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真散

保真散

BAO Z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肝經 14%
胃經 13%
膽經 13%
脾經 9%
大腸經 9%
心經 5%
腎經 5%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心包經 0%
肺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保真散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入肺、膽、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保真散常用於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濕疹、瘡瘍、痢疾等。黃芩能清熱瀉火,去除濕熱,促進傷口癒合。

二、涼血止血: 黃芩亦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如吐血、衄血、便血等。保真散中加入黃芩,除了清熱燥濕之外,也能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控制病情發展。

保真散方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腎納氣:沉香性溫,入腎經,能溫腎陽,有助於提升腎氣,使元氣歸於腎臟,進而改善腎虛所致的氣虛下陷、久咳喘促等症狀。
  2. 行氣止痛:沉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例如胸腹脹悶、胃脘疼痛等。

因此,沉香在保真散中,可起到溫補腎陽、固本培元,同時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腎虛氣虛、氣滯血瘀等病症。

保真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其行氣作用可疏肝理氣,解除胃腸脹滿、疼痛等不適;其止痛作用可緩解腹部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與保真散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狀相契合。
  2. 燥濕健脾:木香能燥濕健脾,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濕氣過重引起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與保真散中的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能有效調理脾胃功能,達到止瀉、健脾、消食的效果。

保真散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能清熱涼血,消腫止痛,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瘡瘍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活血化瘀:牡丹皮亦能活血化瘀,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瘀斑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

因此,保真散中加入牡丹皮,可有效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緩解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保真散中含有前胡,主要基於其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前胡味辛性微寒,入肺經,能有效地治療風寒犯肺、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症。其疏散風寒的特性,能有效驅散體內寒邪,而宣肺止咳的功效,則能打開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因此,在保真散中加入前胡,能更好地協同其他藥材發揮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效果,達到治療目的。

保真散中加入桔梗,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其能促進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有助於解除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與保真散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其治療咽喉腫痛的功效。
  2. 升提藥力: 桔梗具有升提藥力的作用,能將其他藥材的藥效向上引導,促進其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更有利於藥力直達病竈,提升整體療效。

總而言之,桔梗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並提升藥材的藥效,是保真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保真散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效,能解除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保真散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等,而肝氣鬱結是導致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柴胡可以有效緩解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保真散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也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柴胡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以互相協同,達到更好的療效。同時,柴胡還能調節藥性,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保真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保真散屬於清熱解毒的方劑,川貝母能有效化解因熱毒引起的痰液,減輕患者咳嗽、氣喘等症狀。
  2. 宣肺止咳: 川貝母能宣通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進一步緩解肺熱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此功效與保真散的清熱解毒作用相輔相成,有助於患者恢復呼吸順暢。

「保真散」中的天靈蓋,實際上是指人頭骨的頂骨部分。在古代醫學中,天靈蓋被認為具有鎮驚安神、固齒止痛的作用。在該方劑中,天靈蓋可能用於治療因驚嚇所致的不安或牙齒疼痛等症狀。

保真散中加入鱉甲,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滋陰潛陽: 鱉甲味甘鹹寒,入肝腎經,可滋陰降火,潛陽止汗,對於陰虛陽亢、盜汗、心煩失眠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軟堅散結: 鱉甲具有破堅散結的功效,對於痰核、瘰癧、癭瘤等病症有一定療效。

因此,保真散中加入鱉甲,可發揮其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保真散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保真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乾口渴等症,麥門冬能潤燥止咳,緩解肺部乾燥,滋養肺陰,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養心安神:麥門冬還能養心安神,對於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症,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保真散在治療咳嗽的同時,也能兼顧心神安寧,提升整體療效。

保真散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對於因肺燥引起的咳嗽、咽喉乾燥等症狀,杏仁能有效緩解。
  2. 清熱解毒:杏仁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咳嗽、發熱、口渴等症狀,能起到輔助治療效果。

因此,保真散中加入杏仁,可發揮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提高整體方劑療效。

保真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保真散方中,茯苓可幫助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改善因濕邪阻滯所致的脾胃不和、心神不寧等症狀。
  2. 寧心安神:茯苓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保真散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補腎: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之效。保真散作為補腎固精之方,肉桂的溫陽作用可助陽氣升騰,促進腎氣的恢復,提高藥效。
  2. 助藥力: 肉桂性辛,能引藥入腎,並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收,提高藥效。在保真散中,肉桂能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深入腎臟,發揮更佳的療效。

保真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風熱感冒、麻疹、風疹等病症,可起到宣散風邪、透疹發汗的作用。

