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胃勝金湯

YANG WEI SHENG J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宋氏女科》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15%
肝經 12%
肺經 12%
胃經 9%
心包經 6%
三焦經 6%
腎經 6%
膽經 6%
大腸經 3%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養胃勝金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之功效。胃虛脾弱常導致氣血不足,而黃耆可補益中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改善胃部不適,增強抵抗力。
  2. 扶正祛邪: 養胃勝金湯多用於治療胃病,而胃病的發生常與脾胃虛弱、正氣不足有關。黃耆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有利於胃病的康復。

養胃勝金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脾胃虛弱會影響營養吸收,導致胃脘不適。白朮能補脾胃之氣,增強其運化功能,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胃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2. 燥濕止瀉: 白朮亦能燥濕止瀉,對於脾胃濕困所致的腹瀉、胃脘脹滿等,也能起到緩解作用。濕邪困脾,易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出現胃痛、腹瀉等症狀。白朮能健脾燥濕,使濕邪得以排除,恢復脾胃正常功能。

養胃勝金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和胃止嘔: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虛濕盛會導致胃氣不和,出現食慾不振、腹脹、嘔吐等症狀。茯苓能健脾利濕,化解脾胃濕邪,使胃氣和順,達到和胃止嘔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養胃勝金湯中其他藥材如黃連、半夏等,具有清熱燥濕、降逆止嘔等功效,茯苓與之搭配,可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嘔吐、腹脹等症狀。

「養胃勝金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緩解脾胃虛弱:甘草味甘性平,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虛弱則易導致胃氣不足,出現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甘草能補益脾胃,增強其消化吸收功能,緩解胃部不適。
  2. 調和藥性: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諸藥,使其發揮最佳療效。養胃勝金湯中可能包含其他藥材,甘草能調節藥性,避免藥物互相衝突,使藥效更加協調,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養胃勝金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胃痛,養胃和中: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對於胃痛,尤其伴隨有肝氣鬱結、血虛所致者,白芍能起到舒肝理氣、養血止痛的作用,緩解胃部不適。
  2. 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 白芍能抑制胃酸分泌,並具有抗潰瘍活性,保護胃黏膜免受損傷。對於胃酸過多、胃潰瘍等病症,白芍能起到緩解疼痛、修復胃黏膜、促進癒合的作用。

養胃勝金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和胃降逆: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胃氣不和、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陳皮能起到調節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使胃氣和順,減輕胃部不適。
  2. 行氣止痛,緩解胃痛:陳皮的理氣功效能疏通氣機,緩解胃部氣滯引起的疼痛。對於胃痛、胃脹等症狀,陳皮能起到行氣止痛,改善胃部不適的作用。

「養胃勝金湯」中加入麥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健胃:麥芽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胃、和中降氣之功。對於胃脘脹滿、食積不消等症狀,麥芽能幫助消化,促進胃液分泌,改善胃動力,達到健脾養胃的效果。
  2. 清熱利濕:麥芽兼具清熱利濕的作用。當胃熱內盛、濕阻中焦,導致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症狀時,麥芽能清熱利濕,改善胃腸功能,輔助治療胃病。

養胃勝金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調和脾胃: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胃病常伴隨肝氣鬱結,影響脾胃功能。川芎能疏理肝氣,解除鬱結,使肝氣疏暢,從而調節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2. 活血化瘀,改善胃部血液循環: 川芎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胃部血液循環,促進胃黏膜修復,減輕胃痛、胃脹等症狀。

「養胃勝金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柴胡具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效,可解除肝氣鬱結,使胃氣通暢,緩解胃痛、胃脹等不適。
  2. 調節脾胃,增進食慾: 柴胡入肝經,可通過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提升食慾,有助於改善胃部功能。

因此,柴胡在「養胃勝金湯」中起到疏肝理氣、和胃止痛、調節脾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增進食慾。

養胃勝金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補血養血,改善胃部虛弱: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胃部虛弱常伴隨氣血不足,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胃部功能,促進胃氣恢復。
  2. 活血化瘀,緩解胃痛: 當歸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胃部血液循環,緩解胃痛、胃脹等症狀。胃痛常因氣滯血瘀所致,當歸可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緩解胃痛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養胃勝金湯 」

中藥方劑組成: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健脾胃、祛風除濕。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麥芽: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疏肝解鬱、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主治功效:婦女經期閉塞。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健脾胃、祛風除濕。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麥芽: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疏肝解鬱、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總結:

中藥方劑「 養胃勝金湯 」由黃耆、白朮、茯苓、甘草、白芍、陳皮、麥芽、川芎、柴胡、當歸組成,具有補氣、健脾、活血、化瘀、止痛、調經的功效,主治婦女經期閉塞。

中醫認為,氣虛血瘀是婦女經期閉塞的主要原因,因此,方中用黃耆、白朮、茯苓補氣健脾,川芎、當歸活血化瘀,白芍、陳皮、麥芽理氣止痛,柴胡疏肝解鬱,諸藥合用,共奏養胃勝金之功。

傳統服藥法


黃耆、白朮、茯苓、甘草、芍藥、陳皮、麥芽、川芎、柴胡、當歸。
水煎,空心服。
經脈不行,多有脾胃損傷而致者,不可輕用通經破血之藥,用此補養脾胃,脾旺則能生血而經自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月經稀少

相同名稱方劑


養胃勝金湯, 出處:《宋氏女科》。 組成:黃耆、白朮、茯苓、甘草、芍藥、陳皮、麥芽、川芎、柴胡、當歸。 主治:婦人女子經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