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熟水

丁香熟水

DING XIANG SHU SHU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李氏醫鑑》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胃經 25%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熟水方劑以丁香為主要成分,其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寒邪犯胃所致的胃脘疼痛、嘔吐、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熟水則能使藥性更溫和,更易於吸收。
  2. 行氣止痛:丁香還能行氣止痛,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胸悶氣短、脘腹脹痛等症狀也有效。熟水能使丁香的藥性更加柔和,不易造成燥熱之弊。

丁香熟水方劑簡單易得,且效用顯著,是治療寒邪犯胃、氣滯血瘀等病症的常用方劑。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丁香熟水」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腹脅冷寒脹滿」,其病機核心在於寒邪凝滯、氣機不暢。寒性收引,侵襲腹脅,致經絡拘急、氣血壅塞,故見冷痛脹滿。丁香性味辛溫,善溫中降逆、散寒止痛,「熟水」之法(滾水沖泡)取其香烈之氣快速升散,助藥性溫通,直達病所。傳統用此簡方,意在速效緩解因寒凝引發的局部氣滯症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單藥簡方之妙
    丁香為「純陽之品」(《本草正》),其揮發油(如丁香酚)可刺激胃腸黏膜,促進蠕動,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脹滿;辛溫之性又能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行,從而「定痛辟寒」。古人以「熟水」沖泡,實為保留揮發性成分,增強溫散效力。

  2. 劑型設計的時空觀
    「捶碎入壺」破壞丁香表皮細胞,使有效物質更易溶出;「滾水傾注」仿若中藥煎煮中的「氣薄味輕」法,取上焦如羽之勢,使藥效迅速布散於胸腹。此設計契合「寒邪在上宜速散」的治療原則。

  3. 五行理論的隱含運用
    丁香屬火,其香入脾土,火能生土以振運化;辛味入肺金,金氣暢則木(肝)氣疏,間接緩解脅肋脹滿。雖僅一味,卻暗合五行相生相剋之理,針對「腹脅」這一肝脾經絡交會之域,展現簡方背後的系統思維。

結論
此方以單藥配伍特殊用法,體現中醫「以簡馭繁」的智慧。其效力基於丁香「溫通香竄」的特性,結合「熟水」劑型的時效性,專攻寒凝氣滯的急症,為古代簡效療法的典型範例。

傳統服藥法


丁香1-2粒。
快脾利氣,定痛辟寒。
捶碎,入壺,傾上滾水,其香鬱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熟水, 出處:《李氏醫鑑》卷二。 組成:丁香1-2粒。 主治:快脾利氣,定痛闢寒。主治:腹脅冷寒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