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地丁散的組成中包含「地丁」,主要原因如下:
- 藥性相符: 地丁為常用中藥,性寒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地丁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熱下注之陰癢、目赤腫痛等病症,而地丁的藥性正好能針對這些病症進行治療。
- 臨牀驗證: 地丁散的組成經過歷代醫家不斷臨牀驗證,發現地丁是治療上述病症的重要藥物,其藥效顯著,故成為該方劑的必備藥材。
在中藥方劑「地丁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利用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當歸能夠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對於治療血虛所致的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血虛導致的相關症狀。
地丁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地丁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大黃在此方中起到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作用。
二、引藥下行: 大黃具有引藥下行之效,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以達到治療目的。地丁散中包含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大黃的加入可促進藥物下行,更好地發揮藥效。
地丁散中加入赤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一、清熱涼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心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地丁散主治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癰腫瘡毒,赤芍能清熱涼血,降低血熱,有助於消腫止痛。
二、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炎症、促進傷口癒合。地丁散中加入赤芍,能增強其活血化瘀的作用,進一步促進瘡毒的消散。
地丁散方劑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消腫止痛。地丁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疔瘡、癰腫、乳癰等疾病,金銀花能協同地丁等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功效。
- 疏散風熱:金銀花善於清解外感風熱,能有效緩解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地丁散在治療疔瘡、癰腫時,常伴有發熱、疼痛等外感熱象,金銀花能疏散風熱,輔助地丁散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地丁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地丁散以清熱解毒爲主,藥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平,味甘,有調和脾胃、緩和藥性之效,能避免地丁散寒涼之性過度損傷脾胃。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的作用,與地丁散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能增強清熱解毒之效,提高療效。
此外,甘草還能甘緩藥性,使藥性更易於被人體吸收,提高藥效發揮。
主治功效
地丁散
以下將對中藥方劑「地丁散」進行介紹。地丁散由地丁、當歸、大黃、赤芍、金銀花和甘草組成。
地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它可以治療各種瘡癤、膿腫、皮膚瘙癢等疾病。
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它可以治療各種血虛引起的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貧血等。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它可以治療各種實熱引起的疾病,如便祕、黃疸、痢疾等。
赤芍性涼,味酸、澀,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散瘀止痛的功效。它可以治療各種血熱引起的疾病,如吐血、衄血、月經不調等。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散風熱的功效。它可以治療各種瘡癤、膿腫、咽喉腫痛、發熱等疾病。
甘草性甘,味平,具有補氣益脾、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它可以治療各種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氣喘等疾病。
地丁散的組成如下:
- 地丁30g
- 當歸15g
- 大黃10g
- 赤芍10g
- 金銀花15g
- 甘草5g
地丁散的用法和用量:
- 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地丁散的主治功效:
- 惡瘡腫痛:形容瘡腫疼痛難忍。
地丁散的禁忌:
- 孕婦、嬰幼兒及年老體弱者禁用。
總結:
中藥方劑「地丁散」主要成分是:地丁,當歸,大黃,赤芍,金銀花,甘草, 主治功效是:惡瘡腫痛:形容瘡腫疼痛難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地丁散, 出處:《簡明醫彀》卷八。 組成:地丁、當歸、大黃、赤芍、金銀花、甘草減半。 主治:惡瘡腫痛。
地丁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五。 組成:地丁半兩,(庶蟲)蟲半兩,倒鉤棘針半兩,露蜂窠半兩,蛇蛻皮半兩,粟米半兩,黍米半兩,大麻仁半兩,黑豆半兩,赤小豆半兩,亂發半兩,折牛弮半兩,射生箭半兩,熟紅帛半兩,蠶紙半兩,朝生花(秋夏滯雨後,糞堆或爛木上生如小茵子者,及時收之)半兩。 主治:一切惡瘡,疔腫毒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