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酊

丁香酊

DING XIANG DI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胃經 25%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酊以丁香為主要成分,其原因如下:

  1.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降逆、溫腎助陽、止痛、殺菌的功效。丁香酊主要用於治療胃寒嘔吐、呃逆、脘腹冷痛、牙痛、風寒濕痹等症,而丁香的藥性與這些疾病的病理特徵相符。
  2. 丁香含有丁香油,其中主要成分為丁香酚。丁香酚具有抗菌、抗炎、止痛、抗氧化等作用,可有效抑制細菌生長,緩解炎症,並對牙痛、胃痛等疼痛起到一定緩解作用。

因此,丁香酊以丁香為主要成分,充分利用其藥性及成分,發揮治療疾病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丁香酊]記載主治「體癬」,即古代所稱「圓癬」「錢癬」,屬風濕熱邪蘊積皮膚所致。其特徵為皮膚出現紅斑、丘疹、脫屑,邊界清晰而中央自癒,形如錢幣,搔癢反覆。傳統中醫外治法重視以芳香化濕、殺蟲止癢之品外敷,丁香性味辛溫,能祛風燥濕、通絡殺蟲,契合體癬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丁香功效解析

    • 辛溫透散:丁香含揮發性成分(如丁香酚),辛香走竄,能開泄腠理,驅散皮膚風濕之邪。
    • 殺蟲止癢:實驗證明其揮發油對表皮癬菌(如紅色毛癬菌)具抑制作用,直接針對體癬致病因子。
    • 活血通絡:改善局部氣血瘀滯,促進患處代謝,助皮損修復。
  2. 酒精配伍意義

    • 溶媒作用:70%酒精能高效提取丁香有效成分(尤其脂溶性物質),並增強穿透力,使藥效直達病所。
    • 協同殺菌:酒精本身具消毒功效,與丁香協同抑制真菌,且揮發後不殘留濕潤環境,避免助長癬菌。

三、推論整體作用機理

此方以「外治直達」為核心,通過丁香揮發油破壞癬菌細胞膜、干擾其代謝,酒精擴張局部微循環,加速藥效吸收與邪毒排出。其「辛溫燥濕—殺蟲抑菌—活血生新」的邏輯鏈,符合中醫「祛邪以復正」的治療原則,亦與現代藥理對真菌感染的外治策略相契。

傳統服藥法


丁香15克。
70%酒精加至100毫升。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酊,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丁香15g。 主治:體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