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上瀉火湯

QING SHANG XIE HU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肺經 13%
心經 11%
膽經 9%
腎經 9%
胃經 7%
三焦經 7%
膀胱經 6%
脾經 6%
心包經 6%
大腸經 5%
肝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脾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上瀉火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之功效。清上瀉火湯主要用於治療風熱上攻、頭昏腦脹、咽喉腫痛等症狀,而荊芥可以有效疏散上焦風熱,緩解頭面部的不適。
  2. 宣通鼻竅: 荊芥還有宣通鼻竅的作用,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鼻塞不通、流鼻涕等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清上瀉火湯中加入荊芥,可以更好地發揮疏風散熱、宣通鼻竅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相關症狀。

清上瀉火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清上瀉火湯主要用於治療上焦熱盛,症見頭痛、發熱、口渴、咽痛等,而川芎的疏散風熱之效可以輔助清熱瀉火藥物,更有效地清除上焦之熱。
  2. 活血通絡,引藥上行: 川芎能活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清上瀉火湯需清熱瀉火,藥物需上行至頭面部,而川芎的活血通絡功效能引導藥物上行,提升藥效。

清上瀉火湯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蔓荊子性味辛涼,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風熱上攻引起的頭痛、目赤腫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清上瀉火湯以清熱瀉火為主要目的,蔓荊子的加入可以輔助藥物更好地疏散風熱,使清熱效果更加明顯。
  2. 通絡止痛:蔓荊子還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因風熱阻滯經絡引起的頭痛、頭暈等症狀。清上瀉火湯常用於治療風熱上擾、頭痛目眩等症狀,蔓荊子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通絡止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清上瀉火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養血,緩解熱邪傷陰: 清上瀉火湯主要用於治療上焦熱盛,導致的頭昏目眩、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當歸具有養血滋陰、活血通經的功效,能緩解熱邪對津液的灼傷,起到滋陰清熱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過於燥烈。
  2. 引血上行,助藥物達病所: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引血上行,將藥力帶至頭部,使藥效更有效地到達病變部位,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

清上瀉火湯中加入蒼朮,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健脾之效,可祛除脾胃濕邪,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有助於降低濕熱上蒸之勢,進而達到清熱瀉火之功。
  2. 升陽舉陷:蒼朮味辛性溫,可升陽氣,鼓舞脾胃陽氣,促進氣血運行,提升正氣,有助於抵禦濕熱之邪侵襲,進一步達到清上瀉火的效果。

清上瀉火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瀉心火:黃連味苦寒,入心經,能清心火,瀉心熱。對於上焦心火亢盛所致的口舌生瘡、心煩失眠、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2. 燥濕止瀉:黃連亦能燥濕止瀉,對於脾胃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黃連在清上瀉火湯中扮演著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重要角色,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清上瀉火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清上瀉火湯旨在清泄上焦之熱,生地黃可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熱盛傷陰所致的發熱、口渴、咽痛、鼻衄等症狀。
  2. 滋陰降火: 生地黃滋陰之力強,可滋養心陰,緩解熱邪耗傷陰津所致的心煩不寐、口燥咽乾等症狀。同時,生地黃可滋陰降火,抑制熱邪上炎,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瀉火之效。

「清上瀉火湯」方劑中加入「藁本」,主要源於其疏散風熱止痛之功效。

藁本性溫,味辛,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痛之效,且能通鼻竅。方中加入藁本,可疏散上焦風熱,同時可止痛,緩解因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鼻塞等症狀。

此外,藁本亦可引藥上行,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到達上焦,發揮清熱解毒之功效。

清上瀉火湯中包含升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升陽散寒,透熱達表: 升麻性微寒,味甘,具有升發陽氣、散寒解表、透熱達表之功效。清上瀉火湯多用於上焦熱盛,伴有頭痛、目赤、咽痛、口渴等症。升麻可幫助清熱解毒藥物升達上焦,驅散熱邪,同時又能促進汗液排出,達到清熱解表的效果。
  2. 引藥上行,提高藥效: 清上瀉火湯中包含許多清熱瀉火藥物,如黃芩、梔子等,這些藥物多性寒沉重,難以直接上達頭面部。升麻具有引藥上行之功,可以引導藥物上達上焦,提高清熱解毒藥物的療效。

清上瀉火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散風熱: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清上瀉火湯多用於治療上焦熱盛、頭面紅腫、目赤腫痛等症狀,而防風可疏散上焦風熱,使熱邪宣泄外出,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2. 引藥上行: 清上瀉火湯需將藥力引導至上焦,以清熱瀉火。防風具有升散之性,可將藥力引導向上,並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上焦熱證。

清上瀉火湯是一個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治療因熱盛而引起的各類病症。在此方中,黃柏的加入具有重要的療效。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乾濕、瀉火解毒的作用,特別適合用來針對上焦的火熱問題。其成分可有效對抗由於內熱所引發的口舌生瘡、喉嚨腫痛及牙齦出血等症狀。

黃柏能夠清理體內的火邪,改善因上火而引起的不適,同時也能夠透過利濕的作用,促進體內的水分代謝,減輕腎臟負擔。與其他中藥成分搭配使用時,黃柏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清熱瀉火效果,達到協同作用,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復。因此,將黃柏納入清上瀉火湯中,能夠更全面地調理體內的熱邪,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清上瀉火湯中加入黃耆,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其一,本方旨在清熱瀉火,而黃耆性溫,可補氣固表,防止清熱藥傷正氣,避免虛火上炎。

