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和中清熱飲」中加入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該方中可能因患者有熱證,如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大便乾結等,故以黃連清熱瀉火,以達治療目的。
二、 抑菌止痢: 黃連具有抑菌作用,可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有助於治療腸胃炎、痢疾等疾病。該方中可能因患者有腸胃不適,如腹痛腹瀉、大便稀溏等,故以黃連抑菌止痢,以改善病情。
「和中清熱飲」方中包含半夏,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作用:
-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擅長降逆止嘔,可緩解因濕熱內蘊、脾胃不和導致的噁心嘔吐。
- 燥濕化痰: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可化解濕熱痰飲,改善因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
因此,半夏在「和中清熱飲」中能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清熱利濕、和胃降逆的作用,達到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胸悶、咳嗽等症狀的效果。
和中清熱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和中清熱飲主要針對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症狀,茯苓可以利水滲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濕熱內蘊的情況。
- 清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清心安神之效。濕熱內蘊往往伴隨心神不寧、煩躁不安等症狀。茯苓能清心火,安神志,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使患者心神安定,整體病情得到改善。
和中清熱飲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具有行氣消脹、健脾和胃、燥濕化痰之效。和中清熱飲旨在清熱利濕、和胃降逆,陳皮的理氣健脾作用可幫助脾胃運化,促進水濕代謝,進一步達到清熱利濕之效。
- 降逆止嘔: 陳皮能降氣止嘔,對於因脾胃濕熱、氣機不暢導致的嘔吐,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和中清熱飲也常用於治療濕熱蘊蒸所致的胃脘脹滿、嘔吐等症,陳皮的降逆止嘔功效能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和中清熱飲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暑化濕:藿香性辛溫,具有解表化濕、理氣止嘔的功效,可有效清除暑濕之邪,緩解暑熱所致的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
- 疏散風邪:藿香同時兼具疏散風邪之效,可輔助清熱解毒,更全面地解決暑濕夾雜風邪的情況。
總而言之,藿香在和中清熱飲中,發揮著解暑化濕、疏散風邪的功效,使藥方更具針對性,更有效地治療暑熱、濕熱等病症。
和中清熱飲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 行氣解鬱: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溫中止嘔之功效。方劑中以清熱為主,但若脾胃虛寒、氣機阻滯,則清熱藥難以達至病所。砂仁在此可起到疏通氣機,幫助清熱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 調和藥性: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寒涼藥性較強的藥物,砂仁的溫性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過寒傷胃。同時,砂仁也能增強清熱藥的療效,使整體方劑更協調、更有效。
主治功效
和中清熱飲
組成: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主治功效:
小兒吐熱。小兒口有乳臭味,面色多數是紅赤色的,大小便都有點祕結,手腳指頭都感覺是熱的。
藥理作用:
- 清熱解毒:黃連、半夏、茯苓、陳皮、藿香、砂仁等均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熱毒,緩解小兒吐熱的症狀。
- 健脾益氣:茯苓、陳皮、砂仁等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以幫助健運脾胃,增強小兒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小兒吐熱的症狀。
- 化痰止嘔:半夏、茯苓、陳皮、藿香、砂仁等具有化痰止嘔的作用,可以幫助化解痰液,止住嘔吐,緩解小兒吐熱的症狀。
- 行氣活血:陳皮、藿香、砂仁等具有行氣活血的作用,可以幫助疏通氣血,活血化瘀,緩解小兒吐熱的症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項:
- 孕婦忌服。
- 服用本品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用本品後出現胃腸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 服用本品兩週後症狀無改善,應諮詢醫生。
總結:
和中清熱飲,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健脾益氣、化痰止嘔、行氣活血,用於治療小兒吐熱,小兒口有乳臭味,面色多數是紅赤色的,大小便都有點祕結,手腳指頭都感覺是熱的。
傳統服藥法
黃連(薑炒)1錢,半夏(薑制)1錢,茯苓1錢5分,陳皮7分,藿香7分,砂仁7分。
水煎,徐徐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和中清熱飲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和中清熱飲有緩解嘔吐的作用,如果嘔吐嚴重,應及時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和中清熱飲, 出處:《明醫指掌》卷十。 組成:黃連(薑炒)1錢,半夏(薑制)1錢,茯苓1錢5分,陳皮7分,藿香7分,砂仁7分。 主治:小兒熱吐。小兒(口見)乳,面色多赤,二便微秘,手足指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