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膠散

黃明膠散

HUANG MING J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4%
脾經 14%
心經 14%
胃經 7%
大腸經 7%
心包經 7%
小腸經 7%
三焦經 7%
肺經 7%
腎經 7%
膽經 7%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明膠散中含有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黃明膠散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大黃可以清熱瀉火,潤腸通便,幫助排出體內積熱,緩解便祕症狀。
  2. 活血化瘀: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道供血,幫助排便順暢。黃明膠散中加入大黃,除了通便外,還可以改善便祕引起的腸道淤血,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黃明膠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中有黃明膠、當歸等多種中藥材,其中亦包含了莽草。莽草在中醫藥學中被視為一種具有特殊功效的藥材,其性溫、味辛,歸肝、脾經。莽草主要的功效為袪風止癢、消腫解毒,常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風濕痛等症狀。

將莽草納入黃明膠散之中,主要是利用其散風解毒之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該方劑通常用於治療因風邪入侵肌表所導致的皮膚病變,如風熱型濕疹、皮膚瘙癢等。莽草能有效幫助改善皮膚表面的不適感,減輕炎症反應,並輔助其他藥材共同調節人體內外環境,達到治療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莽草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嚴格控制劑量,避免過量使用而產生不良反應。

黃明膠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細辛性溫,味辛,歸肺、腎經,具有溫肺止咳、散寒止痛、通鼻竅的功效。

細辛用於黃明膠散,可溫經散寒,改善寒凝血瘀、經絡不通導致的疼痛,同時也能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此外,細辛還有溫肺止咳的功效,對於寒邪犯肺引起的咳嗽,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明膠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乳癰」,即現代所稱之乳腺炎,屬中醫癰瘍範疇。乳癰多因熱毒壅滯、氣血瘀阻所致,臨床表現為乳房紅腫熱痛,甚則化膿潰破。古代醫家以此方外敷,旨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透過局部用藥直接作用於患處,緩解熱毒蘊結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黃明膠(炙令燥)

    • 性味甘平,具滋潤、止血、斂瘡之效。經炙後燥性增強,可助固定藥粉,形成保護膜,緩解局部腫痛。其黏附特性亦能延長藥效停留時間,促進他藥吸收。
  2. 大黃(銼,炒)

    • 苦寒沉降,為瀉熱毒、破瘀滯之要藥。炒製後減其峻下之性,偏重活血消腫,外用可清解熱毒、散瘀止痛,針對乳癰之熱瘀互結病機。
  3. 莽草

    • 辛溫有毒,古籍載其能「祛風散結,殺蟲止痛」。此處用之取其辛散之力,助大黃疏通局部氣血壅滯,並以其毒性抑制熱毒熾盛;然須注意其外用劑量控制。
  4. 細辛(去苗葉)

    • 辛溫走竄,善通竅散寒止痛。雖性偏溫,但與大黃、莽草配伍,可增強透皮功效,引藥直達病所,同時緩解疼痛。

配伍邏輯

  • 清熱與散結並行:大黃清熱瀉火,莽草、細辛辛散透邪,共解熱毒壅滯。
  • 動靜結合:黃明膠黏滯固形,其餘三藥行散流動,使藥效既持久滲透,又避免過度刺激。
  • 外治巧思:以雞子白調敷,取其清涼潤膚之性,助藥性柔和滲透;貼後「割穿紙如小錢大」,預留膿頭出口,符合中醫「開門祛邪」之理,避免毒邪內陷。

總結:此方以外治法治乳癰,透過清熱解毒、活血散結、透邪外達之配伍,緩解局部紅腫熱痛,體現中醫「就近祛邪」與「內病外治」的臨床思維。

傳統服藥法


黃明膠半兩(炙令燥),大黃半兩(銼,炒),莽草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
上為散。
以雞子白調勻,塗紙上,貼腫處,頻易即愈。仍割穿紙,如小錢大,空腫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及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乳房硬結乳腺炎乳房腺體瘤肺癌胃腸出血四肢痿軟無力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黃明膠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組成:黃明膠2兩(炙乾),花桑葉(陰乾)2兩。 主治:肺痿而吐血者。

黃明膠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組成:黃明膠半兩(炙令燥),大黃半兩(銼,炒),莽草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 主治:乳癰。

黃明膠散, 出處:《續本事》卷五。 組成:黃明膠2兩(銼,炙),馬兜鈴1兩,甘草1兩(炙),半夏1兩(薑汁浸3日),杏仁(去皮尖)1兩,人參半兩。 主治:諸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