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二氣丹

GAN WEI ER Q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飼鶴亭集方》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19%
脾經 18%
肺經 12%
腎經 10%
心經 6%
大腸經 4%
三焦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1%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平肝降逆: 代赭石味甘鹹,性寒,入肝、脾、胃經。其具有平肝潛陽、降逆止嘔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白芍等協同作用,達到平肝降逆之效。
  2. 健脾和胃: 代赭石亦具有健脾和胃、止瀉的功效,能改善胃氣虛弱、脾胃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配合,共同達到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肝胃二氣丹中包含石決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肝明目: 石決明味甘鹹,性寒,入肝經,具有清肝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肝胃二氣丹主要針對肝胃氣逆、頭昏目眩、視物模糊等症,石決明可清肝火,改善視力,緩解頭昏眼花症狀。
  2. 鎮靜安神: 石決明亦可平肝熄風,鎮靜安神,有助於改善肝胃氣逆所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石決明在肝胃二氣丹中起到清肝明目、鎮靜安神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有效改善肝胃不和所致的相關症狀。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瓦楞子,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理氣:瓦楞子味酸甘,性平,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健胃之效。肝胃不和,氣機阻滯,可導致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瓦楞子能疏理肝氣,暢通胃氣,改善肝胃功能。
  2. 清熱解毒:瓦楞子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因肝胃熱盛引起的口苦、咽乾、舌苔黃膩等症狀。肝胃二氣丹常用於治療肝胃不和,兼有熱證的患者,瓦楞子可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路路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 路路通味苦辛,性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肝胃二氣丹主要針對肝胃不和、氣機鬱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狀,路路通可以疏通肝氣,解除鬱結,使氣機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利濕化痰: 路路通還具有利濕化痰的功效。肝胃不和往往伴隨濕痰阻滯,路路通可以利濕化痰,解除濕痰對肝胃的阻礙,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肝胃氣滯、濕痰阻滯的效果。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旋覆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旋覆花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降氣止嘔、化痰止咳之功效。肝胃二氣丹用於治療肝氣犯胃、脾胃不和導致的胃脘脹痛、噯氣、嘔吐等症狀,旋覆花可以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緩解胃部不適。

2. 和中降逆,止咳化痰: 旋覆花對於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也有不錯的效果。肝胃二氣丹中加入旋覆花,可以起到和中降逆、止咳化痰的作用,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肝胃二氣丹中包含烏藥,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烏藥性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肝胃二氣丹常用於治療肝胃氣滯、脘腹脹痛、脅肋脹滿等症,烏藥能疏肝理氣,使氣機流通,解除肝胃氣滯,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烏藥亦能溫中散寒,對於寒邪犯胃、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亦具一定療效。肝胃二氣丹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烏藥的溫中散寒作用可助其暖胃和中,降逆止嘔。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解表止咳: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風散寒、解表止咳之效。肝胃二氣丹主治肝胃氣滯,寒邪內阻,故以蔥白散寒解表,開通氣機,配合其他藥物,達到和胃止嘔、理氣止痛之效。
  2. 行氣止痛,溫中和胃:蔥白亦能行氣止痛,溫中和胃,對於肝胃氣滯所致的胸悶腹脹、脘腹疼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蔥白在肝胃二氣丹方中,不僅起到散寒解表的作用,更能促進氣血流通,溫和脾胃,起到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整體療效的作用。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附子,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扶正祛邪: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作用。肝胃二氣丹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引起的脘腹冷痛、嘔吐洩瀉等症狀。附子的加入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助消化,改善脾胃功能。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肝胃二氣丹中常含其他補氣、健脾、和胃等功效的藥物,附子與之配合,可起到溫陽助氣、溫脾助運的作用,使整體方劑療效更顯著。

因此,附子的加入可有效增強肝胃二氣丹的溫陽散寒、扶正祛邪作用,提高其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等症狀的療效。

肝胃二氣丹中包含吳茱萸,主要是因為吳茱萸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溫中散寒,止痛: 吳茱萸味辛、性溫,入肝、胃經,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肝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降逆止嘔: 吳茱萸能降胃氣,止嘔逆,對於肝胃不和、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吳茱萸在肝胃二氣丹中,起到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肝胃不和所致的各種病症。

肝胃二氣丹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延胡索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

肝胃二氣丹以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為主要功效,針對肝氣鬱結、胃氣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悶、噯氣吞酸、食慾不振等症狀。延胡索可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並促進胃氣運行,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因此被納入方劑之中。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疏肝理氣: 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肝胃二氣丹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五靈脂有助於疏通肝氣,緩解氣滯血瘀,改善胸脅脹痛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五靈脂與其他藥物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與柴胡、香附等藥物配合,可加強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作用。與川芎、赤芍等藥物配合,可加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蒲公英,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退黃之效。肝胃二氣丹多用於治療肝胃濕熱、脾虛濕阻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痞滿、口苦口乾、納呆泛惡、腹脹便溏等症狀。蒲公英可清肝胃之熱,消散濕熱之邪,同時又能疏肝理氣,有助於緩解胸脅脹痛、胃脘痞滿等症狀。因此,蒲公英在肝胃二氣丹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退黃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奏療效。

肝胃二氣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柔肝: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改善肝血不足、氣血運行不暢,從而緩解肝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養血和胃: 當歸能補血養血,促進胃氣生髮,有助於恢復胃的正常功能。對於肝胃二氣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胃脘脹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當歸可以起到補虛扶正、和胃止痛的作用。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性善於行氣解鬱,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

