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葛芍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解肌退熱:葛根味甘性涼,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之功效。其能疏解肌表之風邪,促進汗液排出,達到退熱解表之目的。
二、緩解肌肉疼痛:葛根還具有舒筋活絡、止痛之效。其能緩解因風邪所致的肌肉疼痛、麻木等症狀,與芍藥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舒筋止痛的效果。
葛芍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涼血: 赤芍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葛根性涼,善解肌發表,二者合用,可清熱解表,涼血止血,用於治療外感熱病,伴有發熱、口渴、咽痛、頭痛、胸悶、口舌糜爛、血瘀等症狀。
二、疏肝解鬱: 赤芍可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脇脹痛、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葛根亦有疏肝解鬱之功,二者合用,可加強疏肝解鬱之效,使氣血暢通,身體舒暢。
葛芍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和胃: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葛根性寒,芍藥性微寒,兩者合用容易損傷脾胃,而陳皮的加入可起到和胃理氣,防止藥性過寒,避免損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利用。
- 調和藥性:葛芍湯以葛根、芍藥爲主,其性寒涼,容易導致脾胃虛寒。而陳皮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溫脾胃的作用,避免藥物過寒而損傷脾胃,使藥效更為平和。
對於[葛芍湯]中的苦參成分,苦參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適用於治療濕熱下注、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該方加入苦參旨在增強清熱燥濕的作用。
對於[葛芍湯]中的茶葉成分,茶葉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熱病、小便不利等症狀。該方加入茶葉旨在增強清熱利尿的作用。
主治功效
葛芍湯主治功效分析
《評註產科心法》中提到,孕婦痢疾的初期症狀為「瀉輕而痢重,痢則裡急後重,下痢紅白,稠黏臭穢」,病機為「積物與熱結聚腸胃,氣閉不通,宿滯不去」。針對此病機,葛芍湯應運而生,旨在疏通腸胃,清熱化積,調和氣血,以解除痢疾之苦。
治療原理分析:
清熱解毒,疏散邪氣:
- 葛根: 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功效,能疏散體表之熱,並緩解因熱邪引起的口渴等症狀,輔助解除體內鬱熱。
- 苦參: 具有殺菌抗炎的功效,能針對腸道內的炎症反應,清除腸道毒素,並兼具利尿通便的作用,有助於排出體內積滯。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赤芍: 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的功效,能改善腸道局部氣血瘀滯,減輕因積滯引起的疼痛,有助於氣血循環,加速炎症消退。
理氣健脾,化濕消積:
- 陳皮: 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能行氣導滯,幫助消化,促進腸胃蠕動,消除積滯,並能燥濕化痰,改善因濕邪引起的腸道不適。
輔助作用:
- 茶葉: 具有提神醒腦、抗氧化的作用,能輔助提升患者精神,且具有一定的收澀作用,能輔助止瀉。
綜合分析:
葛芍湯的組方巧妙,針對孕婦痢疾初起,積熱壅滯腸胃,氣機不暢的病機,以葛根、苦參清熱解毒,赤芍活血化瘀,陳皮理氣健脾,茶葉收澀止瀉,協同作用,使腸胃積滯得消,氣血調和,痢疾症狀自然緩解。方中各藥協同作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活血化瘀,理氣健脾,從而達到治療痢疾的目的。
病程發展:
古文亦提到,「不愈,初宜葛芍湯,次用消積,再用香連丸。」 可見葛芍湯是針對初期症狀的處方,如果症狀持續,還需根據病情變化,調整用藥,加用山楂、神?、檳榔等消食導滯之品,或轉用其他更具針對性的方劑。 顯示出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和針對性。
傳統服藥法
葛根2錢,赤芍藥3錢,廣皮1錢半,苦參1錢,陳茶葉2錢。
如不愈,再加山楂3錢(炒),神曲1錢(炒),或檳榔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服用葛芍湯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葛芍湯, 出處:《産科心法》卷上。 組成:葛根2錢,赤芍藥3錢,廣皮1錢半,苦參1錢,陳茶葉2錢。 主治:妊婦痢疾。積物與熱結聚腸胃,氣閉不通,宿滯不去,發爲痢疾,裏急後重,下痢紅白,稠粘臭穢而屬初起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