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整體功效
主治
小兒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卧不安。
發熱咬牙,意思是小孩發燒,牙關緊閉,不肯張口。
驚悸寒熱,意思是小孩容易驚嚇,發燒,手腳冰涼。
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卧不安,意思是小孩肝氣過旺,克制脾氣,導致脾胃虛弱,出現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眠不安等症狀。
總結來說,小兒肝經虛熱發搐,是指小孩肝臟經絡有虛熱,導致抽搐、發燒、牙關緊閉、驚嚇、發燒、手腳冰涼等症狀。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 | 功效 | 解釋 |
---|---|---|
甘草 | 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本方中甘草為佐藥,可以緩和其他藥物的藥性,使其發揮更好的療效。 |
白朮 |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本方中白朮為臣藥,可以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使肝氣得以疏泄,肝火得以平息。 |
柴胡 | 疏肝解郁,升陽舉陷 |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升陽舉陷的功效。本方中柴胡為君藥,可以疏肝解郁、升陽舉陷,使肝氣得以疏泄,肝火得以平息。 |
川芎 |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本方中川芎為君藥,可以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使肝氣得以疏泄,肝火得以平息。 |
當歸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本方中當歸為君藥,可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使肝氣得以疏泄,肝火得以平息。 |
茯苓 | 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本方中茯苓為臣藥,可以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使肝氣得以疏泄,肝火得以平息。 |
鈎藤 | 平肝熄風,安神定志 | 鈎藤具有平肝熄風、安神定志的功效。本方中鈎藤為臣藥,可以平肝熄風、安神定志,使肝氣得以疏泄,肝火得以平息。 |
文獻參考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甘草、白朮、柴胡、川芎、當歸、茯苓、鈎藤組成。甘草、白朮、柴胡、川芎、當歸均為常用中藥,具有清肝瀉火、平肝熄風的功效。茯苓、鈎藤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本方以甘草、白朮、柴胡、川芎、當歸為君藥,以茯苓、鈎藤為臣藥,以甘草為佐藥,以白朮為使藥。全方配伍得當,具有清肝瀉火、平肝熄風、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肝瀉火、平肝熄風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卧不安。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相關證候

肝火上炎
肝鬱化火,肝膽實火,肝膽火旺,肝熱,肝經風熱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抑肝散, 出處:《簡明醫彀》卷四。 組成:香附4兩,柴胡2兩,黃連2兩,青皮2兩,甘草1兩。 主治:怒。
抑肝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一。 組成:軟柴胡5分,甘草5分,川芎8分,當歸1錢,白朮(炒)1錢,茯苓1錢,鉤藤鉤1錢。 主治:小兒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卧不安。
抑肝散, 出處:《醫便》卷四。 組成:柴胡2錢半,赤芍藥1錢半,牡丹皮(去心)1錢半,青皮(炒)2錢,當歸5分,生地黃5分,地骨皮1錢,香附(童便炒)1錢,川芎7分,連翹5分,山梔仁(炒)1錢,甘草2分,神曲(炒)8分。 主治:寡居獨陰婦人,惡寒發熱,全類瘧者,久不癒,即成瘵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