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濕化痰湯

Qing Shi Hua T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19%
胃經 19%
肝經 9%
心經 7%
膽經 4%
大腸經 4%
腎經 4%
心包經 2%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腎經
心包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清濕化痰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甘草性甘溫,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之功效。清濕化痰湯多用苦寒之藥,容易傷脾胃,而甘草可補脾益氣,緩和藥性,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負擔,使藥效發揮更佳。

二、 增強療效:甘草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效,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清濕化痰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同時,甘草還可以調節人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促進疾病康復。

清濕化痰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藥力: 生薑性溫,具溫中散寒之效,可助藥性溫和,提升藥物化痰止咳的效力。尤其在濕痰寒凝的情況下,生薑能驅散寒邪,使藥物更易於滲透至病竈,發揮作用。
  2. 解表散寒,止嘔逆: 生薑可解表散寒,緩解風寒引起的咳嗽、鼻塞等症狀。此外,生薑還具止嘔逆之效,能緩解痰多引起的噁心、嘔吐等不適,提升患者的舒適度,促進病情恢復。

清濕化痰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辛溫散寒,宣肺化痰: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宣肺化痰的功效。對於寒濕阻肺、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白芥子能溫肺散寒,宣通氣道,化痰止咳,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引藥入肺:清濕化痰湯多用於治療寒濕阻肺,痰濕壅肺等症狀,白芥子性辛,味溫,能引藥入肺,促進藥物直達病竈,發揮更佳療效。

清濕化痰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通鼻竅,祛風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宣通鼻竅、祛風止痛的功效。若痰濕阻滯鼻竅,導致鼻塞流涕、頭痛鼻痛等症狀,白芷可以疏風散寒,通利鼻竅,改善鼻部症狀。
  2. 芳香闢穢,散寒除濕: 白芷氣味芳香,具有一定的闢穢作用,可以幫助去除痰濕的濁氣。同時,其散寒除濕的功效,也可以有效地改善痰濕壅塞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因此,白芷在清濕化痰湯中,既能宣通鼻竅,又能散寒除濕,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清濕化痰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濕濁阻肺,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半夏能有效化解濕痰,使氣道通暢。
  2.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濕痰阻滯胃氣,導致噁心嘔吐的症狀,半夏能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改善胃氣不舒。

因此,清濕化痰湯中加入半夏,能有效化解濕痰,改善濕濁阻肺、痰多咳嗽、胸悶氣喘、噁心嘔吐等症狀,達到清濕化痰的效果。

清濕化痰湯中包含蒼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性溫,能燥濕化痰,健脾開胃。對於痰濕阻滯,脾胃不和引起的咳嗽、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祛風除濕:蒼朮還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這對於痰濕內阻,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的患者來說,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蒼朮作為清濕化痰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發揮其燥濕化痰、祛風除濕的功效,幫助患者清除痰濕,改善身體狀況。

清濕化痰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化痰的作用。清濕化痰湯主要針對濕邪困脾、痰濕阻肺之症,茯苓能健脾燥濕,促進體內水濕代謝,利於痰液的排出。
  2. 利水消腫: 茯苓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改善因濕邪導致的痰液黏稠、胸悶氣短、水腫等症狀。清濕化痰湯中加入茯苓,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達到清濕化痰、利水消腫的功效。

清濕化痰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解毒消腫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善於清熱瀉火,尤其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痰熱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其苦寒之性,可燥濕化痰,並能解毒消腫,有助於清除肺部濕熱,改善呼吸道炎症。

因此,清濕化痰湯中加入黃芩,不僅能清熱化痰,更能解毒消腫,從多方面改善濕熱痰阻所致的病症。

清濕化痰湯中加入木香,是基於其疏肝理氣、燥濕化痰的功效。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苦燥之性,可燥濕化痰,對於濕濁阻滯氣機,痰濕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同時,木香的疏肝理氣之功,可調暢氣機,使痰液易於咳出,進一步促進痰濕的化解。

因此,清濕化痰湯中加入木香,不僅有助於燥濕化痰,更能疏肝理氣,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熱化痰、通暢氣機的效果,進而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清濕化痰湯中加入羌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利鼻竅: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通利鼻竅之功。濕痰常與風寒相搏,阻滯鼻竅,導致鼻塞流涕等症。羌活能驅散風寒,通暢鼻竅,有助於濕痰的排出。
  2. 祛風濕,止痛: 羌活亦能祛風濕、止痛,對於濕邪引起的頭痛、身痛、關節疼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清濕化痰湯若兼有風濕痺痛,羌活的加入可加強祛風止痛之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濕化痰湯」主要由甘草、生薑、白芥子、白芷、半夏、蒼朮、茯苓、黃芩、木香、羌活等成分組成。主治功效為治療風邪和痰濕堵塞經絡導致的關節疼痛,四肢骨節腫脹疼痛,胸背部疼痛,以及寒熱交替、喘咳、煩悶等症狀。部分病人可能出現腫塊、劇痛或肢體麻木,有的病人會感到背部冰冷,且脈搏滑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備清熱解毒、補氣、瀉火等多種功效。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等症狀。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等作用。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可單獨煎湯服用或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

白芥子,性溫味辛。擅長溫補陽氣、溫化寒痰。適用於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等症狀,同時也用於肢體痺痛麻木等症。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並可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等女性問題。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等功效。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等症狀,也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等功效。常與其他藥材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症狀,如脘腹痞脹、食慾不振等。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利尿等作用,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等症狀,同時也能祛風除濕,治療風濕痹痛。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外感熱病、濕熱蘊結等症狀。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等症狀。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等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身痛等症狀,同時具有抗炎、抗菌等作用,增強免疫力。

總結來看,「清濕化痰湯」透過其精心選配的中藥材組合,有效地治療風邪和痰濕堵塞經絡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關節疼痛、四肢腫脹、胸背部疼痛、寒熱交替、喘咳、煩悶等。這些中藥材不僅單獨具有豐富的醫療效用,而且在組合使用時,相互作用增強,提供了一個全面而有效的治療方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祛濕化痰、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濕痰流註經絡所致的周身四肢骨節走註疼痛、牽引胸背、亦作寒熱、喘咳煩悶、或作腫塊、痛難轉例、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點如冰冷、脈滑等症狀。但本方性味辛溫,有燥熱之性,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此外,本方含有生薑、白芥子等辛溫之品,因此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坐骨神經痛麻痺心內膜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心肌炎四肢麻痺癱瘓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化膿性關節炎咳嗽腹瀉多痰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清濕化痰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南星1錢(薑制),半夏1錢(薑制),陳皮1錢,茯苓1錢(去皮),蒼朮1錢(米泔浸),羌活1錢,片芩1錢(酒炒),白芷1錢,白芥子1錢,甘草3分,木香5分(另研)。 主治:濕痰流註經絡;關節不利,而致周身四肢骨節走註疼痛,牽引胸背,亦作寒熱,喘咳煩悶,或作腫塊,痛難轉例,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點如冰冷,脈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