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水湯

JI SHU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七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腎經 20%
胃經 16%
肺經 13%
心經 7%
肝經 6%
膽經 3%
膀胱經 3%
脾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濟水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濟水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水濕停滯所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白朮在此起到健脾益氣、運化水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利水消腫。

2. 補氣固表: 濟水湯中常配伍其他具有補氣固表作用的藥物,如黃芪、茯苓等,白朮與之配合,可加強補氣固表之效,對於脾虛氣陷、容易外感者,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濟水湯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陽氣運行:肉桂味辛甘、性熱,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濟水湯針對腎陽不足、脾陽不振、寒濕內阻的症狀,肉桂可溫陽助陽,驅散寒濕,促進氣血運行,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2. 引藥入腎,溫腎助陽:濟水湯中其他藥物多偏於溫補脾腎,肉桂的辛溫之性可引藥入腎,並溫腎助陽,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溫補腎陽、祛寒止瀉的目的。

濟水湯方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濟水湯旨在治療水濕停滯、水腫等症,茯苓能幫助排水消腫,改善水液代謝。
  2. 健脾益氣: 茯苓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避免因脾虛導致水濕停滯。此外,茯苓還可安神寧心,有助於整體身體的恢復。

因此,茯苓在濟水湯中起到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水腫症狀,並促進身體康復。

濟水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其補脾益氣、固腎健脾的功效。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固腎止瀉、滋陰補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腎虛腰痛等症狀,山藥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濟水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寒濕困脾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便溏腹瀉等症狀,因此加入山藥可以起到補脾益氣、溫陽散寒、固腎健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濟水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消腫: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濟水湯多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薏苡仁可幫助利水消腫,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水腫症狀。
  2. 清熱解毒:薏苡仁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清除體內濕熱,改善水腫伴隨的發熱、口渴等症狀。濟水湯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使用,共同發揮功效。

濟水湯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原因有二:

  1. 利膽退黃:茵陳蒿性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疸之效。濟水湯常用於治療黃疸病症,而茵陳蒿能有效清熱利濕,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消退黃疸。
  2. 疏肝解鬱:茵陳蒿除了利膽退黃,還有疏肝解鬱之效。濟水湯中常配合其他疏肝理氣的藥物,如柴胡、枳殼等,共同作用於肝臟,改善肝氣鬱結,進一步幫助退黃。

濟水湯中加入芡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固腎止遺: 芡實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固腎、補益精氣的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狀,芡實能起到固腎止遺的作用。
  2. 止瀉止帶: 芡實亦可健脾止瀉,對於脾虛所致的食少便溏、久瀉不止,以及腎虛所致的白帶過多,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在濟水湯中加入芡實,不僅能固腎止遺,更能健脾止瀉,對於治療腎虛、脾虛所致的相關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主治功效


濟水湯:

濟水湯的主要成分包括白朮、肉桂、茯苓、山藥、薏苡仁、茵陳蒿、芡實。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芡實具有固澀收斂、止瀉、固崩止帶、補中益氣、補腎、補血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主治功效:

濟水湯主要用於治療腎疽這種疾病,是由於腎臟受寒而引起的。患者的身體和麪部都是黃色的,小便不利,不思飲食,無法入睡。

總結:

濟水湯是一款中藥方劑,由白朮、肉桂、茯苓、山藥、薏苡仁、茵陳蒿、芡實組成。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的功效。主治腎疽這種疾病,由腎臟受寒而引起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天冬1錢半,麥冬1錢半,陳皮1錢半,萆薢1錢半,澤瀉1錢半,砂仁2錢,官桂1錢,乾葛2錢,甘草3分。
煨薑為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2.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3.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食慾不振慢性腎衰竭癤和癰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腹瀉無尿及少尿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濟水湯, 出處:《點點經》卷一。 組成:天冬1錢半,麥冬1錢半,陳皮1錢半,萆薢1錢半,澤瀉1錢半,砂仁2錢,官桂1錢,乾葛2錢,甘草3分。 主治:酒傷,胸膈不塊,嘔吐不定。

濟水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白朮2兩,肉桂3錢,茯苓1兩,山藥1兩,薏仁1兩,茵陳1錢,芡實5錢。 主治:補腎中之火,去濕健脾。主治:腎疽之症,由腎寒而成,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思飲食,不得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