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Liquidambar formosana Fructus Liquidambaris, Beartiful Sweetgum Fruit, Taiwan Sweetgum
- 別名:九空子,楓木球,楓果,狼目,聶子,楓香果,楓球子,狼眼,楓實,楓木上球,楓樹球
- 來源: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乾燥成熟果序。冬季果實成熟後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 道地藥材:陝西, 西藏, 青海, 雲南, 湖北, 福建, 貴州, 湖南, 四川, 江西, 浙江, 江蘇, 安徽, 河南, 廣西, 廣東, 臺灣
- 生長環境: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路路通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路路通,性味苦寒,是其清熱解毒功效之本。苦能瀉火、寒可清熱。
中醫以其治療「臟毒」,即清除臟腑積熱所成毒邪,具深層解毒作用。
對於皮膚癬疾,路路通外敷能清解濕熱、風熱毒邪。其燒灰外用兼具收斂、消炎、消毒,與中醫「解毒」理念相合。
緩解蕁麻疹亦憑其清熱解毒之力。此症多因風熱、濕熱毒侵襲肌膚,路路通有助於散邪透表、清熱止癢。
綜言,路路通憑藉苦寒之性,廣泛用於清除臟腑及肌膚各類熱毒證候。
2. 活絡止痛
路路通以活絡止痛見長,此效乃源於其祛風通絡、利水除濕之功。中醫認為「不通則痛」,肢體痹痛或手足拘攣,多因風、濕等邪氣痹阻經絡,致氣血運行不暢。路路通能疏通經絡,驅除風濕,使氣血流通無阻,經絡得暢則痛自止。尤其適合用於風濕痹痛、關節屈伸不利之症。同時,其利水除濕特性,亦能消解濕邪內停所致的脹滿、水腫等,間接有助改善濕阻所引起的不適。
3. 祛風除濕
路路通性味辛溫,辛能發散,溫能通利。其入肝、腎經,針對風濕之邪侵襲筋骨、經絡所致的痹痛濕阻。辛溫之性可開泄驅邪,化濕通絡,使風邪得祛,濕邪得除,氣血運行通暢。此為其祛風除濕,疏利關節之核心機理。
4. 利水滲濕
路路通性味平和,味淡,性微寒,歸於腎、膀胱經。其利水滲濕之功,根源於其通經活絡、祛濕散熱之特性。中醫認為水濕乃致病之邪,可凝聚體內,阻滯氣機,影響臟腑功能,引發諸多病證,如水腫、小便不利、周身痹痛、月經不調等。路路通入膀胱經,能促進水液代謝,使停滯體內的濕邪隨小便排出,故能有效緩解水腫脹滿與小便不利之症。其微寒之性,兼可清熱,對於濕熱壅滯所致之淋證、關節疼痛及婦科問題,亦能發揮清熱利濕之效。透過祛除濕邪,路路通暢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減輕周身痹痛,並利於月經調和。其化濕作用,旨在恢復體內水液平衡與經絡暢通。
路路通的古代典籍
路路通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抗病毒
中藥路路通的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其主要作用為抗菌與抗病毒。路路通所含的活性成分具有廣譜抗菌能力,能有效抑制多種細菌與真菌的生長繁殖。具體研究指出,它對常見病原體如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均具備顯著的抑制作用。此外,路路通亦展現出明確的抗病毒功效,可抑制多種病毒的活性,其中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以及腺病毒,顯示其在對抗病原體感染方面的潛力。
2. 抗發炎
路路通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抗發炎作用源於所含生物活性成分,能透過多種分子機制發揮功效。研究指出,這些成分可顯著抑制核因子-κB(NF-κB)等主要發炎通路活化,進而下調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環氧合酶-2(COX-2)等關鍵促炎因子之表達。此外,路路通亦能調節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功能,並減輕氧化壓力導致的細胞損傷,從而有效緩解急慢性炎症反應。
路路通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煅存性研末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燒煙聞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路路通注意事項: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慎用,以免影響胎兒或嬰兒健康。
- 陰虛內熱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火氣。
- 虛寒血崩者勿服,以免加重血虛。
- 經水過多及孕婦忌用,以免誘發流產或加重出血。
- 腸胃功能不正常的人慎用,以免造成腸胃不適。
- 腹瀉型肝炎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腹瀉。
- 有嚴重胃腸道疾病者慎用,以免損傷胃腸道黏膜。
-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 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潰瘍。
路路通相關的方劑
路路通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路路通含有的化學成分
28-去甲齊墩果酮酸(28-noroleanonic acid), 蘇合香素(Styracin (Cinnamyl cinnamate)), 左旋肉桂酸龍腦酯(Bornyl cinnamate), 環氧蘇合香素(Styracin epoxide), 異環氧蘇合香素(Isostyracin epoxide), 氧化丁香烯(caryophyllene oxide), 白樺脂酮酸/路路通酮酸/路路通酸(Betulonic acid (Liquidambronic acid/Liquidambaric acid)), 24-乙基膽甾-5-烯醇(24-ethyl-△5-cholestene-3β-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