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筋散
SHU J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五四引《直指》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7.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舒筋散方劑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原因有二:
- 舒筋活血:延胡索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筋骨疼痛、麻木等症狀,與舒筋散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舒筋活絡、散瘀止痛的效果。
- 改善氣血循環:延胡索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舒筋散方劑中加入延胡索,有助於改善局部氣血循環,促進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舒筋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舒筋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溼邪所致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肉桂可溫通經絡,驅散寒溼,緩解疼痛。
二、助陽補腎,強健筋骨: 肉桂還有助陽補腎的作用,可增強人體陽氣,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筋骨的生長發育。舒筋散中加入肉桂,可以起到扶正祛邪,強健筋骨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舒筋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的功效。舒筋散主要針對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而活血化瘀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緩解疼痛和改善麻木。
- 補益氣血:當歸同時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對於因氣血不足導致的筋骨疼痛、體虛乏力等症狀,可以起到滋補強壯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康復能力。
因此,舒筋散中加入當歸,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補益氣血,達到治療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舒筋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舒筋散」為一歷史悠久且應用廣泛的中藥方劑,其名稱雖同,然組成略有差異,主治功效亦隨之變化,以下將針對不同組成之「舒筋散」進行分析:
一、基礎組成與核心功效
多數「舒筋散」皆以以下三味藥材為基礎:
- 延胡索(玄胡索): 活血行氣,止痛散瘀。
- 當歸: 養血活血,調經止痛。
- 肉桂(官桂、辣桂): 溫經散寒,通脈止痛。
此三藥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故能治療因 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氣血凝滯,經脈拘攣 所引起的各種痛症。其治療原理在於:
- 活血化瘀: 延胡索、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滯,使經絡暢通,氣血運行無阻。
- 溫經散寒: 肉桂性溫,能祛除經絡中的寒濕之邪,溫煦經脈,緩解因寒凝導致的疼痛。
- 通絡止痛: 氣血通暢,經絡得養,則疼痛自止。
二、不同組成之「舒筋散」及其主治
- 《奇效良方》/《濟陽綱目》之舒筋散: 以當歸、赤芍藥、海桐皮、白朮、羌活、片薑黃、甘草組成,主治 臂痛,腰下疼痛。此方在基礎方之上,加入祛風濕、通經絡之品,增強了止痛效果,適用於風濕痹痛。
- 《是齋百一選方》之舒筋散(一): 以玄胡索、當歸、官桂等分研末,溫酒調服,主治 手足拘攣,口眼喎斜,左癱右瘓,骨節痠疼,腳弱無力,行步不正,一切風疾。此方突出活血化瘀、溫經通絡之效,適用於中風後遺症及肢體痹痛。
- 《是齋百一選方》之舒筋散(二): 又名葛丞相傳舒筋散,主治 血脈凝滯,筋絡拘攣,肢節疼痛,行步艱難。此方強調活血化氣,適用於氣血瘀滯引起的肢體疼痛。
- 《仁齋直指方論》/《世醫得效方》/《壽世保元》/《祕傳外科方》之舒筋散: 以延胡索(炒)、肉桂(去粗皮)、當歸等分研末,酒調服,主治 風淫血刺,身體疼痛,四肢拘攣。此方為基礎方,適用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
- 《証治準繩‧女科》之舒筋散(一): 以玄胡索(炒)、杜仲(薑汁炒)、官桂(去粗皮)、羌活、芍藥等分研末,酒調服,主治 腰痛神效,閃挫亦良。此方在基礎方上加入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之杜仲,以及祛風濕止痛之羌活、芍藥,適用於腰痛及閃挫傷。
- 《証治準繩‧類方》之舒筋散(又名三聖散): 以當歸、肉桂、玄胡索等分研末,溫酒調服,主治與《是齋百一選方》之舒筋散(一)相同,強調治療 手足拘攣,口眼喎斜,左癱右瘓,骨節痠疼,腳弱無力,行步不正,一切風疾。
- 《大方脈》之舒筋散: 以川獨活、上桂心、酒洗當歸、酒炒元胡索等分,酒煎服,主治 血脈凝滯,筋骨拘牽,肢節脹痛。此方在基礎方上加入獨活,增強祛風濕、止痹痛之效。
- 《祕珍濟陰》之舒筋散: 組成並未詳述,但根據文意推測,應以基礎方為主,並可隨症加減,用於治療 產後身痛、關節腫痛 等症。
三、治療原理總結
綜上所述,「舒筋散」之治療原理,不論組成如何變化,皆以 活血化瘀、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為核心。透過不同藥物的配伍,針對不同病因、病症,加強祛風濕、補益肝腎、行氣止痛等功效,從而達到緩解肢體疼痛、拘攣、麻木等症狀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延胡索(炒)、辣桂(去粗皮)、當歸各等分。
和血化氣。
上為末。
每服2錢,食前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舒筋散,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四。 組成:玄胡索(炒)、杜仲(薑汁炒)、官桂(去皮)、羌活、芍藥等分。 主治:風寒傷腎,膂作痛,或閃挫氣滯血瘀。
舒筋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四引《直指》。 組成:延胡索(炒)、辣桂(去粗皮)、當歸各等分。 主治:和血化氣。主治:風淫血刺,身體疼痛,四肢拘攣。
舒筋散, 出處:《宣明論》卷三。 組成:人參半兩,川芎半兩,官桂半兩,丁香半兩,木香1兩,天麻(酒浸,焙)1兩,井泉石4兩(别爲末)。 主治:婦人血氣,並産後及熱搐搦轉筋,俗名雞爪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