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丁散

DI D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3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脾經 17%
肝經 14%
胃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7%
小腸經 7%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心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地丁散的組成中包含「地丁」,主要原因如下:

  1. 藥性相符: 地丁為常用中藥,性寒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地丁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熱下注之陰癢、目赤腫痛等病症,而地丁的藥性正好能針對這些病症進行治療。
  2. 臨牀驗證: 地丁散的組成經過歷代醫家不斷臨牀驗證,發現地丁是治療上述病症的重要藥物,其藥效顯著,故成為該方劑的必備藥材。

在中藥方劑「地丁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利用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當歸能夠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對於治療血虛所致的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血虛導致的相關症狀。

地丁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地丁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大黃在此方中起到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作用。

二、引藥下行: 大黃具有引藥下行之效,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以達到治療目的。地丁散中包含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大黃的加入可促進藥物下行,更好地發揮藥效。

地丁散中加入赤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一、清熱涼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心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地丁散主治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癰腫瘡毒,赤芍能清熱涼血,降低血熱,有助於消腫止痛。

二、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炎症、促進傷口癒合。地丁散中加入赤芍,能增強其活血化瘀的作用,進一步促進瘡毒的消散。

地丁散方劑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消腫止痛。地丁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疔瘡、癰腫、乳癰等疾病,金銀花能協同地丁等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功效。
  2. 疏散風熱:金銀花善於清解外感風熱,能有效緩解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地丁散在治療疔瘡、癰腫時,常伴有發熱、疼痛等外感熱象,金銀花能疏散風熱,輔助地丁散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地丁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地丁散以清熱解毒爲主,藥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平,味甘,有調和脾胃、緩和藥性之效,能避免地丁散寒涼之性過度損傷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的作用,與地丁散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能增強清熱解毒之效,提高療效。

此外,甘草還能甘緩藥性,使藥性更易於被人體吸收,提高藥效發揮。

主治功效


地丁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與組成

根據古籍記載,「地丁散」主要用於治療惡瘡腫痛。不同版本的地丁散組成略有差異,但主要包含以下幾味藥:

  • 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為君藥。
  • 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常與紫花地丁配伍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可助活血消腫。
  • 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可助清熱解毒、消腫。
  • 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可助活血散瘀消腫。
  • 黃耆: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可助扶正托毒。
  • 甘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此外,部分方劑中還會加入黃連、人參、桔梗、乳香、沒藥、連翹、子芩、梔子仁、玄參、麥門冬、前胡等藥物,以增強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氣托毒等功效。

治療原理分析

地丁散的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清熱解毒:方中紫花地丁、金銀花、大黃、黃連等藥物均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針對惡瘡腫痛的熱毒病因,清除體內熱毒,是治療的基礎。
  2. 活血化瘀:惡瘡腫痛常伴有氣血瘀滯,方中當歸、赤芍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痛。
  3. 補氣托毒:對於病程較長或體質虛弱的患者,方中加入黃耆、人參等補氣藥物,可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托毒外出,促進瘡瘍癒合。
  4. 調和諸藥: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使方中各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綜合分析

地丁散以清熱解毒為核心,配伍活血化瘀、補氣托毒之品,對於 熱毒壅盛、氣血瘀滯 所致的惡瘡腫痛具有較好的療效。其組方靈活,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加減藥物,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例如,在《奇效良方》中記載的地丁散,強調了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適用於惡瘡腫痛初起,熱毒較盛的患者。而在《証治準繩‧瘍醫》中記載的托裡金銀地丁散,則加入了更多補氣、清熱、活血的藥物,適用於病程較長、正氣虛弱、毒邪較深的患者。

總體而言,地丁散是一個療效確切、應用廣泛的經典方劑,其治療惡瘡腫痛的機理清晰,值得臨床應用和研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地丁散, 出處:《簡明醫彀》卷八。 組成:地丁、當歸、大黃、赤芍、金銀花、甘草減半。 主治:惡瘡腫痛。

地丁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五。 組成:地丁半兩,(庶蟲)蟲半兩,倒鉤棘針半兩,露蜂窠半兩,蛇蛻皮半兩,粟米半兩,黍米半兩,大麻仁半兩,黑豆半兩,赤小豆半兩,亂發半兩,折牛弮半兩,射生箭半兩,熟紅帛半兩,蠶紙半兩,朝生花(秋夏滯雨後,糞堆或爛木上生如小茵子者,及時收之)半兩。 主治:一切惡瘡,疔腫毒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