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泄散

通泄散

TONG XIE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胃經 25%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泄散方中含有丁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降逆: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降逆、止嘔止瀉之效。通泄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泄瀉,丁香可溫中散寒,緩解脾胃寒涼,促進消化吸收,達到止瀉目的。
  2. 芳香開胃: 丁香氣味芳香,具有開胃消食的作用。通泄散中加入丁香,可增強藥效,促進食慾,有助於患者恢復正常飲食。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泄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癇病,風涎暴作,氣塞倒仆」,意指癲癇發作時,風痰涎壅盛突發,導致氣機閉塞、昏仆不省的急症。古代醫家認為,「風涎」內擾、痰阻清竅為癇病發作之關鍵,治需速祛痰涎、開竅醒神。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1. 苦丁香(瓜蒂)為君

    • 性味苦寒,《本經》載其「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腫,下水」,具強烈催吐作用。
    • 透過刺激咽喉與胃脘,引發嘔吐反射,使膈上風涎隨嘔出而解,此即「其高者因而越之」之法,直接祛除痰涎病源。
  2. 輕粉為佐

    • 辛寒有毒,古代用其「劫痰逐水」,能穿透痰濁膠結之邪,助苦丁香增強化痰開塞之力。
    • 一字(約0.3克)微量使用,取其峻藥輕投,避免過度傷正,卻能協同催吐、滌蕩痰涎。

整體方義邏輯:

  • 吐法祛邪:以苦丁香為主體,配輕粉成「酸苦湧泄」之勢,引風痰從上而出,速解氣塞倒仆之危。
  • 誘涎外排:含砂糖甘緩刺激咽喉,既誘發涎出,又緩和苦丁香過烈之性,形成吐中有調的配伍巧思。

此方體現急症治標思維,直指痰涎壅盛病機,以吐代消,契合古代「痰去癇自止」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苦丁香(為末)3錢。
上加輕粉1字,水半合,調勻灌之。良久涎自出。如未出,含砂糖1塊,下嚥涎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癲癇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通泄散,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 組成:苦丁香(爲末)3錢。 主治:癇病,風涎暴作,氣塞倒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