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附子細辛湯

DA HUANG FU ZI XI X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大黃附子湯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脾經 17%
腎經 11%
肝經 11%
小腸經 6%
心包經 6%
三焦經 6%
大腸經 6%
胃經 6%
膽經 4%
肺經 4%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主治功效


大黃附子細辛湯

組成:

  • 大黃:

    • 功效: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主治: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
  • 附子:

    • 功效: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主治: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
  • 細辛:

    • 功效: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主治: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

總述:

大黃附子細辛湯為中醫經典方劑之一,具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活血化瘀之功。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四肢麻木、畏寒發熱、鼻塞流涕、肌肉痠痛等症。方中,大黃苦寒攻下,瀉熱通便,清熱解毒;附子辛熱溫補,溫經散寒,回陽救逆;細辛辛溫解表,發汗散寒,祛風除濕。三藥合用,共奏溫通行氣、散寒止痛、活血化瘀之效。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附子細辛湯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祛瘀止痛: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腹痛、便祕、腫脹等症狀,大黃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體內毒素,達到通便止痛的效果。
  2. 引火歸源,調和寒熱:大黃附子細辛湯屬於溫寒相濟的方劑,附子溫陽化寒,細辛溫經散寒,而大黃寒涼瀉熱,可以引導藥力下行,避免藥性過於燥烈,導致虛火上炎。因此,大黃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寒熱,使藥性更加平和的作用。

大黃附子細辛湯中加入附子,主要是為了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1.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陽、散寒止痛的功效。方中大黃寒涼,瀉下力強,容易傷及陽氣,加入附子可以溫陽散寒,防止大黃傷陽,並促進大黃瀉下通便的效果。
  2. 細辛性溫,入肺、腎經,亦有散寒止痛的功效。附子與細辛相合,既能溫陽散寒,又能止痛,更能增強藥效。

因此,大黃附子細辛湯中加入附子,不僅能溫陽散寒,還能平衡藥性,提高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大黃附子細辛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通達陽氣: 細辛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達陽氣之效。該方以大黃瀉熱解毒,附子溫陽救逆,而細辛則可助附子溫通經脈,使藥力更好地到達病所。
  2. 助附子驅寒,通利關竅: 細辛辛散通竅,可助附子溫陽化寒,通利關竅,使寒邪得以降解,氣血流通。尤其對於寒凝血瘀、關竅閉塞所致的症狀,細辛可發揮重要作用。

總之,細辛在該方中起着溫經散寒、通達陽氣,助附子驅寒通利關竅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達到治療寒凝血瘀、關竅閉塞等病症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以水五升(1000cc),煮取二升(600cc),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500cc),分溫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功專溫下,若實熱內結,正盛邪實,殊非所宜。此外,服用本方後,若大便通利,則可轉危為安。 若藥後大便不通,反見嘔吐,肢冷,脈細,為病勢惡化之象,應予注意。

相關疾病


肋間神經疼痛身體發熱四肢冰冷咳嗽偏頭痛暈眩下腹部痛大便秘結梅尼爾氏病腹痛闌尾炎坐骨神經痛胰臟炎膽結石大腸激擾綜合症黃熱病腹瀉手腳冰冷怕冷睪丸疼痛腫脹皮膚顏色發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