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平胃散

Ping Wei San(jia We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8%
胃經 32%
肺經 12%
肝經 7%
大腸經 6%
心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加味平胃散,主要用於治療吞酸、宿食不化、順臭以及右關脈滑等症狀。其組成藥材豐富,各有其獨特功效,共同作用於人體,以調和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是此方的關鍵成分。它能補益心脾之氣,益氣復脈,緩急止痛,解毒調和。甘草在治療心氣不足時,常與人參、阿膠、桂枝等同用,如炙甘草湯;在治療脾氣虛弱時,則常與黨參、白朮等同用。甘草亦用於止痛,如著名的「芍藥甘草湯」,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主治傷寒引起的腹痛、攣急等證。

蒼朮,性味苦、辛、溫,歸脾、胃、肝經,具健脾燥濕、化濕行氣的作用。在《素問病機保命集》中,蒼朮芍藥湯治療太陰脾經受濕的症狀。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蒼朮具有保肝利膽、抗炎、抗菌等功效,且在治療脾胃不和、常多自利等症上有獨特效果。

陳皮,則以其舒緩胃部功效而聞名,能促進食慾,增加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食物,尤其是脂肪過多、油膩食物的消化。陳皮還具有去除口腔異味、清洗口腔的效果,可用於改善口氣。

厚朴,辛香溫通,能散寒除濕,消炎止痛。其含有的多種揮發油成分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起到鎮靜、止痛的作用。厚朴能降氣,具有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厚朴具有保肝利膽和抗菌作用。

生薑,性辛溫,入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瀉、溫肺止咳、解毒功效。生薑中的薑辣素和芳香化合物等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濕氣,達到祛風除濕的效果。

大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鐵元素、黃酮類物質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神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健脾和胃、消食調中之功。含有多種酶和益生菌,可幫助分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供給人體吸收利用,改善虛羸少氣等症狀。

麥芽,性味甘平,歸脾經、胃經。具有降血脂、膽固醇、改善血液循環等功效,有益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綜上所述,加味平胃散藉由這些藥材的共同作用,有效於治療吞酸、宿食不化、順臭和右關脈滑等症狀,是一個全面調理脾胃、促進消化的古代方劑。

傳統服藥法


生料平胃散(朮、樸不制)加神曲半錢,麥芽(炒)半錢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平胃散加神麴、麥芽而成。平胃散由甘草、蒼朮、陳皮、厚朴、生薑、大棗組成,具有和胃降逆、消食化積的功效。神麴、麥芽均能消食化積,故加之於平胃散,可增強其消食化積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滑腸作用,脾虛便溏者慎用。
  • 本方有降血糖作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瘧疾神經性厭食症子宮崩漏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容易焦慮恐懼慢性腎衰竭蕁麻疹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嘔吐胃下垂大腸激擾綜合症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平胃散, 出處:《百一》卷十六引魏監務方。 組成:平胃散加膩粉。 主治:一切惡瘡,頭上瘡。

加味平胃散,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生料平胃散(朮、朴不制)加神曲半錢,麥芽(炒)半錢。 主治:寬中下氣、健脾消食。主治:吞酸或宿食不化,順臭,右關脈滑。

加味平胃散,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 組成:陳皮、蒼朮、厚朴、甘草、藿香、砂仁、小茴香、煨薑。 主治:痘疹嘔吐,面青白,手足冷,二便自利,心腹作痛,或渴喜熱飲者。

加味平胃散, 出處:《馮氏錦囊·雜症》卷五。 組成:留白廣皮(炒)2兩4錢,白扁豆(炒黃)2兩4錢,蒼朮(炒深黃)3兩2錢,厚朴(薑汁炒)1兩6錢,甘草1兩(炒),木通(炒)8錢。 主治:水瀉,脾胃不和,不進飲食。

加味平胃散, 出處:《痘疹活幼至寶》卷末。 組成:蒼朮(米泔水浸)6分,厚朴(去皮,薑汁炒)6分,山楂肉6分,陳皮(去白)4分,青皮4分,炒麥芽4分,炒香附4分,砂仁(研)4分,小川芎4分,炙甘草3分,生薑3片。 主治:小兒傷食吐瀉。

加味平胃散, 出處:《會約》卷三。 組成:蒼朮1錢半,厚朴(薑炒)1錢,陳皮8分,甘草(炙)8分,扁豆(炒,研)2錢,白芍1錢半,半夏1錢半,大腹皮(去黑皮及粗,洗淨)1錢,砂仁1錢(炒,研),生薑1錢3分,大棗3枚(去核)。 主治:傷寒,太陰脾經病,腹滿而吐,食不下,嗌乾,手足自溫,或自利,腹痛,不渴,脈沉而細。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