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香散

神香散

SHEN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4.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8%
脾經 28%
胃經 28%
肺經 14%
腎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香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丁香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胃、脘腹冷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神香散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腹痛等,丁香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溫中散寒功效,緩解疼痛。
  2. 芳香闢穢,醒脾開胃: 丁香氣味芳香,能醒脾開胃,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神香散中加入丁香,不僅可以增強方劑的溫中散寒功效,還可以增加其芳香闢穢之氣,提高療效。

神香散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和胃: 砂仁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溫胃、止嘔的功效。對於神香散所治療的寒濕阻滯、脾胃不和等病症,砂仁能溫中散寒、理氣和胃,改善消化不良、腹痛腹脹等症狀。
  2. 增香除臭: 砂仁香味濃鬱,能掩蓋其他藥材的苦味,提升藥物的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服用。同時,其芳香之氣亦有助於開胃消食,促進食慾。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香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胸脅胃脘逆氣難解,疼痛嘔哕,脹滿痰飲,膈噎諸藥不效者」,以及「霍亂因寒濕凝滯氣逆者」。其病機核心為氣機壅滯,尤其見於中焦脾胃與上焦胸膈之間,氣逆不降而引發諸證:

  1. 氣滯寒凝:疼痛、脹滿、嘔哕(呃逆或嘔吐)多因寒邪或濕濁阻滯氣機,導致脾胃升降失司,氣滯而脹,寒凝則痛。
  2. 痰飲內停:痰飲蓄於膈上或胃脘,阻塞氣道,可致「膈噎」(類似食道阻塞感),或咳嗽痰多,傳統認為痰飲與氣滯互為因果。
  3. 霍亂寒濕型:古代霍亂泛指急性吐瀉,此方所治屬寒濕邪氣壅塞中焦,氣逆亂於腸胃,吐瀉交作而無熱象者。

此方強調「諸藥不效者」仍可用之,顯示其針對頑固性氣滯寒濕凝結難化之證,以辛香溫通為力,破滯開結。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神香散僅兩味藥:丁香木香,皆辛香行氣之品,然性味、歸經、作用層次有別,合而用之,共奏升降氣機、溫中散寒之效。

  1. 丁香(花蕾)

    • 性味辛溫,入脾胃腎經,擅降逆氣,為止嘔噦、治胃寒痛之要藥。《本草綱目》稱其能「療嘔逆,甚驗」。其性向下,善溫降寒氣上衝,解決「逆氣難解」之嘔吐、膈噎。
    • 兼能溫腎助陽,間接暖中焦,破除寒濕凝滯。
  2. 木香(根莖)

    • 性味辛苦溫,入脾胃大腸經,長於行滯氣,能通行三焦,尤善疏理腸胃積氣。《藥性論》言其「散滯氣,調諸氣」。其性走竄,善消脹滿、解絞痛,針對「脹滿疼痛」之氣結實證。
    • 兼能醒脾化濕,助運中焦水濕,間接化痰飲。

配伍關鍵

  • 一升一降:木香偏走竄疏通,丁香偏沉降止逆,二者協調氣機升降,使壅滞得散,逆氣得平。
  • 溫通協力:二者均為辛溫之品,寒濕得溫則化,氣滯得辛則散,共奏「行氣散寒,解鬱開結」之功。

適用證型推演
此方藥簡力專,適合寒濕氣滯偏實之證,若見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脘腹冷痛拒按者尤宜。因無補益之品,故虛證氣滯(如脾虛久病)需配伍健脾藥。方中未用化痰藥,而能治痰飲膈噎,實因痰飲緣於氣不行水,氣暢則痰自消,體現「治痰先治氣」之思路。


總結
神香散以辛溫芳香之品,直搗氣機壅滯之病所,通過調暢升降、溫散寒濕,解決頑固性氣逆脹痛。其組方邏輯反映中醫「氣行則病解」的核心思想,尤其針對寒、濕、滯相兼之實證。

傳統服藥法


丁香、木香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5分,白滾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氣喘霍亂心內膜炎心包炎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嘔吐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神香散,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丁香、木香各等分。 主治:胸膈氣逆,疼痛脹滿,嘔噦,痰飲,諸藥不效。

神香散,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丁香、白豆蔻(或砂仁亦可)各等分。 主治:溫中散寒。主治:胸脅胃脘逆氣難解,疼痛,嘔噦,脹滿,痰飲膈噎,諸藥不效者;霍亂因於寒濕,凝滯氣逆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