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健湯

HANG JI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16%
胃經 13%
心經 11%
腎經 9%
肝經 8%
大腸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行健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增強抵抗力: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之效。行健湯多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表虛易感等症狀,黃耆的加入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提升藥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黃耆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調節藥性,增強療效。例如,與當歸、川芎等藥材配合,可使氣血雙補,改善氣虛血瘀,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黃耆在行健湯中的加入,不僅能補氣固表,增強抵抗力,更能協調藥性,提升整體治療效果,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行健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行健湯多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肢體酸軟、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狀,人參可以補益氣虛,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增強藥效:行健湯中其他藥材如黃芪、白朮等,也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人參與之相配,可以相互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整體作用,使藥力更加強大,提升治療效果。

行健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之效。行健湯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茯苓可以幫助利水消腫,改善排泄功能,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健脾利濕的作用。
  2.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之效,可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行健湯中加入茯苓,可以穩定患者心神,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行氣活血、舒筋活絡的作用。

行健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為了其健脾燥濕、益氣固表之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止瀉。對於脾虛濕盛、氣虛乏力、食少便溏、水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行健湯主治脾虛濕困,氣血不足所致的肢體倦怠、腰膝痠軟、小便不利等症。白朮加入其中,可健脾益氣,利水消腫,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改善脾虛濕困的病症,達到行氣健脾的效果。

行健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行健湯中多用辛辣燥熱之藥,如羌活、獨活等,容易耗傷津液,而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燥熱之弊,使藥力平和,不傷正氣。
  2. 甘草具備解毒作用: 部分行健湯的組成藥物,如防風、羌活等,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而甘草具有解毒作用,能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確保藥物的安全有效性。

行健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改善血瘀: 行健湯多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之功效,能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調和藥性: 行健湯中其他藥物,如川芎、桃仁、紅花等,皆具活血化瘀之效,但性偏寒涼。加入當歸,能緩和藥性,使其溫和而不傷正氣,同時又能增強活血化瘀之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行健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緩解疼痛: 行健湯主治筋骨疼痛、腰膝酸軟等症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因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所致的疼痛,並改善腰膝酸軟等症狀。

二、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川烏、草烏等辛溫燥烈,易耗傷陰血,白芍性微寒,可緩和藥性,防止燥烈傷陰,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白芍在行健湯中起着重要的輔助作用,不僅能緩解疼痛,還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完善。

行健湯中加入青蒿,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 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暑之效。行健湯主治溼熱內蘊所致的疾病,青蒿可以清熱除溼,緩解溼熱帶來的不適,如口渴、煩躁、小便赤黃等。
  2. 疏風解表: 青蒿亦具有疏風解表之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如發熱、頭痛、鼻塞等。行健湯中加入青蒿,可增強其疏風解表功效,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行健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苦,具有行氣消積、健脾和胃的功效。行健湯旨在健脾行氣,消食導滯,而陳皮能幫助脾胃運化,促進食慾,緩解消化不良,達到調理脾胃的作用。
  2. 降逆止嘔:陳皮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緩解脾胃氣逆引起的噁心嘔吐。行健湯治療脾胃氣虛,常伴有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陳皮的加入能起到輔助降逆止嘔,改善症狀的效果。

總而言之,陳皮在行健湯中發揮著理氣健脾、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提升藥效。

行健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脾止瀉: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燥濕止瀉。行健湯多用於脾胃虛寒,寒濕困脾所致的腹痛泄瀉,砂仁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濕,止瀉止痛。

2. 行氣消脹:砂仁還有行氣消脹的功效,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緩解腹部脹滿、噯氣等症狀。行健湯中常與其他行氣藥物配伍使用,可加強行氣消脹的效果,改善患者消化功能。

行健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行健湯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木香有助於疏肝理氣,緩解肝鬱氣滯,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2. 健脾消食:木香亦有健脾消食之效,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提高食慾。行健湯常配伍健脾藥物,木香的加入更能增強其健脾消食的作用,達到整體調理脾胃的效果。

行健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緩和藥性: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行健湯中多用辛燥之品,易傷脾胃,大棗的加入可緩解藥性,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
  2. 調和氣血,改善症狀: 大棗能補益氣血,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改善行健湯主治的氣血不足、經絡瘀阻等症狀,提高療效。同時,大棗還能和緩藥性,減少副作用。

因此,大棗在行健湯中起着重要的輔助作用,既能保護脾胃,又能增強藥效,使其成為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行健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藥力行健: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嘔之效。行健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濕阻滯所致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生薑可溫中散寒,促進脾胃氣血運行,有助於藥力更好地發揮,達到行氣健脾的效果。
  2. 調和藥性,減少副作用:部分行健湯中的藥材如黃連、黃柏等性寒,容易引起胃寒不適。生薑性溫,可與之相配,起到調和藥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服用,並降低對胃腸道的刺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行健湯」

中藥方劑「行健湯」,主要成分有黃耆、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當歸、白芍、青蒿、陳皮、砂仁、木香、大棗、生薑。其主治功效為脾臟疲勞。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當歸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白芍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青蒿

青蒿為中藥中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等功效。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砂仁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木香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大棗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行健湯」具有補氣、健脾、利濕、止瀉等功效,適用於脾臟疲勞、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方中各味藥材配伍相輔相成,具有良好的調理脾胃、增強免疫力、改善身體機能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黃耆2錢,人參2錢,茯苓2錢,白朮1錢,甘草5分,當歸2錢,白芍1錢(酒洗),青蒿梗1線5分,廣皮1錢,砂仁1錢,料豆3錢,木香5分,大棗2枚,薑3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行健湯有補氣健脾、和中利濕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寒、濕氣重、腹脹、便溏等症狀,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行健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二。 組成:黃耆2錢,人參2錢,茯苓2錢,白朮1錢,甘草5分,當歸2錢,白芍1錢(酒洗),青蒿梗1錢5分,廣皮1錢,砂仁1錢,料豆3錢,木香5分,大棗2枚,薑3片。 主治:脾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