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辛散

XING X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心經 11%
肺經 11%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5%
膽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5%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星辛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祛風止痙: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對於因風寒痰阻、經絡不通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天南星能起到疏通經絡、化痰止痙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加強其治療效果。
  2. 消腫止痛:天南星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痺引起的肢體疼痛、腫脹等症狀,天南星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星辛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星辛散為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等症的方劑,大黃可有效清熱解毒,消除局部炎症,緩解疼痛。
  2. 通腑泄熱: 大黃具有通便瀉下之效,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熱毒,降低體溫。星辛散中加入大黃,可起到通腑泄熱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便祕等症狀。

總之,大黃在星辛散中發揮著清熱瀉火、通腑泄熱的雙重作用,有效緩解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症狀。

星辛散中包含細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辛溫解表,通竅散寒:細辛性辛溫,入肺經,具有散寒解表、通竅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治療因風寒襲肺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咳嗽等症狀。星辛散中包含細辛,正是利用其辛溫解表之性,驅散寒邪,達到通竅止痛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星辛散中其他藥材如蒼耳子、辛夷等,也具有辛溫解表、通竅散寒的功效,細辛與之相配伍,可增強藥效,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星辛散」主治功效分析

「星辛散」出自《古方彙精》,組成簡單卻功效獨特,其主要藥物為天南星、大黃與細辛,三藥等分,研末後以蔥汁醋滷熬稠,調敷外用。此方主治「一切外症初起,色淡浮腫」,可見其效用主要針對外感初期,體表出現顏色較淡的浮腫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 天南星: 味苦辛,性溫,歸肺、肝、脾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消腫散結之功。根據《本草問答》所述:「南星辛散,能散風,故祛風痰。」說明天南星能針對體內風邪所致之痰進行疏散。在「星辛散」中,天南星的燥濕化痰作用針對體內濕邪初起,造成肌表浮腫的病理現象,而辛散之性則有助於開泄腠理,促使邪氣外散,消散浮腫。

  • 大黃: 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瀉下通便、活血化瘀之功。雖然大黃多用於內服,但在此方中,外用大黃則主要取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本草問答》提及,「痰是氣不化之所生」,而外感初起之浮腫,往往與氣血鬱滯有關。大黃的苦寒之性,能清解初起之表邪,活血化瘀之效則有助於改善局部氣血運行,加速浮腫的消退。

  • 細辛: 味辛,性溫,歸心、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細辛的辛溫之性,能散寒解表,開泄腠理,促使體表寒邪外散。同時,《本草問答》亦提及「痰是氣不化之所生」,故細辛的宣肺平喘功能,亦可推測有助於改善體內氣機,助推濕邪外散。

整體作用機制:

「星辛散」方中,天南星、大黃、細辛三藥合用,相輔相成。天南星燥濕化痰、散風消腫,針對病邪與病機中的痰濕;大黃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針對邪熱與瘀滯;細辛散寒解表、開泄腠理,針對表寒與氣機不暢。三藥外用,以蔥汁醋滷熬稠調和,醋具活血散瘀之效,蔥汁則可增強藥力,共同作用下,能有效治療外感初起,體表顏色較淡之浮腫症狀。

此方雖為外用,但透過藥物的辛散、苦寒之性,可調整體內氣機,疏散表邪,化解濕痰瘀滯,從而達到消腫退浮之效。與《本草問答》中提及的痰證理論相符,即痰之生成與氣機不暢、水液代謝失常有關。「星辛散」雖簡,卻能針對病因病機,達到祛邪扶正之目的,實為外感初期,體表浮腫之良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星辛散, 出處:《古方匯精》卷三。 組成:生南星、生大黃、北細辛各等分。 主治:一切外症初起,色淡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