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生料平胃散(朮、樸不制)加神曲半錢,麥芽(炒)半錢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平胃散加神麴、麥芽而成。平胃散由甘草、蒼朮、陳皮、厚朴、生薑、大棗組成,具有和胃降逆、消食化積的功效。神麴、麥芽均能消食化積,故加之於平胃散,可增強其消食化積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滑腸作用,脾虛便溏者慎用。
- 本方有降血糖作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平胃散, 出處:《百一》卷十六引魏監務方。 組成:平胃散加膩粉。 主治:一切惡瘡,頭上瘡。
加味平胃散,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生料平胃散(朮、朴不制)加神曲半錢,麥芽(炒)半錢。 主治:寬中下氣、健脾消食。主治:吞酸或宿食不化,順臭,右關脈滑。
加味平胃散,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 組成:陳皮、蒼朮、厚朴、甘草、藿香、砂仁、小茴香、煨薑。 主治:痘疹嘔吐,面青白,手足冷,二便自利,心腹作痛,或渴喜熱飲者。
加味平胃散, 出處:《馮氏錦囊·雜症》卷五。 組成:留白廣皮(炒)2兩4錢,白扁豆(炒黃)2兩4錢,蒼朮(炒深黃)3兩2錢,厚朴(薑汁炒)1兩6錢,甘草1兩(炒),木通(炒)8錢。 主治:水瀉,脾胃不和,不進飲食。
加味平胃散, 出處:《痘疹活幼至寶》卷末。 組成:蒼朮(米泔水浸)6分,厚朴(去皮,薑汁炒)6分,山楂肉6分,陳皮(去白)4分,青皮4分,炒麥芽4分,炒香附4分,砂仁(研)4分,小川芎4分,炙甘草3分,生薑3片。 主治:小兒傷食吐瀉。
加味平胃散, 出處:《會約》卷三。 組成:蒼朮1錢半,厚朴(薑炒)1錢,陳皮8分,甘草(炙)8分,扁豆(炒,研)2錢,白芍1錢半,半夏1錢半,大腹皮(去黑皮及粗,洗淨)1錢,砂仁1錢(炒,研),生薑1錢3分,大棗3枚(去核)。 主治:傷寒,太陰脾經病,腹滿而吐,食不下,嗌乾,手足自溫,或自利,腹痛,不渴,脈沉而細。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