之功效。可治療因熱毒上炎引起的鼻衄、齒齦出血、便血等症狀,同時也可緩解腸道炎症,止瀉止痢。
- 疏風散熱,除濕止癢: 槐花還能疏風散熱,除濕止癢,對於風熱感冒、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玉池散中加入槐花,可發揮其清熱涼血、止血止瀉、疏風散熱等多重功效,進一步提升藥方的整體療效。
玉池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玉池散主要治療頭痛、眩暈等症,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部供血不足,達到止痛的效果。
- 疏風散寒: 川芎亦有疏散風寒的功效,對於風寒襲腦所致的頭痛、眩暈,川芎能驅散風寒,緩解症狀。
總之,川芎在玉池散中,一方面活血止痛,另一方面疏風散寒,共同作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等症。
玉池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玉池散中包含多種藥材,甘草可以協調各藥物的功效,避免藥性相沖,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具有一定的藥效,如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益氣補脾等。在玉池散中,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增強黃芩的清熱解毒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熱病。
玉池散中含有升麻,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透疹止癢的功效。升麻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升陽舉陷之效。
玉池散主要用於治療麻疹、風疹等病症,升麻可以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使疹出透發,並能止癢,緩解病症。此外,升麻還能升陽舉陷,提高人體正氣,有助於機體抵抗病邪。因此,升麻在玉池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麻疹、風疹等疾病。
玉池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 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之效。玉池散多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頭痛、鼻塞、齒痛等症,而細辛能溫經散寒,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 開竅醒神: 細辛能通鼻竅,開肺氣,故亦能治療鼻塞、嗅覺不靈等症狀。玉池散中加入細辛,可以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嗅覺和精神狀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玉池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主治:
- 風蛀牙痛:風邪侵襲牙齒,導致蛀蝕疼痛。
- 腫癢動搖:牙齦腫脹發癢,牙齒鬆動。
- 牙龈潰爛:牙齦潰瘍、腐爛。
- 宣露出血:牙齦萎縮、牙根暴露伴隨出血。
- 口氣:口臭,因口腔腐敗或熱毒上熏所致。
此方主要針對風熱、濕熱、血虛等病機引起的牙齒、牙齦病變,透過疏風清熱、活血止痛、斂瘡止血等作用改善症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疏風止痛、清熱解毒
- 細辛(倍用):辛溫,散寒止痛、開竅,善治風冷牙痛。量重加強止痛效果。
- 防風、藁本、白芷:祛風止痛,散頭面風邪,通竅消腫。
- 石膏:清胃肺熱,瀉火解毒,針對牙齦腫痛、口氣熱臭。
2. 活血養血、消腫生肌
- 當歸、川芎:活血養血,改善牙齦萎縮、出血,促進潰瘍癒合。
- 地骨皮:涼血退虛熱,清牙齦浮火,減少出血。
3. 固齒收斂、清潔抗菌
- 青鹽:鹹寒,清熱解毒、堅固牙齒,傳統用於牙齦出血潰瘍。
- 螺青(礦物青黛):清熱涼血,殺蟲斂瘡,抑制口腔腐敗。
4. 升散郁火、引藥上行
- 川升麻:升散陽明鬱火,清熱解毒,助藥力上行頭面牙齦。
輔助用法(煎漱加強藥效):
- 生薑:辛溫散寒,助藥力透達。
- 黑豆:活血解毒,緩和藥性。
三、綜論治療機理
此方結合祛風、清熱、活血、固齒四大方向:
- 祛風(細辛、防風、藁本)→ 緩解風邪所致牙痛動搖。
- 清熱(石膏、地骨皮、升麻)→ 瀉胃火、退牙齦腫熱。
- 活血(當歸、川芎)→ 促進牙齦血液循環,改善萎縮。
- 收斂固齒(青鹽、螺青)→ 清潔口腔,止血斂瘡。
外用揩牙+漱口:使藥力直接作用患處,清熱消腫、殺蟲防腐,符合古代口腔疾病的局部用藥思維。
傳統服藥法
細辛倍用,川升麻、防風、當歸、川芎、藁本、地骨皮、白芷、石膏、螺青青鹽各等分。
上為細末。
早、晚食後常揩牙。若病甚,用藥末3錢,水1大盞,加生薑5片,黑豆50粒,煎10沸,通口漱,甚妙。須是日曬,乾用為佳,經火焙則走氣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玉池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 組成:細辛倍用,川升麻、防風、當歸、川芎、藁本、地骨皮、白芷、石膏、螺青青鹽各等分。 主治:口齒諸疾。
玉池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九。 組成:寒水石(燒通紅,研細)1兩,細辛(去苗葉土)半兩,胡椒半兩,荊芥穗2錢半。 主治:牙齒疼痛不可忍。
玉池散, 出處:《袖珍》卷三。 組成:藁本(去土)、升麻、防風(去蘆)、細辛、白芷、甘草節、當歸、槐花、川芎、獨活各等分。 主治:牙膿血變骨槽風,及骨已出者。
玉池散, 出處:《局方》卷七(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當歸(去蘆)、藁木、地骨皮、防風、白芷、槐花(炒)、川芎、甘草(炙)、升麻、細辛(去苗)各等分。 主治:風蛀牙痛,腫癢動搖,牙齦潰爛,宣露出血,口氣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