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棗丁香散
HEI ZAO DING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1.0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胃經 25%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棗丁香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丁香,這是其主要成分之一。丁香具有獨特的芳香,常用於中醫中以溫暖脾胃,提升消化功能。其主要成分為丁香油,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具有抗菌和鎮痛的效果,對於治療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輔助作用。此外,丁香具強效的抗氧化性,能夠增強身體免疫力,對抗自由基造成的傷害。與黑棗相結合,黑棗能補血養顏、潤燥生津,與丁香的作用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和諧的療效體系。這樣的組合不僅在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上有顯著效果,同時也對全身的健康狀態帶來正面的影響。在臨牀應用中,黑棗丁香散常被用來治療由於脾胃虛弱引起的各類問題,顯示出其珍貴的醫療價值。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棗丁香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主要用於「胃寒嘔吐」及「寒瘧」。
- 胃寒嘔吐:因脾胃陽虛或外感寒邪,導致胃氣上逆,症見嘔吐清水、畏寒喜暖、舌淡苔白。
- 寒瘧:瘧疾偏寒者,發作時寒戰明顯、熱少寒多,屬中醫「陰勝則寒」之證。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大黑棗(君藥)
- 性味甘溫,歸脾胃經,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 煮爛後質地黏稠,可護胃黏膜,緩和嘔吐對胃的刺激。
- 《藥性考》載其「健脾暖胃」,用於虛寒性脾胃不適。
丁香(臣佐藥)
- 性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溫中降逆、散寒止痛之效。
- 所含揮發油(如丁香油酚)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抑制平滑肌痙攣,故治嘔。
- 《本草正》言其「溫中快氣,治上焦呃逆翻胃」。
三、組方邏輯推論
- 協同溫補:黑棗甘潤補脾,丁香辛溫散寒,一補一通,共奏溫脾暖胃之效。
- 「去核填藥」製法:黑棗去核後納入丁香,煮爛後丁香藥性滲透棗肉,空腹服可使藥力直達中焦。
- 「七棗」數理:中醫認為「七」為少陽之數,取「火生土」之意,連服七次以溫煦脾胃。
四、治療寒瘧之理
寒瘧多因寒濕內伏,丁香芳化濕濁、溫散沉寒,黑棗扶助正氣,合而能振奮脾陽、驅逐陰邪,符合《金匱要略》「瘧脈自弦,弦遲多寒」之治則。
結語
此方簡約而力專,以食療之形行藥治之實,體現中醫「藥食同源」與「溫裏止嘔」的辨證思路,尤適於虛寒體質之輕症。
傳統服藥法
大黑棗7個(去核,每個內入丁香1只,煮爛去丁香)。
上將棗連湯空心服。7服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黑棗丁香散, 出處:《種福堂方》卷三。 組成:大黑棗7個(去核,每個內入丁香1隻,煮爛去丁香)。 主治:胃寒嘔吐,兼治寒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