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二陳湯

HUANG LIAN ER C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金鑑》卷五十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4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1%
心經 15%
胃經 15%
腎經 5%
肝經 5%
膽經 5%
大腸經 5%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二陳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善於燥濕化痰。二陳湯中以陳皮、半夏為主,用於治療濕阻中焦,痰濕內盛之證,而半夏能有效化解痰濕,有助於脾胃運化功能的恢復。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備降逆止嘔之效。二陳湯中常配伍生薑、橘皮等,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噁心嘔吐。半夏能降逆止嘔,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緩解嘔吐症狀。

黃連二陳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理氣健脾: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二陳湯以健脾化濕為主要功效,加入陳皮可增強其理氣健脾之效,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濕阻脾胃的症狀。

二、 和胃降逆: 陳皮能理氣降逆,和胃止嘔,可緩解濕阻中焦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進一步提升二陳湯的療效。同時,陳皮的辛香氣味還能促進食慾,提高患者的胃口。

黃連二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黃連二陳湯以清熱利濕為主,而茯苓可助其健脾利濕,使濕邪得以降伏,脾胃功能得以恢復,更好地配合藥效發揮。
  2. 化濕止瀉:二陳湯以燥濕化痰為主,而濕邪常與脾胃功能失調相關。茯苓可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有助於止瀉,並可減少濕邪的產生,從而更好地配合二陳湯化濕止瀉。

黃連二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黃連苦寒,陳皮辛溫,二者搭配雖能清熱燥濕,但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黃連的寒性,並調和陳皮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不易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緩急止痛的功效,與黃連二陳湯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可增強清熱利濕、和胃止嘔的功效,更利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症。

黃連二陳湯的組成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瀉火之效。二陳湯本身偏於溫燥,加入黃連可以平衡其燥性,避免過於溫燥而傷陰。

2. 抑制濕熱: 二陳湯主治濕熱內蘊,黃連苦寒之性可清熱燥濕,抑制濕熱的滋生,有助於消除濕熱之邪,改善脾胃功能。

主治功效


黃連二陳湯主治功效分析

黃連二陳湯,為治療小兒胎熱證之常用方劑,其組成藥物包含半夏、陳皮、茯苓、甘草、黃連,諸家古籍記載略有差異,部分版本會加入生薑,甚至有加味改良方如丹溪加味二陳湯。 本文將根據古籍記載,分析其治療原理與主治功效。

組成藥物功效概述:

  • 黃連: 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為方中君藥,主治胎熱之邪。 其寒涼之性,能直接清泄胃腸積熱。

  • 半夏: 性味辛溫,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為方中臣藥。針對胎熱所致之痰涎壅滯,以及胃氣上逆之嘔吐症狀。薑製半夏,可減輕其燥烈之性,更為溫和。

  • 陳皮: 性味辛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和胃之功效。 陳皮理氣行氣,能疏通胃腸氣機,輔助黃連清熱,並協同半夏化痰降逆。

  • 茯苓: 性味甘淡平,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茯苓利水滲濕,能化解體內濕邪,並調和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效用。

  • 甘草: 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益氣和中之功效。甘草為使藥,調和方中諸藥,使藥性協調,並緩和黃連的苦寒之性,避免傷及脾胃。

治療原理分析:

古籍記載黃連二陳湯主治「胎前受熱,面黃赤,手足溫,口吐黃涎酸黏者」。此證候屬小兒常見的胃熱痰阻之症。其病機關鍵在於「胎熱」。 胎熱,指胎兒在母體內或出生後,因母體或自身原因導致體內陽熱過盛,內蘊熱邪。 此熱邪犯胃,蘊結化痰,形成痰熱互結之證。

黃連二陳湯正是針對此病機而設:

  1. 清熱瀉火: 黃連為君藥,清泄胃腸之熱,為治療之根本。

  2. 燥濕化痰: 半夏、陳皮、茯苓三藥合用,燥濕化痰,消散痰熱之邪,消除嘔吐、黃涎等症狀。 半夏降逆止嘔,陳皮理氣和胃,茯苓利水滲濕,三者相輔相成。

  3. 和胃健脾: 陳皮、甘草和茯苓共同作用,和胃健脾,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避免因熱邪損傷脾胃。

  4.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方中諸藥,使藥性平和,避免單味藥物之偏性損傷正氣。

總結:

黃連二陳湯通過清熱瀉火、燥濕化痰、和胃健脾等多重作用機制,有效治療小兒因胎熱所致的胃熱痰阻證。 其方中藥物配伍精妙,協同作用,相得益彰,是治療此類疾病的有效方劑。 方中諸藥,藥性平和,副作用相對較小,符合小兒用藥之原則。 但具體用藥,仍需根據小兒體質及病情輕重,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半夏(薑制)、陳皮、茯苓、生甘草、黃連(薑炒)。
引用生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二陳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 組成:半夏(薑制)、陳皮、茯苓、生甘草、黃連(薑炒)。 主治:小兒胎前受熱,面黃赤,手足溫,口吐黃涎酸粘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