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效苦丁香散

DU XIAO KU DING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胃經 25%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3

方劑組成解釋

獨效苦丁香散,顧名思義,其組成僅包含單味藥材 - 丁香。之所以單獨使用丁香,乃因其藥性辛溫,具有以下功效:

  1. 溫中止痛: 丁香味辛能散,性溫能通,可溫中散寒,止痛止嘔,適用於寒邪犯胃、脘腹冷痛、嘔吐呃逆等症。
  2. 降逆止嘔: 丁香能降逆氣,止嘔吐,對於脾胃虛寒、寒氣上逆所致的嘔吐,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獨效苦丁香散以丁香單味組成,正是利用其溫中降逆的功效,針對特定病症進行治療。

主治功效


獨效苦丁香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方劑組成與來源

獨效苦丁香散,顧名思義,其組成極為簡潔,僅以一味藥物構成,即苦丁香(又名甜瓜蒂)。此方最早見於《世醫得效方》,由危亦林所載,後續在《雜病廣要》、《蘭臺軌範》及《証治準繩》等醫學著作中皆有收錄,足見其在古代醫家心中的地位。

主治功效

綜合各醫書記載,獨效苦丁香散的主要主治功效可歸納為:

  1. 忽患心疾,癲狂不止:此為本方最主要、最突出的治療對象。所指之「心疾」並非現代醫學的心臟疾病,而是指精神、意識方面的疾患,表現為突然發作的心神不寧、情緒失控,甚至出現癲狂的症狀。
  2. 驚憂之極,痰氣上犯心包:明確指出病因乃「驚憂之極」導致「痰氣上犯心包」。此處之「驚憂」是指過度驚恐、憂慮等精神刺激,導致體內氣機紊亂,痰濁內生。這些痰濁之邪阻礙氣機運行,上擾心神,故出現上述精神症狀。
  3. 伐其源:多處文獻強調「當伐其源」,表明本方治療思路是直擊病機根本,而非僅僅緩解表面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獨效苦丁香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苦丁香的藥性及功效:

  1. 苦丁香之藥性:苦丁香味苦,性寒,入肺、胃經。苦味能泄能燥,寒性能清熱降火。
  2. 開泄痰濁,滌除心包之邪:本方以苦丁香一味重用,旨在利用其苦寒之性,開泄體內痰濁。當驚憂之極導致痰氣上犯心包時,心神被痰濁矇蔽,氣機被阻滯。苦丁香能通過催吐的方式,將上逆的痰涎吐出,清除心包之邪,使氣機得以疏通,心神得以安寧,故能治療心疾、癲狂之症。
  3. 催吐邪去,正氣自復: 古人云:「邪去則正安」。本方通過催吐,將體內之痰邪排出,清除了病邪的來源。當體內邪氣盡除,則氣機調暢,正氣得以恢復,精神意識自然回歸正常。
  4. 瞑眩反應之運用: 《証治準繩》中特別提到「信乎深痼之疾,必投瞑眩之藥」,指出本方催吐後可能出現如目翻、不省人事等症狀,此乃瞑眩反應,即治療過程中身體的自我調整反應。正如文中所述,這些反應的出現代表藥物已發揮作用,病邪正在被排出。

總結

獨效苦丁香散以苦丁香一味為主藥,針對因驚恐憂慮引發的痰氣上擾心包之證,透過強力的催吐作用,開泄痰濁,滌除邪氣,直達病本,使氣機恢復正常,心神得以安寧,從而達到治療心疾、癲狂的目的。其治療思路簡單明瞭,藥力峻猛,體現了中醫「邪去正自安」的治療原則。

此方雖僅一味,卻有其獨到之處,其所治之疾,病因明確,病機清晰,用藥精準,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苦丁香(即甜瓜蒂)半兩。
上為末。
每服1錢,井花水調滿1盞服之。得大吐之後,熟睡,勿驚之,自是遂安。凡吐能令人眼翻,吐時令閉雙目,或不省人事,則令人以手密掩之。吐不止,以生麝香少許,溫湯調解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多痰癡呆智能低下

相同名稱方劑


獨效苦丁香散, 出處:《永類鈐方》卷十三。 組成:苦丁香(即甜瓜蒂)半兩。 主治:驚憂之極,痰犯心包,忽患心疾,癲狂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