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流氣飲

MU XIANG LIU Q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鎬京直指》卷二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3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17%
肺經 13%
肝經 12%
腎經 10%
小腸經 9%
大腸經 7%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流氣飲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木香流氣飲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濕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蒼朮能燥濕健脾,祛除脾胃濕邪,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與木香、陳皮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理氣消食、燥濕健脾的效果。
  2. 升陽散寒:蒼朮亦有升陽散寒之功。脾胃虛寒,陽氣不振,易導致氣機不暢,引發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蒼朮能升陽散寒,溫補脾胃,助陽氣上升,溫化寒邪,促進氣機流通,與木香、厚朴等藥物共同作用,改善脾胃功能,消除寒濕之邪。

木香流氣飲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如下:

  1. 厚朴行氣化濕:厚朴性辛溫,味苦,入脾、胃、肺經,具有行氣化濕、燥濕止瀉、降逆止嘔的功效。其行氣作用可助木香理氣止痛,化濕作用則可改善因濕氣阻滯而引起的胸悶氣短、腹脹腹痛等症狀。
  2. 厚朴與木香相輔相成:木香善於行氣止痛,但對於濕氣較重者效果有限。厚朴則能化濕除濁,與木香配伍,可更有效地疏通氣機,改善濕阻氣滯所致的諸多症狀,使療效更顯著。

「木香流氣飲」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止瀉之效。方劑中使用木香,旨在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緩解因肝氣鬱結而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燥濕健脾,降逆止嘔: 木香還具備燥濕健脾、降逆止嘔的功效。若患者脾胃虛弱,濕氣停滯,也會出現胸悶腹脹、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使用木香能燥濕健脾,幫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從而減輕嘔吐等症狀。

木香流氣飲中加入大腹皮,是利用其「行氣消脹」之效,協同方中其他藥物,以達到治療肝氣鬱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氣短、腹脹等症狀。

大腹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消積,利水消腫。其辛溫之性可溫散肝氣,解除肝氣鬱滯所致的胸悶氣短;而其行氣消積之效則能消除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促進氣機流通,使氣血運行順暢。

因此,大腹皮在木香流氣飲中,起到疏肝理氣、消積止脹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氣滯血瘀的病症。

木香流氣飲中加入冬瓜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消腫:冬瓜皮性寒,味甘淡,入肺、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胸悶氣短、小便不利等症狀,冬瓜皮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幫助排出濕氣,達到清熱利水的功效。
  2. 清熱解暑:夏季暑熱易傷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下降,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冬瓜皮性寒,能清熱解暑,解毒生津,有助於緩解暑熱對脾胃的損傷,恢復脾胃功能。

綜上所述,冬瓜皮在木香流氣飲中發揮著利水消腫、清熱解暑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胸悶氣短、小便不利等症狀。

木香流氣飲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烏藥味辛、溫,性善於行氣止痛,可疏通肝氣鬱結,緩解胸悶、脅痛等症狀。而木香流氣飲主要治療氣機阻滯、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滿等症,烏藥的加入可加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
  2. 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烏藥亦具溫中散寒之效,可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內侵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等症。木香流氣飲中常加入其他具有溫中散寒作用的藥物,如生薑、丁香等,烏藥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木香流氣飲中加入路路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通利水道,消散氣滯: 路路通味辛性溫,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消散氣滯的功效。木香流氣飲主治氣滯血瘀,胸悶氣短,腹脹便祕等症,路路通可幫助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緩解氣滯胸悶等不適。

2. 協同木香,增強療效: 木香味苦辛,性溫,善於行氣止痛,消食導滯。路路通與木香性味相合,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行氣止痛,消散瘀滯的功效,提升整體療效。

木香流氣飲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功效。方中木香、厚朴等藥物偏於燥烈,易傷脾胃,而薏苡仁可緩解藥性,保護脾胃,使藥力得以更好地發揮。

2. 促進排泄: 薏苡仁能利水滲濕,促進體內濕氣排出,有助於清除宿痰,通暢氣道,改善氣喘、胸悶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木香流氣飲主治功效分析

木香流氣飲,中醫方劑名,具有行氣、活血、利水、消腫等多重功效。根據古文記載,其主治病症涵蓋氣滯、血瘀、水腫等多個方面,以下分別解析:

一、行氣導滯,消脹滿

  • **《奇效良方》**指出本方可「調榮衛,利三焦,行痞滯,消脹滿。」
  • **《世醫得效方》**更詳細描述其主治「諸氣痞滯不通,胸膈膨脹,口苦咽乾,嘔吐少食,肩揹走注刺痛。」以及「憂思太過,怔忪鬱積。」
  • **《世醫得效方》**又云「治滿腹脹膨痛,流走不定,旁沖兩脅及腰間。」「治氣滯腰痛。」
  • **《世醫得效方》**載「治憂鬱氣滯不散,腹中膨滿刺痛。」
  • **《本草簡要方》**提及本方可「宣氣滯。」
  • **《瘍醫大全》**提到「氣滯於外,則周身刺痛,或浮腫,宜木香流氣飲。」
  • **《外科正宗》**提及「勞傷鬱怒,思慮傷脾而成者...產後惡露未盡,流注經絡而成,木香流氣飲導之。」
  • 《世醫得效方》:「治便毒,體虛氣閉,大便不通。」
  • **《外科十三方考》**提到本方可與中九丸同服,以「免除乖象」。
  • 《瘍醫大全》:「流者行也,注者住也,由其瘀壅,其形漫腫無頭,皮色不變,所發毋論穴道,隨處可生。皆緣榮氣不從,逆於肉裡...產後惡露未盡,流注經絡而成者,木香流氣飲導之。」

