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血地黃湯

LIANG XUE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4%
肺經 12%
脾經 10%
胃經 8%
膀胱經 4%
膽經 4%
腎經 3%
大腸經 3%
心包經 2%
三焦經 1%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醫方劑「涼血地黃湯」是針對女性腎臟水陰虛弱、血崩問題而配製的特效方劑。該方劑融合了多種中藥材,旨在從根本上調理體質,恢復腎臟功能,達到涼血、固陰的效果。

甘草作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平衡性質和廣泛的療效,對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緩解作用,同時也有助於增強體力和恢復脾氣。

柴胡在這個方劑中發揮著散風熱、發汗解表的功效,有助於平衡體內氣血,並改善因肝氣不暢所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

川芎則主要用於活血化瘀,對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它還能夠緩解肢體疼痛和促進血液循環。

當歸作為補血活血的佳品,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有助於調節月經、緩解痛經。

防風則專門用於散風邪、解表發汗,特別是對於風濕病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藁本在方劑中負責發散風寒,特別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和頭痛。

紅花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特別適合於治療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

黃柏以其清熱瀉火的性質,有助於緩解由熱毒引起的腫毒和皮膚病。

黃連則清熱燥濕,對治療腸溜腹痛下痢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治療各種熱毒病症。

荊芥則在方劑中發揮散風寒、發汗解表的功能,特別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蔓荊子則以其清肝明目、發汗解表的功效,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頭痛和眼疾。

羌活則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的作用,有效治療外感風寒和風濕病症。

生地黃則以其清熱涼血的性質,對於治療陰虛發熱和血崩等症狀特別有效。

升麻則以其清熱瀉火、補血養肝的功能,有效治療感冒發燒和頭痛等症。

細辛則以其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和鼻炎。

知母以其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性質,有效治療熱病煩渴和咳嗽等症狀。

綜合這些成分,「涼血地黃湯」不僅能治療因腎陰虛引起的血崩,還能從根本上調節和改善女性的整體健康狀態。

傳統服藥法


黃柏(去皮,銼,炒)1錢,知母(銼,炒)1錢,青皮(不去皮瓤)5分,槐子(炒)5分,熟地黃5分,當歸5分。
小便澀,臍下悶,或大便則後重,調木香、檳榔細末各5分,空心或食前稍熱服。
上(口父)咀,作1服。用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歸尾1錢5分,生地2錢,赤芍1錢,黃連(炒)2錢,枳殼1錢,黃芩(炒黑)1錢,槐角(炒黑)3錢,地榆(炒黑)2錢,荊芥(炒黑)1錢,升麻5分,天花粉8分,甘草5分,生側柏2錢。
水2大鐘,煎1鐘,空心服。3-4劑則痛止腫消,更外兼熏洗。

方劑組成解釋


涼血地黃湯中的黃芩、黃柏、知母、藁本、細辛、川芎、黃連、羌活、柴胡、升麻、防風、生地黃、當歸、甘草、紅花等中藥均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其中,黃芩、黃柏、知母、藁本、細辛、川芎、黃連、羌活、柴胡、升麻、防風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清除體內的熱毒,緩解血崩症狀;生地黃、當歸、甘草、紅花具有滋陰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可滋陰補血,緩解血崩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涼血地黃湯是一首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服用涼血地黃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肛周瘡毒痔瘡乳腺炎卵巢炎乳房腺體瘤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猩紅熱丹毒麻疹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血尿化膿性肉芽腫系統性紅斑性狼瘡暴食症暈眩咳血

相同名稱方劑


涼血地黃湯, 出處:《片玉痘疹》卷十二。 組成:黃連、生地、玄參、歸尾、甘草、山梔仁。 主治:痘收靨後毒入於裏,迫血妄行,致衄血、吐血、便血、溺血。血箭。血痣內熱甚而迫血妄行,出血如飛者。

涼血地黃湯, 出處:《脾胃論》卷中。 組成:黃柏(去皮,銼,炒)1錢,知母(銼,炒)1錢,青皮(不去皮瓤)5分,槐子(炒)5分,熟地黃5分,當歸5分。 主治:時值長夏,濕熱大盛,客氣勝而主氣弱,腸澼病甚。

涼血地黃湯, 出處:《內外科百病驗方大全》。 組成:生地4錢,白芍2錢,丹皮1錢,犀角1錢(要尖子佳),黃芩2錢,甘草5分,梔子(炒)2錢,黃連1錢,川柏2錢。 主治:胃熱盛吐血、衄血、嗽血、便血、蓄血如狂,漱水不欲咽及陽毒發斑。

涼血地黃湯, 出處:《外科大成》卷二。 組成:歸尾1錢5分,生地2錢,赤芍1錢,黃連(炒)2錢,枳殼1錢,黃芩(炒黑)1錢,槐角(炒黑)3錢,地榆(炒黑)2錢,荊芥(炒黑)1錢,升麻5分,天花粉8分,甘草5分,生側柏2錢。 主治:痔腫痛,出血。

涼血地黃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黃芩1分,荊芥穗1分,蔓荊子1分,黃柏2分,知母2分,藁本2分,細辛2分,川芎2分,黃連3分,羌活3分,柴胡3分,升麻3分,防風3分,生地黃5分,當歸5分,甘草1錢,紅花少許。 主治:婦人腎水陰虛,不能鎮守包絡相火,而致血崩。

涼血地黃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四。 組成:犀角(乳汁磨,臨服入藥內;或挫末煎)4分,生地黃(酒洗)1錢,牡丹皮2錢,赤芍7分,黃連(酒炒)1錢,黃芩(酒炒)1錢,黃柏(酒炒)5分,知母1錢,玄參1錢,天門冬(去心)1錢,扁柏葉3錢,茅根2錢。 主治:虛火妄動,血熱妄行,吐血、衄血、溺血、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