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19%
胃經 19%
肝經 9%
心經 7%
腎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清濕化痰

整體功效:濕化痰,通絡止痛。

主治: 濕痰流註經絡關節不利,而致周身四肢骨節走註疼痛,牽引胸背,亦作寒熱喘咳煩悶,或作腫塊,痛難轉例,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點如冰冷,脈滑。

本方由甘草、生薑、白芥子、白芷、半夏、蒼朮、茯苓、黃芩、木香、羌活等中藥組成,具有祛濕化痰、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濕痰流註經絡所致的周身四肢骨節走註疼痛、牽引胸背、亦作寒熱、喘咳煩悶、或作腫塊、痛難轉例、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點如冰冷、脈滑等症狀。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三:“此方治痰濕流註經絡,而致周身四肢骨節走註疼痛,牽引胸背,亦作寒熱,喘咳煩悶,或作腫塊,痛難轉例,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點如冰冷,脈滑者。”

  2. 本草正義》卷十四:“此方治痰濕流註經絡,而致周身四肢骨節走註疼痛,牽引胸背,亦作寒熱,喘咳煩悶,或作腫塊,痛難轉例,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點如冰冷,脈滑者。”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甘草、生薑、白芥子、白芷、半夏、蒼朮、茯苓、黃芩、木香、羌活等中藥組成,具有祛濕化痰、通絡止痛的功效。其中,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的功效;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白芥子具有溫肺化痰、散寒止咳的功效;白芷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蒼朮具有燥濕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散寒止咳的功效;羌活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祛濕化痰、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濕痰流註經絡所致的周身四肢骨節走註疼痛、牽引胸背、亦作寒熱、喘咳煩悶、或作腫塊、痛難轉例、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點如冰冷、脈滑等症狀。但本方性味辛溫,有燥熱之性,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此外,本方含有生薑、白芥子等辛溫之品,因此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
麻痺
心內膜炎
心包炎
四肢麻痺癱瘓
二尖瓣狹窄
三尖瓣疾病
腦內出血
腦動脈阻塞
腦血栓塞
化膿性關節炎
多痰
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清濕化痰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南星1錢(薑制),半夏1錢(薑制),陳皮1錢,茯苓1錢(去皮),蒼朮1錢(米泔浸),羌活1錢,片芩1錢(酒炒),白芷1錢,白芥子1錢,甘草3分,木香5分(另研)。 主治:濕痰流註經絡;關節不利,而致周身四肢骨節走註疼痛,牽引胸背,亦作寒熱,喘咳煩悶,或作腫塊,痛難轉例,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點如冰冷,脈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三合散

相似度 66%

二朮湯

相似度 63%

蒼朮羌活湯

相似度 60%

蒼朴二陳湯

相似度 58%

黑醜散

相似度 58%

定命飲

相似度 58%

治風豁痰湯

相似度 58%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