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石膏湯

GAN CAO SHI G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心經 17%
脾經 15%
肝經 15%
大腸經 12%
胃經 7%
腎經 4%
膀胱經 3%
膽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甘草石膏湯 」

甘草石膏湯是中醫用於治療久治不癒的口渴症狀、舌頭發白發滑且微微腫脹、吞口水時感到喉嚨疼痛、喉嚨腫痛時常發生、口渴時喜歡喝冷飲、口中還有像膠水一樣的白沫等症狀的中藥方劑。

組成藥材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清熱涼血。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功效

  • 清熱利尿
  • 生津止渴
  • 止咳平喘
  • 消炎祛痰
  • 止喉痛

適應症

  • 久治不癒的口渴症狀
  • 舌頭發白發滑且微微腫脹
  • 吞口水時感到喉嚨疼痛
  • 喉嚨腫痛時常發生
  • 口渴時喜歡喝冷飲
  • 口中還有像膠水一樣的白沫

用法用量

口服,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禁忌

  • 孕婦及有出血傾曏者,應禁用含有紅花的藥品。
  • 含有生地黃的藥品不應與胡黃連、防己同用。
  • 含有細辛的藥品不可長期服用。
  • 含有知母的藥品,久咳氣虛者慎服。

注意事項

  • 本方藥性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總結

甘草石膏湯主要用於治療久治不癒的口渴症狀。 其組成藥材均為中藥材,具有不同的藥理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口渴、喉嚨疼痛、腫痛等症狀。 但在使用本方藥劑之前,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1分,細辛1分,熟地黃3分,黃連3分,甘草5分,石膏6分,柴胡7分,黃柏1錢,知母1錢,當歸身1錢,桃仁(炒,去皮尖)1錢,荊芥穗1錢,防風1錢,升麻1錢5分,紅花少許,杏仁6個,小椒2個。
上銼,如麻豆大。
都作1服,水2盞,煎至1盞,食後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 生地黃、熟地黃、當歸、桃仁、紅花、杏仁具有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的功效,用於治療久病傷陰,津液不足所致的咽喉腫痛、口渴喜冷飲。
  • 黃連、黃柏、知母、甘草、石膏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熱毒內蘊所致的咽喉腫痛、口渴喜冷飲。
  • 柴胡、升麻、防風具有疏散風熱、宣肺利咽的功效,用於治療風熱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口渴喜冷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養血、清熱解毒的功效,適合於久病傷陰、津液不足,熱毒內蘊所致的咽喉腫痛、口渴喜冷飲的患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陰過度,導致脾胃虛弱。
  • 本方有滑腸作用,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甘草石膏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上。 組成:生地黃1分,細辛1分,熟地黃3分,黃連3分,甘草5分,石膏6分,柴胡7分,黃柏1錢,知母1錢,當歸身1錢,桃仁(炒,去皮尖)1錢,荊芥穗1錢,防風1錢,升麻1錢5分,紅花少許,杏仁6個,小椒2個。 主治:渴病久癒,又添舌白滑微腫,咽喉咽津覺痛,嗌腫時時有,渴喜冷飲,口中白沫如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