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二陳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善於燥濕化痰。二陳湯中以陳皮、半夏為主,用於治療濕阻中焦,痰濕內盛之證,而半夏能有效化解痰濕,有助於脾胃運化功能的恢復。
-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備降逆止嘔之效。二陳湯中常配伍生薑、橘皮等,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噁心嘔吐。半夏能降逆止嘔,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緩解嘔吐症狀。
黃連二陳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理氣健脾: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二陳湯以健脾化濕為主要功效,加入陳皮可增強其理氣健脾之效,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濕阻脾胃的症狀。
二、 和胃降逆: 陳皮能理氣降逆,和胃止嘔,可緩解濕阻中焦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進一步提升二陳湯的療效。同時,陳皮的辛香氣味還能促進食慾,提高患者的胃口。
黃連二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黃連二陳湯以清熱利濕為主,而茯苓可助其健脾利濕,使濕邪得以降伏,脾胃功能得以恢復,更好地配合藥效發揮。
- 化濕止瀉:二陳湯以燥濕化痰為主,而濕邪常與脾胃功能失調相關。茯苓可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有助於止瀉,並可減少濕邪的產生,從而更好地配合二陳湯化濕止瀉。
黃連二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黃連苦寒,陳皮辛溫,二者搭配雖能清熱燥濕,但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黃連的寒性,並調和陳皮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不易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緩急止痛的功效,與黃連二陳湯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可增強清熱利濕、和胃止嘔的功效,更利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症。
黃連二陳湯的組成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瀉火之效。二陳湯本身偏於溫燥,加入黃連可以平衡其燥性,避免過於溫燥而傷陰。
2. 抑制濕熱: 二陳湯主治濕熱內蘊,黃連苦寒之性可清熱燥濕,抑制濕熱的滋生,有助於消除濕熱之邪,改善脾胃功能。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連二陳湯」,主要成分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黃連。主治功效是:小孩子在母親懷孕期間受到熱的影響,臉色黃而紅,手腳溫熱,嘴巴吐出黃色黏稠的口水。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傳統服藥法
半夏(薑制)、陳皮、茯苓、生甘草、黃連(薑炒)。
引用生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二陳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 組成:半夏(薑制)、陳皮、茯苓、生甘草、黃連(薑炒)。 主治:小兒胎前受熱,面黃赤,手足溫,口吐黃涎酸粘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