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宜湯

LIANG Y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七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16%
肝經 11%
膽經 11%
肺經 9%
腎經 9%
膀胱經 5%
心經 4%
大腸經 2%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兩宜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兩宜湯多用於治療脾虛濕困所致的各種病症,如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神疲乏力、水腫等,而茯苓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利水滲濕,改善這些症狀。
  2. 寧心安神:茯苓亦有寧心安神之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脾虛濕困而導致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進一步增強兩宜湯的整體療效。

兩宜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兩宜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泄瀉、水腫等症狀,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改善泄瀉、水腫等症狀。
  2. 固澀止瀉:白朮能固澀止瀉,減少腸道水分的流失,有助於緩解泄瀉。在兩宜湯中,白朮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發揮固澀止瀉的效果。

兩宜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薏苡仁能有效清熱利濕,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消腫利尿的效果。
  2. 健脾滲濕:薏苡仁亦能健脾胃,對於脾虛濕困所致的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健脾滲濕的作用,有助於脾胃運化功能的恢復。

因此,兩宜湯中加入薏苡仁,能有效地改善濕熱蘊結或脾虛濕困所致的各種症狀,達到清熱利濕、健脾滲濕的效果。

兩宜湯中加入柴胡,主要考量其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功效。

  1. 疏肝解鬱: 兩宜湯多用於治療肝鬱氣滯之症,柴胡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有助於緩解胸脅脹痛、情志不暢等肝鬱氣滯表現。
  2. 升陽解表: 若患者伴有寒邪外襲之症,柴胡亦可升陽解表,發散風寒,配合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解除表寒,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因此,柴胡的加入,可有效提升兩宜湯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效,使之更能針對肝鬱氣滯、兼有表寒者,發揮更好的療效。

兩宜湯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龍膽草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兩宜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下焦濕熱所致的各種症狀,龍膽草可清泄濕熱,使濕熱之邪得以清除,從而達到療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兩宜湯中其他藥物如黃柏、梔子等,也具有清熱燥濕之效,龍膽草與之配合,可增強清熱燥濕之力,並能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兩宜湯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利濕:茵陳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的功效。兩宜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茵陳蒿可清熱利濕,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排出體內濕熱,達到治療黃疸的目的。

2. 解毒消腫:茵陳蒿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兩宜湯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減輕濕熱所致的肝膽腫脹,並幫助消退炎症。

兩宜湯中加入鬱李仁,主要基於其潤腸通便、利水消腫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治療目的相符。

鬱李仁性味甘平,入脾、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利水消腫之效。兩宜湯主治水腫、腹脹、便祕等症,鬱李仁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並利水消腫,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茯苓、澤瀉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兩宜湯

**組成:**茯苓、白朮、薏苡仁、柴胡、龍膽草、茵陳蒿、鬱李仁

功效:

  • **心驚膽顫:**心臟跳動很厲害,膽子很小,容易害怕。
  • **面目俱黃:**臉色蠟黃,沒有血色。
  • **小水不利:**小便困難,尿量少。
  • **皮膚瘦削:**皮膚很薄,沒有肉。

方劑組成介紹: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龍膽草:**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
  • **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等功效。
  •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
  • **鬱李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等功效。

總結:

兩宜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濕、補氣健脾、疏肝解鬱等功效。它可治療心驚膽顫、面目俱黃、小水不利、皮膚瘦削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2錢,茯苓5錢,白朮5錢,甘草1錢,澤瀉1錢,黃連1錢,肉桂3分,陳皮5分,天花粉2錢,柴胡3分。
水煎服。2劑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兩宜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茯苓5錢,白朮1兩,薏仁5錢,柴胡5分,龍膽草1錢,茵陳1錢,鬱李仁5分。 主治:心驚膽戦,面目俱黃,小水不利,皮膚瘦削。

兩宜湯, 出處:《辨證錄》卷四。 組成:人參2錢,茯苓5錢,白朮5錢,甘草1錢,澤瀉1錢,黃連1錢,肉桂3分,陳皮5分,天花粉2錢,柴胡3分。 主治:口渴飲水忽然呃逆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