此外,保真散可能還包含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物,與荊芥相配伍,可以更好地發揮治療疾病的效果。

保真散方劑中含有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發散風寒,宣肺止咳: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保真散所治療的風寒感冒、咳嗽、鼻塞等症狀,麻黃能有效驅散外感風寒,宣通肺氣,使患者恢復正常呼吸。
  2. 溫陽化氣,通利鼻竅:麻黃還有溫陽化氣的作用,可以溫暖臟腑,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通利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對於保真散所治療的鼻塞不通、嗅覺減退等症狀,麻黃能有效改善鼻腔通氣,恢復嗅覺。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保真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腎病傳心」之證,乃腎陰虧虛、邪熱上擾心神所致。其症狀表現複雜:

  1. 腎陰虧虛:五心煩躁、唇口乾焦,反映陰虛內熱;小便忽赤忽白、忽多忽少,為腎氣不固、虛熱擾動下焦之象。
  2. 心火亢盛:精神不足、恍惚健忘,乃心腎不交、神失所養;少喜多嗔(情緒不穩),則因虛熱上炎、擾亂神明。
  3. 氣機失調:口無滋味,說明脾胃受擾,升降失常。

方中特別強調「須大腑熱、脈氣數、有骨力」方可服,顯示此證本虛標實,患者雖陰虛但未至極衰,猶能耐受清泄之品。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清熱滋陰,固護根本

  • 黃芩牡丹皮:清泄心肝之火,防腎陰虛導致相火妄動。
  • 鱉甲麥門冬:滋陰潛陽,鱉甲專補腎陰,麥冬養心陰,共濟水火。
  • 天靈蓋(古用為滋陰退熱之奇藥,今多棄用):傳統認為可引火歸元,助清骨蒸勞熱。

二、疏解氣機,調和升降

  • 柴胡前胡:一升一降,疏肝宣肺,解鬱熱之上逆。
  • 木香沈香:理氣止痛,沈香納氣歸腎,防虛陽浮越。
  • 桔梗杏仁:宣利肺氣,肺氣降則心火自降,符合「心病從肺論治」思路。

三、化痰安神,交通心腎

  • 貝母茯苓:化痰寧心,腎病傳心者多兼痰濁擾神。
  • 官桂(少量):引火歸原,助心腎相交,與清熱藥寒溫並用。

四、解表透邪,防熱內鬱

  • 麻黃荊芥穗:輕宣表邪,古人認為「勞氣」可能兼夾外邪,需微開腠理以透熱外出。

配伍特點

  1. 攻補兼施:以滋陰為本,清熱為標,佐以理氣解鬱,避免滋膩滯邪。
  2. 臟腑並調:從腎(鱉甲)、心(麥冬)、肝(柴胡)、肺(杏仁)多途徑切入,阻斷「腎病傳心」之病理鏈。
  3. 動靜結合:沈香、木香行氣流動,配伍官桂溫守,使氣行不耗陰。

此方體現傳統「既病防傳」思想,針對腎陰虧虛未及重症,但已影響心神者,先安未受邪之地(心),阻斷病勢蔓延。

傳統服藥法


黃芩3銖,沈香3銖,木香3銖,牡丹皮(去心)1分,前胡(去毛)1分,桔梗1分,柴胡(去毛)1分,貝母(去心)1分,天靈蓋(酥炙黃黑色)1分,鱉甲(醋炙黃色)1分,麥門冬(去心)1分,杏仁(去尖雙仁者)1分,茯苓1分,官桂1分,荊芥穗1分,麻黃4銖。
去火毒。
上為細末。
每服1錢,水1盞,煎取8分,去滓,食後服。宜先吃去腎邪方,漸吃清心臟解邪氣藥。若病證已傳在心,即宜服此方。
須是大腑熱,脈氣數,有骨力,方可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保真散具有清心除煩、利水通淋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保真散, 出處:《普濟方》卷十九引《護命》。 組成:黃芩3铢,沉香3铢,木香3铢,牡丹皮(去心)1分,前胡(去毛)1分,桔梗1分,柴胡(去毛)1分,貝母(去心)1分,天靈蓋(酥炙黃黑色)1分,鱉甲(醋炙黃色)1分,麥門冬(去心)1分,杏仁(去尖雙仁者)1分,茯苓1分,官桂1分,荊芥穗1分,麻黃4铢。 主治:去火毒。主治:一切男子、女人腎病傳心,心受勞氣,五心煩躁,唇口乾焦,精神不足,恍惚健忘,少喜多嗔,口無滋味,小便忽赤忽白,忽多忽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