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三白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燥濕、益氣固表的作用。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其健脾燥濕可改善脾胃虛弱、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泄瀉等症狀,而益氣固表則能提升機體免疫力,預防外邪入侵。
此外,白朮與其他藥材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例如,白朮與茯苓、白扁豆等藥材共同使用,可增強健脾利濕的作用,適用於脾虛濕盛、腹脹泄瀉等病症。
加味三白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兩大原因:
- 健脾利濕,滲濕止瀉: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之效。三白散以白朮、白茯苓、白扁豆健脾利濕,而茯苓能加強其滲濕止瀉之力,協同作用,更能有效改善脾虛濕困、腹瀉便溏等症狀。
- 寧心安神,助眠安睡:茯苓亦具安神之效,可寧心安神,有助於改善因脾虛濕困導致的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與三白散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更能全面調和脾胃,改善睡眠質量。
加味三白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緩解疼痛: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加味三白散常用於治療胸脅疼痛、腹痛、腰痛等症,白芍可緩解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
- 調和脾胃: 白芍可健脾益氣,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三白散中含有白朮、茯苓等健脾燥濕藥物,白芍可協同其作用,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
加味三白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化濕止瀉的功效。三白散以白朮、白茯苓、白扁豆爲主,偏於滋補脾胃、健脾和胃,而蒼朮的加入可增強其燥濕健脾之效,使方劑更能有效祛除脾胃濕氣,達到健脾和胃的目的。
- 配合蒼朮之性:蒼朮性溫,可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三白散中其他藥物如白朮、白茯苓、白扁豆等性偏涼,加入蒼朮可調節藥性,使方劑更為平和,避免寒涼傷胃。
加味三白散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助消化: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消食化滯的功效。三白散主治脾虛氣滯、腹痛便溏等症,砂仁加入後,可助三白散理氣健脾,促進消化,增強藥效。
- 溫中止嘔,降逆止呃:砂仁還具有溫中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食積不消所致的嘔吐呃逆,砂仁可溫中降逆,止嘔止呃,改善症狀。
加味三白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三白散以白朮、白茯苓、白扁豆為主,性偏平淡,甘草性甘平,可調和諸藥,避免藥性偏寒或偏燥,使藥效更協調,服用更安全。
- 增強補脾健胃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與白朮、白茯苓、白扁豆等藥物共同作用,可增強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加味三白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加味三白散主治妊娠洩瀉,且症見不渴、小便清白者。
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內容,"妊娠泄瀉,通治以補脾、行滯、安胎為主",可推測加味三白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補脾、行滯、安胎三個方面展開。
結合方劑組成:
- 白朮、茯苓: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是方中的主藥。白朮補脾燥濕,茯苓健脾利水,二者合用,加強健脾利濕之功,針對妊娠脾虛濕盛導致的泄瀉。
- 白芍: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妊娠期間,血氣相對不足,白芍可補血安胎,並緩解腹痛症狀。
- 蒼朮: 燥濕健脾,與白朮相輔相成,增強燥濕之力,尤其適用於濕邪偏盛者。
- 砂仁: 行氣和胃,醒脾開胃。砂仁可理氣化滯,改善因脾虛濕滯導致的胃腸功能紊亂,促進運化,減少泄瀉。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和中。甘草既能增強補益脾氣的作用,又能調和方中諸藥,使之協同發揮療效。
綜合以上分析,加味三白散通過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行氣和胃、養血安胎等作用,針對妊娠期間脾虛濕盛所致的泄瀉,達到止瀉安胎的效果。古文提及"妊娠泄瀉,不渴,小便清白者",提示此方適用於寒濕型泄瀉,與方中溫燥藥物相符。
傳統服藥法
白朮1錢, 白芍1錢, 白茯苓1錢, 神曲5分, 麥芽5分, 蒼朮5分, 陳皮5分, 豬苓5分, 澤瀉5分, 豆蔻5分, 木香5分, 黃連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的功效,適用於妊娠泄瀉不渴,小便清白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 本方有滑腸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三白散, 出處:《醫學啓蒙》卷四。 組成:白朮1錢,白芍1錢,白茯苓1錢,神曲5分,麥芽5分,蒼朮5分,陳皮5分,豬苓5分,澤瀉5分,豆蔻5分,木香5分,黃連5分。 主治:泄瀉。
加味三白散,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白朮(蜜炙)3錢,茯苓3錢,白芍2錢,厚朴(薑制)蒼朮(米泔浸,炒)1錢,砂仁(炒去殼)1錢,甘草5分。 主治:妊娠泄瀉不渴,小便清白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