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梨

丁香梨

DING XIANG L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胃經 25%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梨方劑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散寒: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之效。梨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之功效。二者搭配,寒溫相濟,可溫中散寒,緩解寒邪客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等症。
  2. 調和脾胃:丁香能溫補脾胃,增強消化功能;梨能滋陰潤肺,清熱生津。二者合用,可調理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丁香梨」的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噎膈」、「反胃」。

  • 噎膈:古代指飲食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多因氣滯、痰阻、瘀血或陰虛導致食道狹窄,類似現代「食道梗阻」、「食道癌」或「胃食道逆流」等症狀。
  • 反胃:指食物入胃後,宿穀不化、朝食暮吐,多因胃寒虛弱或氣機上逆所致,類似現代「胃輕癱」、「幽門梗阻」等病症。

此方以「溫中降逆」結合「生津潤燥」為核心,針對虛寒或氣滯型噎膈反胃,尤其兼有津液不足者。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大雪梨(主藥)

    • 性味:甘微酸、涼,歸肺胃經。
    • 作用: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本草綱目》載其能「潤肺涼心,消痰降火」,適用於津傷燥熱之證。
    • 配伍意義:噎膈反胃患者常因久病或嘔吐導致陰虛燥熱,梨能滋潤上焦與胃陰,緩解乾嘔、食道乾澀不適。
  2. 丁香(輔藥)

    • 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
    • 作用:溫中降逆、散寒止嘔。《日華子本草》指其「治反胃,消痰飲」。
    • 配伍意義:丁香善治胃寒嘔逆,其揮發油成分(如丁香油酚)可促進胃蠕動,與梨涼潤之性相配,形成「溫而不燥、潤而不滯」的協同作用。
  3. 煨熟包裹法

    • 濕紙包裹煨熟:降低梨的寒性,使其性質趨於平和,同時保留潤性;丁香溫性隨熱力滲入梨中,强化溫胃效果。此製法既能制約梨的涼性,又避免丁香過燥傷陰。

整體治療原理

  • 寒熱並調:梨涼潤制約丁香之溫燥,丁香溫通助梨之津液布散,適用於「寒熱錯雜」或「虛寒夾燥」之噎膈。
  • 潤降結合:梨潤燥以緩解食道乾澀,丁香降逆以止嘔通膈,共奏「潤燥通降」之效。
  • 標本兼顧:丁香治標(止嘔開膈),梨顧本(滋陰生津),適合久病體虛、胃氣上逆兼陰傷者。

此方體現中醫「相反相成」的配伍智慧,通過藥性調和,針對複雜病機(寒、滯、燥)同步處理。

傳統服藥法


大雪梨1個,丁香15粒
將丁香入梨內,濕紙包裹4-5重,煨熟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梨,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大雪梨1個,丁香15粒主治:噎膈,反胃。 。 主治:噎膈,反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