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湯

BEN TUN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6%
胃經 16%
心經 14%
肝經 14%
膽經 6%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奔豚湯」,主要成分包括甘草、川芎、當歸、半夏、黃芩、葛根、白芍、生薑、李根皮。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李根皮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拔毒生肌等功效。

「奔豚湯」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奔豚氣,即胸脅疼痛、心悸氣短、口乾舌燥、盜汗等症狀。

奔豚湯的組成中,甘草、川芎、當歸、半夏、黃芩、葛根、白芍、生薑、李根皮。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李根皮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拔毒生肌等功效。

根據以上藥性介紹,中藥方劑「奔豚湯」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氣、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拔毒生肌、散風熱、發汗解表、止瀉、透疹等多種功效。

傳統服藥法


奔豚湯(《金匱》卷上。)出處:《金匱》卷上。組成:甘草2兩,川芎2兩,當歸2兩,半夏4兩,黃芩2兩,生葛5兩,芍藥2兩,生薑4兩,甘李根白皮1升。功效:益元氣,泄陰火,破滯氣,削其堅。疏肝清熱,降逆止痛。主治:由驚恐惱怒,肝氣鬱結,奔豚氣上衝胸;肝胃不和,氣逆上攻,脅助疼痛,噫氣嘔呃。腹痛,往來寒熱。腎之積,發於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之狀,上下無時,久久不己,病喘逆,骨痿,少氣,其脈沉而滑。胸膈脹悶,時覺氣上攻衝,或口苦咽乾,舌苔由微黃,脈弦者。

相關疾病


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嘴裡發苦肋間神經疼痛腹痛氣喘肺結核胰臟炎耳聾容易焦慮恐懼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男性勃起障礙嘔吐胃下垂

相同名稱方劑


奔豚湯, 出處:《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 組成:吳茱萸1升,桂心4分,芍藥4分,生薑4分,石膏3分,人參3分,半夏3分,川芎3分,生葛根6分,茯苓6分,當歸4兩,李根皮1斤。 主治:氣奔急欲絕者。

奔豚湯, 出處:《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 組成:甘草4兩(炙),李根白皮1斤(切),葛根1斤,黃芩3兩,桂心2兩,栝樓2兩,人參2兩,川芎1兩。 主治:奔豚,手足逆冷,胸滿氣促,從臍左右起,鬱冒者。

奔豚湯, 出處:《杏苑》卷六。 組成:當歸1錢,官桂1錢,白朮1錢,川芎8分,甘草(炙)5分,半夏1錢2分,白茯苓1錢5分,甘李根皮(焙)4分,乾薑3分。 主治:腎積,發於小腹,上至心下,如奔豚走之狀,上下無時,久不癒,喘逆,骨痿,少氣,脈沉而滑。

奔豚湯, 出處:《外台》卷十二引則《小品方》。 組成:葛根8兩(乾者),生李根(切)1升,人參3兩,半夏1升(洗),芍藥3兩,當歸2兩,桂心5兩,生薑2斤,甘草(炙)2兩。 主治:虛勞五臟氣乏損,遊氣歸上,上走時若羣豚相逐憧憧,時氣來便自如坐驚夢,精光竭不澤,陰痿,上引少腹急痛,面乍熱赤色。喜怒無常,耳聾,目視無精光。

奔豚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甘草2兩,川芎2兩,當歸2兩,半夏4兩,黃芩2兩,生葛5兩,芍藥2兩,生薑4兩,甘李根白皮1升。 主治:益元氣,泄陰火,破滯氣,削其堅。疏肝清熱,降逆止痛。主治:由驚恐惱怒,肝氣鬱結,奔豚氣上衝胸;肝胃不和,氣逆上攻,脅助疼痛,噫氣嘔呃。腹痛,往來寒熱。腎之積,發于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之狀,上下無時,久久不己,病喘逆,骨痿,少氣,其脈沉而滑。胸膈脹悶,時覺氣上攻衝,或口苦咽乾,舌苔由微黃,脈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