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潤燥湯

DANG GUI RUN Z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脾經 15%
肝經 15%
心經 14%
大腸經 10%
胃經 9%
腎經 6%
膀胱經 3%
膽經 3%
三焦經 1%
心包經 1%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調藥性,溫和潤燥:當歸潤燥湯主治血虛燥咳,以滋陰潤燥爲主。細辛性溫,辛散溫通,可以調和當歸、生地等涼性藥物的寒性,避免其過於滋膩而損傷脾胃陽氣,使藥性溫和,更加適合患者的體質。
  2. 宣肺止咳,通暢氣道:細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通暢氣道的功效。燥咳常伴有氣道阻滯,細辛可溫通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咳嗽症狀。同時,細辛也能增強當歸、生地等藥物滋陰潤燥的功效,使療效更顯著。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為滋陰補血之要藥,可潤燥生津,養血活血,與當歸、白芍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潤燥滋陰、養血活血之效。
  2. 制約當歸:當歸性溫,易於燥熱,而熟地黃性寒,可制約當歸的燥性,使藥性平和,避免過於溫燥,更利於潤燥養血。

熟地黃的加入,使當歸潤燥湯的功效更加完善,更能有效地治療陰虛燥熱、血虛便祕等病症。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效,可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配合當歸滋陰潤燥,可有效改善因肝氣不舒導致的氣血瘀滯、燥熱等症狀。
  2. 配合當歸,增強藥效: 柴胡與當歸相配,能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潤燥、養血、疏肝解鬱之功,使藥效更加顯著,更利於治療因肝氣不舒、氣血不足導致的燥熱、口乾、便祕等症狀。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除燥潤燥: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燥潤燥的功效。當歸潤燥湯主治血虛燥熱,而黃柏可清泄虛熱,防止熱盛傷陰,進一步達到滋陰潤燥的效果。
  2. 配伍增效,調和藥性: 黃柏性寒,可制約當歸的溫燥之性,防止燥熱傷陰。同時,黃柏與當歸相配,還能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總之,黃柏在當歸潤燥湯中起到清熱瀉火、除燥潤燥、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衡,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當歸潤燥湯以滋陰潤燥為主,但若患者燥熱內盛,單純滋陰潤燥恐難奏效。知母性寒,入肺、腎經,善於清熱瀉火,滋陰降燥,可與當歸等藥物協同作用,有效清除體內熱邪,促進陰液生長,緩解燥熱症狀。
  2. 配伍相宜,相輔相成: 知母味苦,性寒,能降火燥,與當歸甘溫性燥之性相配,一寒一溫,寒能制熱,溫能助陽,相互協調,使藥效更佳。同時,知母能引導當歸藥力下行,達到滋陰潤燥、清熱瀉火的功效。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當歸潤燥湯主要治燥熱傷肺,表現為口渴咽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石膏能清泄肺熱,使燥熱得以去除,達到潤燥止渴之效。
  2. 配伍協調: 當歸潤燥湯中以當歸、生地等滋陰潤燥藥物為主,石膏的加入可避免滋陰過度,保持方劑的寒熱平衡。同時,石膏能緩解當歸滋陰補血的燥熱之性,使藥效更為溫和,達到潤而不膩的效果。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桃仁具有破血行瘀之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當歸潤燥湯主要用於治療燥邪傷肺,氣血瘀滯導致的咳嗽、氣喘、口乾咽燥等症狀。桃仁的加入可以幫助化解瘀血,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藥效。

2. 潤腸通便: 桃仁亦有潤腸通便之功,可緩解燥邪引起的便祕。當歸潤燥湯中加入桃仁,可以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幫助患者排泄宿便,改善腸道功能,進一步增強潤燥效果。

當歸潤燥湯的組成中包含當歸,乃因其藥性溫和,具滋陰潤燥、活血調經之效。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能補血活血,潤燥通便,且兼具養血、調經、止痛之功效。

方中使用當歸,旨在補血滋陰,潤燥生津,以緩解因血虛陰虧、燥熱內生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便祕等症狀。其活血化瘀之性亦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促進皮膚組織修復。故當歸為當歸潤燥湯中不可或缺的主藥。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火麻仁」,主要考量其潤腸通便、滋養陰血的功效。

火麻仁性味甘平,入脾、大腸經,能潤腸通便,緩解燥熱便祕之症。當歸潤燥湯主要針對燥熱傷津,津液不足,腸燥便祕的病症,火麻仁的潤腸通便作用有助於改善便祕,並配合當歸、生地等藥材滋陰潤燥,補充津液,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兼顧潤燥: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可治療風寒表證所致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與當歸潤燥的功效相輔相成,達到內外兼治的效果。
  2. 配合當歸,增強補血潤燥之效: 當歸性味甘溫,擅長補血活血,潤燥生津。防風則能引導當歸的藥力深入肌膚,提升其潤燥生津的效果,使藥力更為有效地發揮作用。

