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痢症丸

紅白痢症丸

HONG BAI LI ZHE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廣州市地方藥品标準規格匯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肺經 17%
大腸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2%
腎經 8%
心經 4%
膽經 4%
三焦經 4%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紅白痢症丸中加入訶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

訶子味酸、澀,性平,歸脾、大腸經。其含有鞣質,具有強烈的收斂作用,能抑制腸道蠕動,減少腸液分泌,從而起到止瀉的作用。

此外,訶子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痢疾引起的發熱、腹痛等症狀。因此,在紅白痢症丸中加入訶子,可以有效地治療痢疾,緩解病人的痛苦。

紅白痢症丸中加入烏梅,主要是針對其收斂止瀉的功效。烏梅性酸澀,味甘,入肝、脾、肺經,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安蛔止痛等功效。

對於紅白痢症,烏梅能收斂腸道,減少腸液分泌,抑制腸蠕動,從而緩解腹瀉症狀。同時,烏梅還能生津止渴,緩解因腹瀉導致的口渴症狀。此外,烏梅還能安蛔止痛,對於因蛔蟲引起的腹痛腹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紅白痢症丸中添加茶葉,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 茶葉性寒,具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抑制腸道內病菌繁殖,緩解痢疾症狀。

二、止瀉止血: 茶葉中含有鞣酸,具收斂止瀉作用,可減少腸道蠕動,並能收縮血管,達到止血效果,改善紅白痢症帶來的腹瀉和出血症狀。

因此,茶葉作為紅白痢症丸的組成部分,不僅有助於清熱解毒,更能止瀉止血,達到治療紅白痢症的效果。

「紅白痢症丸」中加入「鴉膽子」的原因,主要為其止瀉功效。鴉膽子性寒,味苦,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由濕熱、脾虛、腸道積滯引起的痢疾,鴉膽子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然而,鴉膽子毒性較大,應由醫生指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此外,鴉膽子不可與酒同服,以免加重毒性。

紅白痢症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瀉固腸: 木香味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止瀉固腸之效。紅白痢症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木香能溫脾燥濕,固澀腸胃,幫助止瀉。
  2. 行氣止痛: 木香亦能行氣止痛,對於痢疾引起的腹痛,木香能疏通腸道氣機,緩解腹痛不適。

因此,木香在紅白痢症丸中,既能止瀉固腸,又能行氣止痛,起到綜合調理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紅白痢症丸為治療痢疾之傳統方劑,專主紅白痢疾(赤白痢)及腹痛水瀉。以下分項解析其功效與組成原理: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針對「痢疾」屬濕熱積滯者,症見:

  • 下痢赤白:濕熱鬱滯腸道,傷及血絡則見赤痢(血痢),濕濁下注則見白痢(黏液痢)。
  • 腹痛:氣機阻滯,腸腑不通,不通則痛。
  • 水瀉:濕熱夾雜,清濁不分,水液直趨大腸。

其功效重在「清熱燥濕、澀腸止痢」,兼調氣止痛,契合痢疾「通因通用」與「急則治標」之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共五味,分為三類作用:

  1. 澀腸固脫(治標止痢)

    • 訶子:苦酸澀,收斂大腸、止瀉痢,針對久痢滑脫。
    • 烏梅肉:酸澀斂肺腸,生津止渴,並緩解痢疾耗傷陰液。
    • 鴉膽子(苦参子):苦寒有毒,專清大腸濕熱,殺蟲止痢(古稱「冷痢專藥」),現代研究證實抗阿米巴痢疾。
  2. 清熱解毒(治本除濕熱)

    • 茶葉:苦甘涼,清熱解毒、利尿化濕,煎水為丸引藥下行腸道。
  3. 行氣止痛(調暢氣機)

    • 木香:辛溫,行脾胃滯氣,緩解腹痛裏急後重,防訶子、烏梅過澀留邪。

配伍特點

  • 澀中寓通:訶子、烏梅收澀,佐木香行氣,避免「閉門留寇」。
  • 寒溫並用:鴉膽子、茶葉寒涼清熱,配木香辛溫調氣,平衡藥性。
  • 標本兼顧:既止瀉澀腸治標,又清濕熱解毒治本。

三、中醫理論依據

痢疾成因多責之「濕熱疫毒壅滯腸道」,此方契合以下治則:

  1. 「通因通用」:以鴉膽子、茶葉清泄腸道濕熱,祛除病根。
  2. 「酸收止痢」:訶子、烏梅酸收固脫,針對氣虛久痢。
  3. 「調氣則後重自除」(劉河間語):木香行氣,解腹痛裏急後重。

適用證候:濕熱痢初起或日久傷陰者(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然需辨證加減,劇者宜配合湯劑。

(解析終)

傳統服藥法


訶子16兩,烏梅肉16兩,茶葉2兩4錢,鴉膽子(去油)16兩,木香2兩4錢。
清熱止痢。
茶葉單放,余藥共軋為細粉,用方中茶葉煎水泛為小丸。
每服6分至1錢,小兒減半,日服2-3次,食前用溫開水或白糖水送股。
忌煙、酒、腥葷、油膩之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3.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4.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紅白痢症丸, 出處:《廣州市地方藥品标準規格匯編》。 組成:訶子16兩,烏梅肉16兩,茶葉2兩4錢,鴉膽子(去油)16兩,木香2兩4錢。 主治:清熱止痢。主治:紅白痢疾,腹痛水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