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二陳湯

FU LING ER CH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肺經 30%
胃經 15%
心經 14%
腎經 8%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二陳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和胃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對於脾胃氣滯、濕濁痰涎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而二陳湯本身以健脾燥濕為主,加入半夏則能加強其降逆止嘔之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2. 配合茯苓健脾利濕: 茯苓擅長健脾利濕,而半夏則能燥濕化痰,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脾胃運化,達到健脾利濕、化痰止嘔的效果。

茯苓二陳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二陳湯主要功效為健脾化濕、理氣和中,而陳皮能助茯苓、半夏、陳皮等藥物更有效地健脾化濕,促進脾胃運化,消除濕邪。
  2. 協調藥性: 茯苓二陳湯中,茯苓、半夏等藥性偏寒,而陳皮性溫,加入陳皮可起到調節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於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

茯苓二陳湯中包含茯苓,主要是因為茯苓具備以下兩大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契合: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二陳湯主治脾虛濕阻,痰濕壅肺,而茯苓可健脾利濕,化痰止咳,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排除體內濕氣,達到祛痰止咳的效果。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可緩解因脾虛濕阻導致的胸悶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二陳湯中加入茯苓,可增強其安神定志的作用,使治療更全面。

茯苓二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茯苓二陳湯以健脾燥濕為主要功效,但藥性偏於燥性,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燥性之功,可使藥性更柔和,避免傷及脾胃,使藥物療效更加顯著。

2. 補氣益脾,增強脾胃功能:甘草具有補中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效更好地被吸收利用,進一步促進脾胃濕痰的消散。同時,甘草還能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保護脾胃,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主治功效


茯苓二陳湯,為中醫經典方劑之一,源自宋代名醫陳言所著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以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四味中藥材組成,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健脾胃、利水滲濕的作用。

半夏,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降逆和胃、燥濕化痰、瀉火除煩等功效,常於治療寒痰咳嗽、痰濕阻滯、胸悶嘔吐、胃脘不適等症。

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健脾和胃、燥濕化痰等功效,常於治療寒痰咳嗽、胸悶噁心、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常於治療水腫、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症。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中、潤肺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常於治療中氣不足、咳嗽氣短、肌肉痠痛、咽喉腫痛等症。

茯苓二陳湯,四味藥材合用,相輔相成,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健脾胃、利水滲濕之效,故常於治療寒痰咳嗽、胸悶噁心、食積不化、脘腹脹滿、水腫、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二陳湯,組成精簡,藥效顯著,適用範圍廣泛,為中醫治療痰濕、水腫、脾胃虛弱等諸多疾病的常用方劑,在臨牀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傳統服藥法


半夏5錢,陳皮2錢5分,白茯苓4錢,生甘草1錢半。
和胃氣,化痰涎。
上銼。
每服3錢,加生薑3片,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茯苓二陳湯性味平和,無明顯毒副作用,但脾胃虛寒、氣虛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二陳湯, 出處:《嬰童百問》卷二。 組成: 茯苓二陳湯(《嬰童百問》卷二。)出處:《嬰童百問》卷二。組成:半夏5錢,陳皮2錢5分,白茯苓4錢,生甘草1錢半。主治:和胃氣,化痰涎。 。 主治:和胃氣,化痰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