2.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香附亦具健脾和胃之效,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緩解因肝氣鬱滯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因此,香附在肝胃二氣丹中,能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調和脾胃等功效,治療肝胃不和所致的各種病症。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止痛:沉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脾暖腎之效。肝胃不和,氣機阻滯,易導致脘腹疼痛、胃脘脹滿等症狀,沉香可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緩解肝胃氣滯所致的疼痛。
  2. 降逆止嘔:沉香能降氣降逆,可治療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肝胃不和,氣逆上衝,易引起噁心嘔吐,沉香可降逆止嘔,平復胃氣。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丁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 溫胃散寒: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肝胃二氣丹主治肝胃不和,氣機阻滯,所致的脘腹脹痛、嘔吐、腹瀉等症,丁香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改善胃寒所致的症狀。

二、 行氣止痛: 丁香具有行氣活血的功效,可疏通經絡,解除氣機阻滯,緩解肝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提高藥效。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肝胃不和,氣機阻滯,可導致胸脅疼痛、胃脘脹滿等症狀。木香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緩解肝胃氣機阻滯,改善疼痛不適。
  • 健脾和胃,消食導滯:木香亦能健脾和胃,消食導滯,有助於改善胃氣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提高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綜上,木香在肝胃二氣丹中發揮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肝胃不和、氣機阻滯所致的諸多症狀。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和胃: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和胃止嘔的功效。肝胃二氣丹常用於治療肝胃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脹痛、噯氣泛酸等症狀,砂仁可以幫助行氣解鬱,緩解胃部不適,促進消化。
  2. 溫脾止瀉: 砂仁亦可溫脾止瀉,對於脾胃虛寒、飲食不節引起的腹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肝胃二氣丹在治療肝胃不和的同時,也常兼顧脾胃虛弱的患者,砂仁的溫脾作用可以增強藥效,改善脾胃功能。

肝胃二氣丹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開鬱豁痰,行氣止痛: 麝香氣味辛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肝胃氣滯、痰濁阻滯所致的胸悶、心悸、胃痛等症狀,麝香能開鬱豁痰,行氣止痛,起到改善症狀的作用。
  2. 引藥入肝,增強療效: 麝香性烈,能引藥直達病所,提升藥效。肝胃二氣丹中其他藥物,多針對肝胃氣滯、痰濁阻滯等病症,麝香的加入,能引導藥力直達肝胃,增強藥效,更快速有效地改善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肝胃二氣丹」

藥方組成:

  • 代赭石:具有補陽、止咳化痰、平肝息風、止吐、止咳平喘的功效。
  • 石決明: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利水消腫的功效。
  • 瓦楞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消食化積、健脾胃的功效。
  • 路路通:具有利水滲濕、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
  • 旋覆花: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的功效。
  • 烏藥: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的功效。
  • 蔥白:具有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的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
  •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的功效。
  • 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的功效。
  • 五靈脂: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的功效。
  •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利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的功效。
  • 香附: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的功效。
  • 沉香: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的功效。
  •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的功效。
  • 砂仁: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的功效。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的功效。

主治功效:

肝氣上逆犯胃,導致胃脘和脅肋疼痛,嘔吐酸水,飲食不能入口,以及因酒後或濕濁鬱積而引起的呃逆。

總結:

中藥方劑「肝胃二氣丹」是以代赭石、石決明、瓦楞子、路路通、旋覆花、烏藥、蔥白、附子、吳茱萸、延胡索、五靈脂、蒲公英、當歸、香附、沉香、丁香、木香、砂仁、麝香等藥材組成。具有補陽、行氣止痛、補血活血、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肝氣上逆犯胃,導致胃脘和脅肋疼痛,嘔吐酸水,飲食不能入口,以及因酒後或濕濁鬱積而引起的呃逆。

傳統服藥法


醋煅赭石8兩,煅石決明8兩,煅瓦楞子8兩,路路通8兩,旋覆花4兩,新絳2兩,烏藥2兩,青蔥管1把(以上八味煎濃汁聽用),淡附子1兩,吳萸1兩,元胡1兩,五靈脂1兩,蒲公英1兩,佛手柑1兩,當歸2兩,制香附1兩5錢,炙草5錢(上9味法制,各取淨末),沈香1兩,公丁香1兩,木香1兩5錢,砂仁1兩5錢,川蓮1兩5錢,寸香5分(以上各藥,照方法制)。
將前藥末和勻,以前藥汁摻入,量加曲糊為丸;每粒潮重一錢五分,陰乾,辰砂為衣,白蠟封固。
每服1丸,重者2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肝胃二氣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胃部不適、腹痛、腹瀉等。
  • 肝胃二氣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功能損害。
  • 肝胃二氣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嘔吐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胃酸食道逆流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肝胃二氣丹,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醋煅赭石8兩,煅石決明8兩,煅瓦楞子8兩,路路通8兩,旋覆花4兩,新絳2兩,烏藥2兩,青蔥管1把(以上八味煎濃汁聽用),淡附子1兩,吳萸1兩,元胡1兩,五靈脂1兩,蒲公英1兩,佛手柑1兩,當歸2兩,制香附1兩5錢,炙草5錢(上9味法制,各取淨末),沉香1兩,公丁香1兩,木香1兩5錢,砂仁1兩5錢,川蓮1兩5錢,寸香5分(以上各藥,照方法制)。 主治:肝逆犯胃,脘脅作痛,嘔吐酸水,食不得入,及酒膈濕鬱。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