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二陳湯

香砂二陳湯

XIANG SHA ER CH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5.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1%
胃經 15%
腎經 10%
心經 5%
大腸經 4%
肝經 4%
膽經 4%
三焦經 4%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砂二陳湯中包含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因濕濁阻滯,脾胃氣機不暢,導致脘腹脹痛、消化不良,木香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解除氣滯,緩解疼痛。
  2. 燥濕化痰: 木香能燥濕化痰,配合二陳湯中的陳皮、半夏、茯苓等藥物,共同達到燥濕化痰、健脾消食、理氣止痛的效果。

香砂二陳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和胃,醒脾開胃:砂仁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消食、醒脾的功效。二陳湯主要針對脾胃氣滯,濕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而砂仁能理氣消食,促進脾胃運化,進一步增強二陳湯的和胃消食之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香砂二陳湯中包含香附、砂仁等理氣藥,配合陳皮、半夏等燥濕化痰藥,以及茯苓、白扁豆等健脾利濕藥,共同發揮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燥濕化痰的功效。砂仁的加入,不僅能增強理氣作用,還能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香砂二陳湯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善於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嘔吐、腹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香砂二陳湯以健脾燥濕、理氣化痰為目的,半夏的加入正好可以發揮其燥濕化痰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方劑的療效。
  2. 降逆止嘔: 半夏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氣逆所致的嘔吐、泛酸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香砂二陳湯中,陳皮、砂仁等藥物具有理氣和胃的作用,而半夏的加入則進一步增強了降逆止嘔的效果,使方劑對於脾胃氣逆所致的嘔吐等症狀更有針對性。

香砂二陳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燥濕: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主要功效為理氣燥濕,健脾和胃。香砂二陳湯以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為目的,而陳皮的理氣燥濕作用,能配合其他藥材,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2. 調和藥性: 方劑中含有半夏、茯苓等偏寒涼的藥材,而陳皮性溫,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之品過於傷脾胃。

香砂二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針對脾胃濕困,氣機不暢的問題。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

由於二陳湯本身擅長化痰止咳,而茯苓利濕,能幫助二陳湯更有效地祛除濕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同時,茯苓與香附、砂仁等藥材共同作用,能疏肝解鬱、理氣和中,進一步促進氣機運轉,達到健脾化濕、和胃止嘔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砂二陳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香砂二陳湯主治「脾滯腹痛」,為治療脾胃氣滯所致疼痛的經典方劑。其核心病機在於脾失健運,氣機阻滯,濕濁內生,導致脘腹脹滿疼痛、嘔惡納呆等症狀。此方特別適合於脾胃虛弱兼有氣滯濕阻之證,主要表現為脘腹隱痛或脹痛、噯氣頻作、食慾不振、舌苔白膩等臨床特徵。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基礎方:二陳湯

由半夏、陳皮、茯苓、甘草(或生薑)組成,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效。其中:

  • 半夏:辛溫燥濕,降逆止嘔,為脾胃濕阻要藥
  • 陳皮:理氣健脾,配合半夏增強化痰濕之功
  • 茯苓:健脾滲濕,助運化而杜生痰之源
  • 甘草:調和諸藥,緩解半夏毒性

加味藥物

  1. 藿香

    • 性味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 芳香化濕,醒脾開胃,解暑發表
    • 針對中焦濕阻氣滯,能化解濕濁困脾之證
  2. 砂仁

    • 辛溫芳香,歸脾胃腎經
    • 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 善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有行氣止痛之功

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此方以二陳湯為基底,強化脾胃運化功能,解決痰濕內生之本。加入藿香、砂仁後產生以下增效:

  1. 芳香醒脾:二藥均具辛香之性,能振奮脾陽,化解濕濁
  2. 行氣止痛:砂仁善理氣滯,配合陳皮增強止痛效果
  3. 和胃降逆:藿香配半夏,對嘔惡症狀更具針對性
  4. 標本兼治:二陳治本(痰濕),香砂治標(氣滯腹痛)

全方體現「治脾先理氣,氣行濕自化」的治療思路,通過燥濕、理氣、醒脾三者協同,達到「脾運復、氣機暢、腹痛止」的治療效果。特別適合脾胃虛弱之人復感濕濁,或飲食不節導致的氣滯腹痛證。

傳統服藥法


二陳加藿香、砂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脾胃。

相關疾病


腹痛心絞痛胰臟炎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風濕性心臟病嘔吐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香砂二陳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二陳加藿香、砂仁。 主治:寒濕體虛嘔吐者。

香砂二陳湯, 出處:《筆花醫鏡》卷二。 組成:木香1錢,砂仁1錢,制半夏1錢5分,陳皮1錢5分,茯苓1錢5分,炙草1錢5分。 主治:脾滯腹痛。

香砂二陳湯, 出處:《杏苑》卷四。 組成:香附子1錢,砂仁7枚,半夏1錢5分,茯苓1錢5分,橘皮1錢,甘草5分。 主治:噎塞不通,病人氣血未衰,心痛喜按。

香砂二陳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白檀香5分,薑半夏3錢,浙茯苓3錢,春砂仁8分(杵),炒廣皮2錢,清炙草5分。 主治:溫運胃陽,消除積飲。主治:多吃瓜果或冷酒、冷菜,胃有停飲,或傷冷食,胸痞脘痛,嘔吐黃水,感寒感熱,俱能觸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