因此,防風的加入,既能疏散風寒,又能配合當歸增強補血潤燥之效,是當歸潤燥湯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之效。當歸潤燥湯用於治療燥邪犯肺,症見咳嗽、鼻乾、咽痛等症。荊芥的加入,可以幫助疏散肺熱,宣通肺氣,緩解咳嗽症狀。
  2. 配合當歸活血化瘀:當歸潤燥湯以當歸為君藥,具有養血潤燥、活血化瘀之效。荊芥與當歸相配,可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力,促進氣血運行,使藥效更佳。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散鬱熱,助藥力達下焦: 當歸潤燥湯以滋陰潤燥為旨,但若濕熱鬱積,則難以達效。升麻性微溫,能升散鬱熱,開鬱通竅,使藥力暢達下焦,更有效地滋陰潤燥。
  2. 升舉陽氣,避免滋膩生痰: 當歸潤燥湯滋陰潤燥,易於滋膩生痰,影響脾胃運化。升麻能升舉陽氣,鼓舞脾胃,防止滋陰過度而致痰濕內阻,有助於保持機體平衡。

因此,升麻在當歸潤燥湯中起到疏導鬱熱、升舉陽氣的作用,有助於藥效更好地發揮,使滋陰潤燥效果更加顯著。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紅花,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活血化瘀,潤澤肌膚: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當歸潤燥湯用於治療血虛津虧引起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而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虛狀態,同時也具有潤澤肌膚的作用,與當歸、生地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潤燥止癢、美容養顏的效果。

二、 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當歸潤燥湯中加入紅花,可促進當歸、生地等藥物的吸收,增強滋陰潤燥的功效,使藥效發揮得更加充分。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功效。對於燥熱傷肺、咳嗽氣喘等症狀,杏仁可以起到潤肺生津、清熱化痰的作用,與當歸補血潤燥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2. 宣肺通竅: 杏仁具有宣肺通竅之效,可以疏通肺氣,使肺氣流通,進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當歸潤燥湯中加入杏仁,可以有效緩解肺熱壅塞、氣喘咳痰等症狀,促進呼吸道通暢。

當歸潤燥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當歸性溫,潤燥滋陰,但略偏於補血,可能導致氣滯或脾胃虛弱。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諸藥,緩解當歸的偏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藥效過於偏於滋補,更利於患者吸收和利用。
  2. 增強功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急止痛、調和氣血的功效,與當歸配合,可以增強潤燥滋陰的效果,使藥效更為全面,更能有效地改善燥症患者的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當歸潤燥湯 」:消渴症的天然療法

當歸潤燥湯是傳統中醫用於治療消渴症(糖尿病)的方劑,具有滋陰清熱、益氣生津的功效。方劑組成包括細辛、熟地黃、柴胡、黃柏、知母、石膏、桃仁、當歸、火麻仁、防風、荊芥、升麻、紅花、杏仁和甘草。

  • 細辛:辛溫散寒、解表發汗、祛風除濕。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柴胡: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解毒。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活絡止痛。
  •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火麻仁:瀉下、利水滲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潤肺、降氣、潤燥。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清熱涼血。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消渴症(糖尿病)

總結

當歸潤燥湯是中醫常用方劑,具有滋陰清熱、益氣生津的功效,適用於消渴症(糖尿病)的治療。方劑組成包括細辛、熟地黃、柴胡、黃柏、知母、石膏、桃仁、當歸、火麻仁、防風、荊芥、升麻、紅花、杏仁和甘草,各味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消渴症的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傳統服藥法


細辛1分,生甘草3分,炙甘草3分,熟地黃3分,柴胡7分,黃柏1錢,知母1錢,石膏1錢,桃仁(泥子)1錢,當歸身1錢,麻子仁1錢,防風1錢,荊芥穗1錢,升麻1錢5分,紅花少許,杏仁6個,小椒3個。
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食遠熱服。
忌辛熱物。
止渴潤燥湯(《普濟方》卷一七八引鮑氏方)、潤燥湯(《東垣試效方》卷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潤燥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三。 組成:當歸、芍藥、川芎、桃仁、熟地、生地、麻仁。 主治:腸胃燥,大便不通。

當歸潤燥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二。 組成:歸身2錢,白芍1錢5分,紅花5分,木瓜1錢,秦艽1錢,丹參2錢,牛膝2錢,川斷2錢,獨活1錢,橘餅4錢,紅棗10個。 主治:肝受燥涼,血澀不行,筋短脅痛。

當歸潤燥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上。 組成:細辛1分,生甘草3分,炙甘草3分,熟地黃3分,柴胡7分,黃柏1錢,知母1錢,石膏1錢,桃仁(泥子)1錢,當歸身1錢,麻子仁1錢,防風1錢,荊芥穗1錢,升麻1錢5分,紅花少許,杏仁6個,小椒3個。 主治:消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