**治療原理:**方中木香、厚朴、青皮、烏藥等藥材,均具有行氣解鬱、消痞除滿的功效,可以疏通氣機,消除氣滯所致的胸腹脹滿、疼痛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仁齋直指方論》**將木香流氣飲與越鞠丸並列,認為其能「開鬱氣之無形」,並將其與專攻有形血瘀的方劑區分開來。
  • **《世醫得效方》**提到本方可以「調順榮衛,通流血脈。」
  • **《本草簡要方》**記載本方可治「疔毒。毒在下部加牛膝。」
  • **《外科正宗》**載有一婦人因怒脅下結腫,用木香流氣飲治療的案例,體現其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功效。
  • **《外科正宗》**又云「跌撲傷損,瘀血凝滯而成者...產後惡露未盡,流注經絡而成,木香流氣飲導之。」
  • 《瘍醫大全》:「跌撲損傷,瘀血凝滯者,和血湯逐之;產後惡露未盡,流注經絡而成者,木香流氣飲導之。」

**治療原理:**方中當歸、川芎、紅花等藥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塊等症狀。

三、利水消腫

  • **《奇效良方》**指出本方可「治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喘急,水道赤澀。」
  • **《世醫得效方》**描述其能「治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大便祕結,水道赤澀。」
  • **《幼科類萃》**提及「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赤,此屬陰水,宜...木香流氣飲主之。」
  • 《世醫得效方》:「治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喘急,水道澀赤。」

**治療原理:**方中茯苓、澤瀉、大腹皮等藥材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症狀。

四、兼顧脾胃

  • **《外科正宗》**提到「大養氣血,培助脾胃,溫暖經絡,通行關節,木香流氣飲、十全大補湯俱加熟附子、香附培助根本。」
  • 《瘍醫大全》:「大養其氣血,培助脾胃,溫暖經絡,通行關節,如木香流氣飲...」

**治療原理:**方中黃耆、白朮等藥材可以補益脾胃,增強運化功能,有助於氣血的生成和運行,進而改善氣滯、血瘀、水腫等病症。

總結

木香流氣飲以行氣為主,兼顧活血、利水,並能調和脾胃,適用於氣滯、血瘀、水腫等多種病症,特別是因氣滯引發的各種不適。其藥物組成涵蓋了行氣、活血、利水、健脾等多個方面,體現了中醫整體調理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木香、豬苓、澤瀉、赤苓、半夏、枳殼、檳榔、蘇子各等分,燈心。煎好,入麝香少許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容易焦慮恐懼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男性勃起障礙大腸激擾綜合症嘴裡發苦容易憂鬱多痰吞咽障礙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流氣飲,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五。 組成:木香、豬苓、澤瀉、赤苓、半夏、枳殼、檳榔、蘇子各等分,燈心。 主治:氣滯四肢,腹急中滿,胸膈膨脹,小便臭濁。

木香流氣飲, 出處:《顧松園醫鏡》卷九。 組成:木香、沉香、砂仁、蘇子、橘紅、枳殼、鬱金、腹皮、甜葶藶。 主治:氣鬱腹脹,皮厚色蒼,或一身盡腫,或自上而下,按之窅而不起。

木香流氣飲, 出處:《鎬京直指》卷二。 組成:制茅朮3錢,川朴1錢,廣木香1錢5分,大腹皮3錢,陽春砂8分(衝),冬瓜皮4錢,炒苡仁6錢,帶皮苓5錢,烏藥1錢5分,路路通7枚,蒲種殼1兩(先煎代水)。 主治:調中理氣。主治:腹脹化腫,脾陽不運而失轉旋之司,氣阻滿悶。

木香流氣飲,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六。 組成:半夏(湯浸7次,焙)2兩,香附子(去毛)、甘草(炙)、蓬朮(煨)、紫蘇(去梗)、大腹皮、白芷、陳皮(去白)、丁香皮、肉桂、厚朴(去皮,薑炒)、藿香葉、檳榔、木香、草果仁、天門冬(去心)、赤茯苓、乾木瓜、白朮、人參(去蘆)、石菖蒲。 主治:諸氣痞塞不通,胸膈膨脹,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口苦咽乾,大小便秘結。

木香流氣飲, 出處:《醫學啓蒙》卷四。 組成:半夏1錢5分,陳皮2錢4分,青皮1錢2分,甘草1錢2分,香附子1錢2分,紫蘇1錢2分,人參1錢半,赤茯苓1錢半,白朮1錢半,川芎1錢半,菖蒲1錢半,白芷3分,草果4分半,官桂4分半,莪朮4分半,大腹皮4分半,丁皮4分半,檳榔4分半,木香4分半,藿香4分半,木通6分。 主治:諸氣痞塞不通,胸膈膨脹,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口苦咽乾,大小便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