其二,黃耆可升舉陽氣,將體內積熱向上引導,配合其他清熱藥物,達到清熱瀉火的目的。

因此,黃耆在清上瀉火湯中起著「扶正祛邪」的作用,平衡藥性,增強療效。

清上瀉火湯中包含黃芩,乃因其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之效。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能清肺熱、瀉心火、燥濕熱,並可止瀉痢。

方中以黃芩為主藥,用以清泄上焦之熱,並可兼治濕熱下注之證。黃芩的加入,可有效控制熱邪上炎,使患者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得以緩解,並可促進體內濕熱的排出,達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痢之目的。

清上瀉火湯中包含知母,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之功效。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善於清熱瀉火,並能滋陰潤燥。方劑中,若上焦出現熱症,如口渴咽乾、心煩躁熱、頭昏目眩等,知母可清熱瀉火,消除上焦之熱,同時滋陰潤燥,緩解津液不足,達到清熱降火、滋陰潤燥之效。

知母的加入,有助於清上瀉火湯達到清熱降火、滋陰潤燥的功效,進一步增強其治療效果。

清上瀉火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鼻竅:羌活性溫,善於疏散風寒,並能通鼻竅,對於因風寒犯肺而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清上瀉火湯旨在清熱瀉火,而風寒常與熱邪交纏,故加入羌活以散寒解表,使清熱瀉火更有效。
  2. 引火下行,助清上:羌活氣味辛散,能引熱下行,使上焦的熱邪引導至下焦,配合其他清熱瀉火的藥物,共同達到清熱瀉火,上病下治的效果。

清上瀉火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引火下行: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之效,可使肝氣疏暢,解除肝鬱氣滯,進而引導上焦的熱邪下降,避免熱邪鬱積於上,造成頭痛、眩暈等症狀。
  2. 配合黃芩清熱瀉火: 柴胡與黃芩搭配使用,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柴胡疏肝解鬱,引導熱邪下降,黃芩則清熱瀉火,消散熱邪。兩者合用,既能清熱瀉火,又能疏肝解鬱,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清上瀉火湯中,加入紅花看似不合常理,因為紅花性溫,具活血化瘀功效,而清上瀉火湯旨在清熱瀉火,治療上焦熱證。

然而,紅花於此方中並非單純作為活血藥使用,而是借其辛散通絡之性,引導上焦之熱氣下行,配合其他清熱藥物,達到清熱瀉火、通絡止痛的效果。同時,紅花亦能緩解藥物寒涼之性對氣血的影響,使藥效更為平和,減少副作用。因此,紅花於清上瀉火湯中,起到引熱下行、調和藥性的關鍵作用。

清上瀉火湯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1. 辛溫散寒,通竅開鬱: 細辛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散寒通竅,開鬱止痛之效。清上瀉火湯多用於熱邪上擾,導致頭目昏脹,鼻塞流涕等症狀。細辛可散寒通竅,使鼻竅通利,頭目清利,配合其他藥物清熱瀉火,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引藥上行,提高藥效: 細辛氣味辛香,可引導其他藥物上行至頭部,增強藥效。清上瀉火湯中多用清熱涼血之藥,細辛的引導作用,能使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頭部,達到清熱解毒,改善頭部症狀的目的。

清上瀉火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清上瀉火湯以清熱瀉火為主要功效,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峻猛,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痛等作用,可以增強清上瀉火湯的療效,使其更好地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此外,甘草還有調和脾胃、益氣補中之功效,能使藥性更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主治功效


中醫方劑「清上瀉火湯」的作用:

  • 主治功效:熱厥頭痛。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喜歡寒風,頭痛就會痊癒。當他們進入溫暖的地方或看到火光時,頭痛又會發作。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 5-7 年而沒有好轉。

中藥方劑組成: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黃耆:補氣、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
  • 藁本: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總結:

清上瀉火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補氣固表等功效。適用於熱厥頭痛、外感風熱、風寒感冒、咳嗽氣喘、胸悶憋氣、腹瀉腹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荊芥2分,川芎2分,蔓荊子3分,當歸身3分,蒼朮3分,酒黃連5分,生地黃5分,藁本5分,生甘草5分,升麻7分,防風7分,酒黃柏1錢,炙甘草1錢,黃耆1錢,酒黃芩1錢5分,酒知母1錢5分,羌活3錢,柴胡5錢,紅花少許,細辛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
每服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後稍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瀉火、平肝解表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熱厥頭痛的症狀。但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上瀉火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荊芥2分,川芎2分,蔓荊子3分,當歸身3分,蒼朮3分,酒黃連5分,生地黃5分,藁本5分,生甘草5分,升麻7分,防風7分,酒黃柏1錢,炙甘草1錢,黃耆1錢,酒黃芩1錢5分,酒知母1錢5分,羌活3錢,柴胡5錢,紅花少許,細辛少許。 主治:熱厥頭痛。雖冬天大寒,猶喜寒風,其頭痛則癒,微來暖處,或見煙火,其痛復作,5-7年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