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ciency of Blood in the Heart and Liver
心肝血虛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雲端中醫編輯組- 最後更新:2024-11-16
心肝血虛證,是指由於體內氣血能量不足,導致中醫的「心臟」和「肝臟」同時出現血虛的病理狀態,進而引起一系列身體和精神不適的症狀。
在中醫理論中,心主血脈,肝藏血,二者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關,因此當心肝同時出現血虛時,會表現出一系列的症狀,主要症狀如下:
- 情緒方面:可能會有情緒不穩定、易怒或抑鬱的情況。這是因為肝氣郁結,影響了情緒調節。
- 心跳異常:心臟氣血不足,會出現心悸、心慌、心律不整。
- 睡眠障礙:心主神明,心血不足則可能導致失眠或多夢,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差。
- 面色蒼白:血虛不能上榮於面,導致面色蒼白無華。
- 頭暈目眩:血虛不能滋養頭部,引起頭暈、眼花。
- 記憶力減退:心血不足,腦髓失養,可表現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 四肢無力:血虛不能滋養肌肉,四肢乏力,甚至手腳抽搐
- 女性月經失調:如經量少、停經、色淡、週期不准等,因為肝藏血,血虛則影響月經。
- 舌象:舌質淡,苔薄白。
- 脈象:細弱無力。
 
關於心肝血虛,中醫認為心臟負責調控血液,肝臟則儲存血液,因此任何引起血液不足的原因,都可能影響心肝的功能,從而導致心肝血虛症。主要病因包括:
- 過度勞累、壓力過大:導致心臟血液損耗,或是長期情緒鬱悶、壓力大...等等
- 慢性失血:如長期出血,導致肝臟無法儲存血液。
- 營養不足:血液生成來源不足,影響心肝養分供應。
當一個人體內心血不足時,很容易頭暈、心悸、面色蒼白、月經量少或停經、舌頭顏色淡、脈搏細弱等。
基於「五臟藏神」的原理,「心藏神」而「肝藏魂魄」,血液不足會導致神魂不安,如失眠、多夢、夜裡不安寧。由於「肝主筋」,所以肝血虛的人有可能出現抽筋痙攣。
以上的描述,大家可能還是覺得很抽象,如果說現代人最困擾的高血壓,背後的原因有一部分應該是「心肝血虛」所造成的。這時候這種抽象概念,就突然間就很接地氣了。
現代醫學發現,高血壓患者通常睡眠質量較差且睡眠時間偏短,病患中有高達46.6%的人為失眠所苦。
 
而僅僅是睡眠時間不足或睡眠質量不佳,就會顯著提高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並且兩者之間存在協同作用。
這意味著,高血壓容易導致失眠,而失眠反過來也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兩者互相影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中國大陸名醫李文泉教授行醫40餘年,對於高血壓、失眠等疾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
他基於中醫「心肝」相關的理論,提出高血壓伴失眠的主要病機是「肝陽上亢」和「心神不寧」所造成,治療後確實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也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註1)。
如果說,這個理論是成立的話,高血壓患者的經絡型態,至少有50%的機率是心經與心包經虛症,肝經虛證。針對這個議題雲端中醫曾經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開啟閱讀)
雲端中醫的資料庫中,有非常多高血壓的經絡數據,從多數的數據看來,他們經常出現心經與心包經虛症,肝經實證。
有一些人是出現心經與心包經虛症、肝經虛證,由於出現的機率較高,初步可以印證「心肝血虛」的現象,以下是其中4個真實案例的經絡圖:
 
很巧的是,這些會員幾乎全部都回報出現睡眠障礙,每天很明確的出現睡眠不足,所以印證了高血壓與睡眠障礙之間,有穩定的關聯。
從經絡體質的角度來看,「上虛下實」經絡體質,「鐵三角經絡型態極致」體質,這兩種型態的人,有機會出現這種心肝血虛的高血壓。
有一類型的寒性陽虛高血壓有一個特點,他們的心經、心包經也會出現虛證,陽虛體質的人肝經容易虛證,在本質上也算是心肝血虛。
從這個角度看來,只要出現這種經絡現象,透過養生改善這種經絡型態,就可以精確預防高血壓的發生,還有各種可能的慢性疾病。
除了高血壓之外,一些常見的婦女疾病(月經不調、閉經、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等),也都是可以從這個方向來下手,可見這是現代人非常需要重視的一種證候。
註1:解曉靜,etal."李文泉教授從“心肝相關”論治高血壓伴失眠的經驗."醫學信息33.13(2020):160-161.
造成心肝血虛的主要原因
了解5種常見致病因素
長期熬夜或睡眠障礙

中醫理論認為「人臥則血歸肝」,晚上睡覺時,五臟六腑的血液都歸於肝臟來解毒,如果不睡覺的話就會產生各種疾病。
舌相與脈相
中醫診斷的重要指標
舌相
Tongue Characteristics
脈相
Pulse Characteristics
臨床症狀或疾病
常見的相關症狀表現
經絡型態分析
從經絡測量數據分析證候表現
心肝血虛證的經絡型態,常見於「上虛下實」經絡體質,「鐵三角經絡型態極致」體質,這兩種型態的人,有機會出現心經、心包經虛證,出現「心肝血虛」類型的高血壓,同時伴隨其他症狀。
1脾經+膀胱經虛證,肝經+胃經實證(鐵三角經絡型態變化型)

經絡型態

出現機率
氣溫提升時常見的經絡型態,北半球天氣溫度超過28°C,大約從4-5月開始,50%以上的人有機會出現這種經絡型態,肝經實證,脾經與膀胱經虛證,加上胃經實證,屬於「鐵三角」經絡型態之變化型。平時只要晚睡或過度勞累,長期疲勞累積時也會出現這種經絡型態。
相關典籍
古代醫學典籍中的相關記載
點擊按鈕查看詳細典籍內容
- 《保嬰撮要》:一小兒潮熱發躁,左腮青赤,此心肝血虛,用秘旨安神丸及四物、防風、酸棗仁漸愈。又用六味地黃丸,調補肝腎而痊。
- 
《靈素節注類編》 如喘者,脈勢激湍,其氣暴逆而厥,不省人事,如氣順厥回可蘇,厥不回即死矣。脈至如數者,似數非數而虛軟,此心肝血虛氣動,使人暴驚者,如欲寐忽驚惕而醒,所謂魂夢不安也,但靜養可已。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
- 《保嬰金鏡錄》:一小兒,潮熱煩躁,左腮青赤,此心肝血虛。用秘旨安神丸,及四物湯加防風、酸棗仁治之,尋愈。又用六味地黃丸,調補肝腎而痊。一小兒,潮熱發搐,痰涎上湧,手足指冷,左腮至申酉時,青中隱白,手足時搐。此肝經虛弱,肺金所勝而潮搐,脾土虛弱而手足冷也。用補中益氣湯,以調補脾肺;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肝腎而愈。蓋病氣有餘,當認為元氣不足。若用瀉金伐肝,清熱化痰,則誤矣。
- 《辨證奇聞》 然雖分輕重,治虛則一。用,安定湯,:黃耆、熟地一兩,當歸、生棗仁、白朮、茯神、麥冬五錢,遠志、柏子仁、玄參三錢,半夏二錢,甘草一錢。一二劑輕,十劑愈。夫神魂不定而驚生,神魂不安而悸起,皆心肝血虛。血虛則神無歸,魂無主。
討論留言
與其他用戶分享經驗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