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白朮湯
XIANG SHA BAI ZH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陽綱目》卷二十三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2%
肺經 16%
胃經 16%
腎經 8%
肝經 8%
心經 7%
三焦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香砂白朮湯中的木香,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1. 理氣燥濕: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燥濕止瀉的功效。此方中,白朮健脾燥濕,茯苓滲濕利水,但單獨使用易傷脾氣,而木香加入可與白朮、茯苓協同作用,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濕困脾胃之症。
2. 疏肝理氣:木香除了理脾胃之氣,亦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此方常用於治療脾胃氣虛、濕困脾胃所致的食少便溏、腹脹腹痛等症,而肝氣鬱結常伴隨此類症狀,故加入木香有助於整體疏肝理氣,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香砂白朮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和胃,止嘔消脹: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止嘔的功效。方中白朮健脾燥濕,但容易耗氣,而砂仁則能協同白朮健脾燥濕,同時理氣止嘔,避免白朮燥氣傷胃,並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消解食積脹滿。
- 配合香附理氣解鬱:香附善於行氣解鬱,砂仁則有助於理氣止嘔,兩者相輔相成,增強理氣解鬱的效果,使氣機通暢,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香砂白朮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之效,能補脾氣,燥脾濕,對於脾虛濕盛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 和中益氣:白朮能和胃氣,益中氣,與香附、砂仁等藥物合用,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消化不良、體虛乏力等症狀。
因此,白朮在香砂白朮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健脾燥濕、和中益氣的功效。
香砂白朮湯中包含茯苓,主要是因為茯苓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香砂白朮湯主要用於脾虛濕困、心神不寧,茯苓可以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消除濕邪,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香砂白朮湯中加入茯苓,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
香砂白朮湯中加入白芍,是為了緩解脾胃氣虛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緩中止瀉等功效。在香砂白朮湯中,白芍主要發揮以下作用:
- 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腹痛: 白芍能養血柔肝,舒緩肝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腹痛。
- 收斂脾胃,止瀉: 白芍能斂陰止痛,收斂脾胃,緩解脾胃氣虛所致的腹瀉。
因此,白芍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健脾和胃、理氣止痛、緩中止瀉的效果,使香砂白朮湯更加完善,療效更佳。
香砂白朮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與方中白朮、茯苓等健脾燥濕藥物協同作用,可加強健脾益氣之效,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
- 疏肝解鬱:陳皮入脾肺經,亦能疏肝解鬱。方中香附、砂仁等藥物具有理氣解鬱之功,陳皮的加入有助於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胸悶、脅肋脹痛等肝氣鬱滯所致的症狀。
香砂白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方中各藥材的藥性互相協調,避免藥物過於偏寒或偏熱,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 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具有解毒作用,可以減輕方中其他藥材的毒性,保護患者的腸胃,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止瀉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瘧後變成痢疾。
- 本方中的木香、砂仁、白朮、茯苓、白芍、陳皮、甘草均為中藥,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時應遵醫囑。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相關疾病
瘧疾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香砂白朮湯, 出處:《濟陽綱目》卷二十三。 組成:木香1錢,砂仁1錢,白朮2錢,茯苓1錢半,芍藥(炒)1錢半,陳皮1錢半,甘草(炙)5分。 主治:瘧後變成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