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Prunus salicina Lindl.
Japanese Plum Root Bark
- 別名:李根白皮,甘李根白皮
- 藥品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李的根皮。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
- 生長環境:灌木, 路旁, 山溝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李根皮的傳統功效
1. 消渴
- 李根皮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幫助控制血糖水平。
- 李根皮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減少自由基的損傷,保護胰臟細胞。
- 李根皮中還含有皁苷,具有抑制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可延緩飯後血糖升高。
- 李根皮與天花粉、麥冬、五味子等中藥材配伍使用,可增強其消渴功效,改善口渴多飲、小便頻數、消瘦乏力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李根皮的清熱解毒作用主要體現在治療赤白帶下上。赤白帶下是指女性陰道分泌物異常,可分為赤帶和白帶兩種。赤帶是指陰道分泌物呈黃色或紅色,質稠、有臭味;白帶是指陰道分泌物呈白色或灰白色,質稀、無臭味。李根皮可與黃柏、赤芍、白茅根等中藥材同用,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殺菌消炎的作用,從而有效緩解赤白帶下的症狀。
3. 降逆
李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降逆止嘔的功效。能夠降低胃逆和嘔吐的症狀,還可以緩解胸脅脹滿、氣逆上衝等不適。此外,李根皮還有止瀉、利尿、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腹瀉、水腫、毒蛇咬傷等疾病。
李根皮的古代典籍
- 《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對李根皮的記載指出,使用時應先將李根皮表面的皺紋刮除,然後烘烤至呈現黃色後再入藥使用。
在另一部古籍《別錄》中並未特別說明應該使用哪種李樹的根皮,也沒有提到它的味道。然而,《藥性論》卻有提到,入藥使用的應是苦李的根皮,其味道被描述為鹹。有趣的是,名醫張仲景在治療一種稱為「奔豚氣」的病症所開立的「奔豚湯」中,卻使用了甘李(甜李)的根皮。這是否意味著,無論是甘李或是苦李的根皮,在某些情況下都可以作為藥材使用呢?
- 《 吳普本草》:根據中醫古書《吳普本草》的記載,李根皮這種中藥主要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瘡。在古代的醫療實踐中,人們認為李根皮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因此常被用來處理皮膚上發生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各種類型的瘡,包括了化膿性感染的膿瘡、紅腫疼痛的火瘡等。
然而,《吳普本草》並未詳細描述李根皮具體的使用方法和劑量,這部分可能需要參考其他古籍或者後世的醫學文獻。不過,從其對於李根皮功能的簡短描述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在古代,人們對於中藥材的應用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和經驗積累。
- 《 本草經集注》:《本草經集註》中,陶弘景對於中藥「李根皮」的解釋是:將李根皮用水煎煮後,用煎液含在口中,可用於治療牙痛。
在《本草經集註》這本書裡,陶弘景提到,若要使用李根皮來治療牙痛,可以先將李根皮用水煎煮,然後把煮好的煎液含在口中,這樣就能緩解牙痛的症狀。
- 《 藥性論》:
根據《藥性論》中的記載,李根皮主要用於治療與腳部相關的疾病,尤其是那些由氣滯或是氣虛導致的症狀。此外,它也被認為對抗熱毒有著顯著的效果,能有效緩解因熱毒所引發的各種不適,包括煩躁等情緒上的問題。
- 《 食療本草》:《食療本草》中對「李根皮」的描述,用現代的語言來講,大意如下:
孟詵提到:李根皮主要用於處理女性突然發生的赤白帶下問題。
這句話的意思是,根據《食療本草》的記載,古代醫學家孟詵認為李根皮可以作為一種治療手段,針對女性突然出現的赤色或白色的異常分泌物(通常指的是婦科疾病中的帶下症)。
- 《 長沙藥解》:
「李根皮能平息肝臟氣血的過度活動,它有清熱降火的效果,特別是對因肝氣鬱結所產生的熱氣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簡單來說,《長沙藥解》認為李根皮具有調節肝臟氣血、消除肝氣鬱結所導致熱氣的作用。
- 《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對李根皮的記載指出,使用時應先將李根上的皺皮刮除,再將剩下的白皮烘烤至呈黃色後,方可入藥使用。
在另一部古籍《別錄》中,並未詳細說明應使用哪種李樹的根部,也沒有提及其味道。然而,《藥性論》提到,在藥物配製中應使用苦李的根皮,且其味道為鹹。但有趣的是,古代名醫張仲景在治療一種稱為「奔豚氣」的疾病時,使用的卻是甘李(甜李)的根部白皮。
這是否意味著,不管是甜李或是苦李的根皮,在藥用上都有其價值和適用範圍呢?《本草綱目》的作者在這裡提出了疑問,讓我們看到了中醫藥學中,不同藥材選擇背後的複雜考量。
- 《 本經逢原》:《本經逢原》這本書提到,根據《藥性論》的說法,在使用中藥時應選擇苦李的根皮。然而,名醫張仲景在治療一種稱為「奔豚氣」的疾病時,卻選用了甘李的根部內皮。這一點讓李時珍感到疑惑,以為苦李和甘李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實際上,張仲景所說的「甘」是在描述李子的味道,而《藥性論》所說的「苦」則是在形容根皮的味道。
如果要選擇最適合的李根皮來入藥,應選用紫色李子的根皮,因為它能進入肝經的血分,而黃色李子的根皮則進入胃經的氣分。《別錄》中記載,李根皮可以治療消渴病和奔豚氣;《大明》一書則提到它可以治療赤白痢疾;《千金方》中,將其燒成灰後外敷,可用於治療小兒丹毒;甄權認為它對消渴和腳氣有療效;孟詵則指出它能治療赤白帶下。這些應用都基於李根皮苦鹹的特性,能降逆氣,即能調節人體的氣機。
- 《 名醫別錄》:根據中醫古書《名醫別錄》的記載,李根皮這種中藥主要用於處理以下幾種狀況:
1. 消渴:這在中醫中通常指的是糖尿病或類似症狀,特徵為口渴、多飲、多尿等。
2. 止心煩:可以理解為安撫心神,緩解焦慮、煩躁等情緒問題。
3. 逆奔氣:這在中醫理論中是指氣血運行不順,如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
換句話說,《名醫別錄》認為李根皮具有調節血糖、安神定志和促進氣血順暢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解釋基於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的觀點可能有所不同。
李根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汁含漱或磨汁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李根皮性寒,味苦,有降逆、燥濕、清熱解毒之功效。臨床用於治療氣逆奔豚、濕熱痢疾、赤白帶下、消渴、腳氣、丹毒瘡癰等疾病。但李根皮有小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李根皮為中藥材,在使用前應諮詢醫生,以免用藥不當,造成不良後果。
李根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腳氣病糖尿病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心情煩燥牙齒痛面部疼痛赤白帶痢疾白帶損傷腹瀉低血糖嘔吐天花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