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敷方

DA HUANG FU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脾經 11%
小腸經 11%
肝經 11%
胃經 11%
膀胱經 10%
大腸經 6%
心包經 6%
三焦經 6%
腎經 5%
肺經 5%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敷方」以大黃為主要藥材,這與大黃的藥性密不可分。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涼血、消腫之功效。其寒涼之性,能清熱解毒,有效緩解局部炎症、腫脹;苦味入腸,能瀉熱通便,利於排毒消腫。因此,將大黃製成外敷藥,可有效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大黃敷方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導藥力下行: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之效。大黃苦寒,善於瀉熱通便,但其藥力偏於燥烈,容易耗傷津液。木通的加入,可以引導大黃藥力下行,避免其過於燥烈,並協同利水通淋,使藥效更為和緩。

2. 配合大黃清熱解毒: 木通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配合大黃清熱解毒,共同達到消腫止痛、散瘀止血的效果。例如,對於某些外傷腫痛、瘀血腫脹等病症,木通與大黃共同使用,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黃敷方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散結:葶藶子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瀉肺水、利水消腫之效。配合大黃的瀉熱通便作用,可有效消散局部瘀血腫脹,促進傷口癒合。
  2. 引導藥力:葶藶子味苦,善於引導藥力直達病竈,促進大黃等藥物的滲透吸收,加強其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作用,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大黃敷方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活血通經。其中包含的莽草,具有特定的藥理作用,使其在方劑中扮演重要角色。

莽草,屬於茄科植物,其主要成分包括生物鹼和揮發油,這些成分對於清熱解毒、降低發炎反應有顯著效果。莽草的清熱作用能有效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對於解決因熱毒引起的各類情況,如腫痛、發燒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此外,莽草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的自身免疫功能,有助於提高身體對抗疾病的能力。

總的來說,莽草在大黃敷方中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整體方劑的療效,還能針對特定的病理狀況,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此方劑的組合,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學中“藥性相輔”的理念。

主治功效


大黃敷方

組成: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葶藶子: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主治:

毒腫:指毒邪侵犯機體,引起腫痛的病證。 初覺腫痛:指毒邪侵犯機體初期,出現腫脹疼痛的症狀。

用法用量:

外敷,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總結:

大黃敷方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清熱瀉火、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可治療毒腫、初覺腫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大黃(銼,炒)1兩,木通(銼)半兩,葶藶(紙上炒)半兩,莽草半兩。
消腫。
上為末。
以水和敷之,乾即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敷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組成:大黃(銼,炒)1兩,木通(銼)半兩,葶藶(紙上炒)半兩,莽草半兩。 主治:消腫。主治:毒腫,初覺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