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半夏茯苓湯

加減半夏茯苓湯

JIA JIAN BAN XIA FU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婦科治療學》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5.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2%
胃經 14%
腎經 10%
心經 6%
大腸經 5%
肝經 5%
膽經 5%
三焦經 5%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半夏茯苓湯方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該方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氣喘、胸悶痰多等症,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濕,使呼吸通暢。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對於痰濕阻肺而引起的嘔吐,半夏可起到雙重作用,既化痰,又止嘔,提高療效。

「加減半夏茯苓湯」中包含「茯苓」,其原因如下: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此方多用於脾胃濕阻,症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舌苔厚膩者。茯苓能利水滲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消化功能,達到止嘔的效果。
  2. 化痰止咳:茯苓亦可利水化痰,對於痰濕咳嗽,痰多粘稠者,可輔助化解痰濕,促進痰液排出。

加減半夏茯苓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燥濕:陳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燥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半夏茯苓湯以燥濕化痰為主,加入陳皮可以幫助理氣消滯,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藥效。
  2. 調和藥性:半夏性寒,茯苓性平,加入陳皮可以溫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療效。

加減半夏茯苓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化濕醒脾:砂仁味辛性溫,能溫脾胃,化濕濁,醒脾開胃。半夏茯苓湯主治濕阻脾胃,而砂仁有助於消解濕邪,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進一步改善脾胃不適症狀。
  2. 降逆止嘔:砂仁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緩解脾胃氣機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半夏茯苓湯中半夏燥濕化痰,茯苓健脾滲濕,砂仁的加入則有助於協同降逆止嘔,加強整體療效。

加減半夏茯苓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納呆等症狀,木香能有效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2. 和胃降逆: 木香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湧所致的噁心嘔吐,木香可以起到和胃降逆的作用,配合半夏、茯苓等藥物,共同達到止嘔的效果。

因此,木香的加入,不僅能行氣止痛,還可和胃降逆,進一步增強加減半夏茯苓湯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減半夏茯苓湯」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妊娠惡阻」,即孕婦因胎氣上逆,導致胃氣不降,出現嘔吐清水或酸水、頭脹眩暈、心胸煩悶、坐卧不安、噯氣頻作、食欲不振、倦怠嗜卧等症狀。其病機關鍵在於「衝脈之氣上逆,脾胃升降失調」,兼見痰濕中阻(口淡、苔白膩、脈濡緩),故需以降逆和胃、健脾化濕為治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法夏(半夏)

    • 性味辛溫,善降逆止嘔,兼能燥濕化痰,直接針對胎氣上逆之嘔吐、痰濕中阻之病機。
  2. 臣藥:雲苓(茯苓)、廣皮(陳皮)

    • 雲苓健脾滲濕,助脾胃運化水濕;廣皮理氣燥濕,與法夏協同和胃降逆,三者相配(即二陳湯減甘草之核心),共祛痰濕、調氣機。
  3. 佐藥:砂仁、樸花(厚朴花)、木香

    • 砂仁芳香醒脾,化濕行氣,兼安胎;厚朴花輕揚化濕,寬胸降氣;木香行氣止痛,三藥強化理氣化濕之效,疏解胸腹痞悶。
  4. 佐使藥:炒蘄艾(艾葉)

    • 炒艾葉溫經和胃,緩解妊娠中寒濕引起的嘔逆,且其性溫而不烈,兼有安胎之效,佐制他藥之辛散。

三、方劑配伍特點

  • 升降同調:以降逆(半夏、厚朴花)為主,佐以行氣升清(木香、陳皮),恢復脾胃升降之機。
  • 燥潤相濟:半夏、陳皮之燥濕,配伍茯苓之淡滲,使濕去不傷陰,適合孕婦「陰血下聚養胎,中焦易虛」之體質。
  • 標本兼治:既止嘔治標(半夏),又健脾化濕治本(茯苓、砂仁),且顧護胎元(艾葉、砂仁)。

四、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降逆和胃、理氣化濕」為核心,通過調暢中焦氣機,使衝脈之氣不致上犯胃腑。其組方符合妊娠用藥「勿犯胎元」之原則,避開峻下、破血之品,而選輕靈溫和之藥,既能緩解症狀,又不損胎氣,體現「治病與安胎並舉」的妊娠病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法夏2錢,雲苓3錢,廣皮2錢,砂仁5分,樸花2錢,木香1錢半,炒蘄艾2錢。
順氣降逆。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嘔吐味覺減退頭脹痛經常疲勞想睡噁心反胃舌苔白膩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半夏茯苓湯,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組成:法夏2錢,雲苓3錢,廣皮2錢,砂仁5分,朴花2錢,木香1錢半,炒蕲艾2錢。 主治:順氣降逆。主治:妊娠胎氣上逆,遂致惡阻,嘔吐清水或酸水,頭脹眩暈,心胸憒悶,起坐不安,時噯氣,飲食不進,怠惰蜷卧,口淡,舌苔白膩,脈濡或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