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糖煎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方中加入當歸,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氣血不足所致的症狀,如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痛經等。
二、和中調脾:當歸兼具養血和脾之功。方中加入當歸,可調節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助於整體氣血的恢復。
糖煎散方中包含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方中若有熱邪瘀血阻滯,導致疼痛,赤芍可清熱涼血,化瘀止痛,緩解症狀。
- 活血化瘀: 赤芍亦具活血化瘀的功效。若方中因氣血瘀滯導致疼痛或其他症狀,赤芍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疏通經絡,緩解瘀血。
因此,糖煎散方中加入赤芍,可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糖煎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的功效。糖煎散中可能含有較為峻猛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減輕其毒性,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外,還能夠增強某些藥物的療效。例如,甘草與黃芪、人參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補氣固表之效,提高藥物療效。
總之,甘草在糖煎散方劑中起著調和藥性、緩解毒性、增強藥效的重要作用,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糖煎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糖煎散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症狀,天花粉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熱毒,促進炎症消退。
- 利水消腫:天花粉能利水消腫,對於因熱毒導致的水腫,如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天花粉能起到輔助利水消腫的作用,促進體內水液代謝,緩解症狀。
總之,天花粉在糖煎散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引起的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症狀。
糖煎散方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消腫:木通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方中若出現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加入木通可促進水分代謝,緩解水腫。
- 清熱解毒:木通兼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泄膀胱熱,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尿路感染、尿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糖煎散中加入木通,可起到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相關病症。
糖煎散方中包含防己,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濕止痛: 防己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糖煎散主治風寒濕痹,肢節疼痛,而防己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達到通經活絡的效果。
- 利水消腫: 防己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協助排除體內積聚的濕氣,減少水腫現象。糖煎散方中亦常配伍具有利水功效的藥材,如茯苓、澤瀉等,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效果,更有效緩解風寒濕痺引起的腫脹。
糖煎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病高熱、神昏譫語、心煩不寐、口舌生瘡、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吐血、衄血、血痢、黃疸等症。
糖煎散的組成藥物多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加入梔子可增強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效果,並能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糖煎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多本古籍的記載,糖煎散的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祛風止痛。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毒邪上攻眼目所致的各種眼疾,症見眼目赤腫、疼痛、視物不明、隱澀難開、流淚、羞明等。
治療原理分析:
糖煎散的藥物組成在不同醫書中略有差異,但主要藥物組成如下:
- **當歸、赤芍:**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當歸還能補血,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眼部組織。
- **甘草:**調和藥性,緩解疼痛。
- **防風、荊芥:**疏風散邪,透邪外出,用於祛除侵襲眼部的風邪。
- **大黃:**瀉火通便,清熱解毒,導熱下行,引導體內的熱毒從大便排出。
- **防己:**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有助於減輕眼部腫脹。
- **龍膽草:**清肝瀉火,清熱燥濕,對於肝經風熱引起的眼疾尤為有效。
-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其行氣作用有助於疏通眼部的氣血運行。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與龍膽草合用,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
- **山梔子仁:**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可以清瀉三焦之火,有助於清除體內的熱毒。
- **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消腫。可以疏散風熱,並有助於消散眼部的腫痛。
在治療上,糖煎散採用了內服的方式,並常常配合外洗或點眼療法,例如玉露霜、京墨汁、大麥汁、食鹽水等,以增強療效。在一些方劑中,還會加入砂糖,既能調和藥味,又能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
總結:
糖煎散通過祛風、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等多種途徑,發揮其治療風熱毒邪上攻眼目的作用。其藥物組成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針對眼疾的不同症狀,選用相應的藥物進行配伍,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配合外治法,使得藥效更為直接,療效更為顯著。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書記載的糖煎散藥物組成略有差異,這也反映了中醫在臨床應用中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加減化裁,以求精準治療。
傳統服藥法
龍膽草1兩,漢防己1兩,大黃(微煨)1兩,荊芥穗1兩,赤芍藥1兩,當歸(洗,焙)1兩,甘草(炙)1兩,防風(去蘆頭)1兩,山梔子仁半兩,川芎半兩。
上(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入砂糖如彈子大,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偏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糖煎散, 出處:《眼科全書》卷五。 組成:當歸、赤芍、川芎、防風、防己、甘草、荊芥、龍膽草、大黃、山烏豆。 主治:飛塵入眼外障。
糖煎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六引《衛生家寶》。 組成:當歸、赤芍藥、甘草、天花粉、木通、金銀藤、漢防己、山梔子各等分。 主治:風腫熱毒,赤腫眼。
糖煎散,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防風5錢,大黃5錢,當歸5錢,赤芍5錢,荊芥5錢,甘草5錢,牛蒡子5錢,川芎5錢,膽草4錢。 主治:飛絲入目,疼痛不已。
糖煎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組成:龍膽草1兩,漢防己1兩,大黃(微煨)1兩,荊芥穗1兩,赤芍藥1兩,當歸(洗,焙)1兩,甘草(炙)1兩,防風(去蘆頭)1兩,山梔子仁半兩,川芎半兩。 主治:風熱毒氣,上攻眼目,赤腫疼痛,視物不明,隱澀難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