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錢散

柿錢散

SHI QI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胃經 25%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柿錢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柿錢散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泄瀉,丁香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腹痛,同時可固澀腸胃,止瀉止痛。
  2.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丁香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腹痛,並輔助治療瘀血腫痛。

因此,柿錢散中加入丁香,可有效發揮其溫中散寒、止痛止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等功效,以達到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泄瀉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柿錢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傷寒咳噫不止,及噦逆不定」,即外感傷寒後出現的持續打嗝(噫)、呃逆(噦),或伴隨咳嗽氣逆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症狀多因寒邪客於胃脘,或胃氣虛寒導致氣機上逆所致,屬「胃寒氣逆」之證,關鍵在於溫中止呃、降逆和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丁香(1兩)

    • 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為「溫中降逆」要藥。
    • 其辛散溫通力強,能暖胃散寒、下氣止呃,尤擅治療虛寒性呃逆。《本草正》載其「溫中快氣,治上焦呃逆翻胃」。
  2. 乾柿蒂(1兩,焙乾)

    • 性苦澀平,專入胃經,苦降之性可降逆氣,為止呃逆專藥。
    • 焙乾後增強收澀之效,與丁香配伍,一溫一降,共奏止呃之功。《本草綱目》謂其「治咳逆噦氣」。
  3. 人參湯送服

    • 以人參煎湯送服,意在補益脾胃之氣,助丁香溫補中焦,標本兼顧。
    • 人參益氣扶正,可防丁香辛溫耗氣,適用於虛寒性呃逆兼氣虛者。

方劑配伍思維
此方以「溫降結合」為核心:

  • 溫中散寒:丁香暖胃,化解寒邪凝滯,斷病之源。
  • 苦降止逆:柿蒂專降胃氣,直接鎮止呃逆,治症之標。
  • 補氣助運:人參輔助脾胃運化,加強溫降之效,適用久病或體虛者。

全方藥簡力專,緊扣「胃寒氣逆」病機,通過溫通、苦降、補益三層作用,恢復胃氣和降之性,亦體現古代「止呃需降胃,降胃需溫中」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丁香1兩, 乾柿蒂1兩(焙乾)。
上為散。
每服1錢,煎人參湯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胃下垂咳嗽噯氣

相同名稱方劑


柿錢散, 出處:《證類本草》卷十二引《簡要濟眾方》。 組成:丁香1兩,乾柿蒂1兩(焙乾)。 主治:傷寒咳噫不止,及噦逆不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